走进萨卡拉 走近“记忆的原点”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黄培昭 日期:2024-12-30
■黄培昭

正在上海举行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吸引了大量观众。展览的三大板块——“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以恢宏的历史画卷,打开一扇通往古埃及文明的时光之门。其中,萨卡拉这座考古圣地,更被誉为“永恒之地”“记忆的原点”“历史开端”,它如同一部尘封千年的史诗,等待人们细细品读。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多次探访萨卡拉,那里的确埋藏着挖掘、破译不尽的秘密。这片横亘在开罗以南的墓地,生动诠释着古埃及文明的深邃与神秘。

我由开罗驱车南行约30公里,便来到萨卡拉。埃及《金字塔报》曾撰文称:“萨卡拉是时间与风沙共同编织的古文明瑰丽史册。”所言非虚。这里,风沙掩映着千年的遗迹,默默倾诉着古老的传说。横跨7公里的旷野,散布着15座历经三到十三王朝的金字塔,仿佛岁月的印章深深嵌入大地。法老与神灵的故事在这里延续,时间似乎凝固了。周围的一切,从宏伟的建筑到精雕细琢的文物,都是一段段通往永恒的叙事,演绎着古埃及人对生命、死亡与永恒的思考。

阶梯金字塔是萨卡拉最耀眼的存在。这座由左塞尔法老下令修建的建筑标志着公元前27世纪的伟大创新。从远处望去,石阶如攀天之梯,仿佛接通了人类与神灵的彼岸。这是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比人们耳熟能详的开罗郊外吉萨3座大金字塔都要早得多。它不仅是埃及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也以每一块石块的堆叠,表达着对生命的哲思。

萨卡拉的宝藏不止于此。考古学家曾在这片土地上发现大量动物木乃伊,它们包括蛇、蜣螂、猫甚至还有幼狮,以奇特的方式展现了古埃及人对宇宙秩序的敬畏与崇拜。

2021年,考古队还在萨卡拉发现了一卷长约4米、宽约1米的莎草纸,上面记载了《亡灵书》第17章的内容。它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莎草纸文献。

近年来,萨卡拉的考古发现更是不绝于耳。一座座王后墓、一块块彩绘木棺甚至远渡而来的异域陶器,都诉说着古埃及的繁荣与开放。那些散布其间的石刻与壁画,承载着来自不同文明的故事,将这片沙丘化为一座跨越数千年的文化汇流地。

在这段旅程中,中国考古学者也贡献了重要力量。他们与埃及同行并肩作业,在炙热沙漠中揭开尘封千载的秘密。联合考古队的努力不仅为学术界带来新的发现,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古埃及文明。这次“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上的部分展品,正是中埃联合考古的成果。

当我站在这片“历史开端”之地上,感受到风沙掠过脸颊,耳畔仿佛回响起远古的低语。它在说,无论是矗立千年的金字塔,还是残缺不全的莎草纸,都是人类对时间与生命的叩问。

也许,这正是“记忆的原点”赋予我们的启示:在无尽的沙漠中,埋藏的并非遗忘,而是关于人类文明的铭记。(作者系人民日报埃及分社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