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就能进市重点了啊……”17岁的高辰到现在还记得,两年前自己中考成绩出来后,爸爸最常跟亲戚朋友说的一句话,因为中考前,他自己做主填报了职校作为志愿。敏感的孩子,听出了家人心中的不赞同和可惜。
而两年后的今天,他已经在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得如鱼得水,刚刚好消息传来:第二项发明专利申请下来了。“我的目标是当一位磨具设计师,”小高说出他考虑已久的职业规划,一个“技术大牛”的梦想在前方。
“找一条不一样的路,一样能达到成功”
2000年出生的高辰,初中就读的文绮中学在闵行算比较好的中学。同班同学中相对后进的也上了普通高中,唯独他成了同事老师眼中的“另类”。“找一条不一样的路,一样能达到成功,”这位“00后”有自己的考量,他从小爱搭模型,动手能力不错,从亲戚那里咨询了解了磨具行业,发现行业及相关发展的前景也很好。高辰心动了。
当时填报志愿前一周,当他向妈妈提出想报考职校中本贯通专业时,家里掀起波澜。妈妈觉得男孩子有一技之长不错,而且如果是中本贯通,先读职校,今后再获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本科文凭,从本质上说和读高中考大学最后获得大学文凭没什么区别。爸爸却强烈反对,难以接受。“我和妈妈做了他一个星期的思想工作,他才勉强同意了。”小高说,当时爸爸说了两句话,“不要松懈,不要对不起自己。他主要是怕我想逃避高考,其实我是认真的。”
原本,高辰在班中的成绩是中等。但因为早早定了方向,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考试时他反而放开了,中考他考了564.5,过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就是惯称为市重点中学的投档资格线。
“毕业时,你们将比其他同学更有自信”
“毕业时,你们将比其他同学更有自信,”这句话,来自于小高的导师——制造工程系副主任杜继涛副教授,他还有个“重量级”身份是上海磨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刚进校的他们,除了接触数控机床、仿真编程、3D打印、三维制图、模具结构等专业课外,每8人配有一位专业导师。而第一次见杜老师,几个小伙子听到这句话,惊喜又有点不相信。当时杜老师补充,“离开校园时,你们除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外,还将有职业技能证书、专利证书。”
在导师的指导下,小高和其他同学一样,一边学习专业课,一边投入大学生创新项目,每次导师见面,都要汇报思考进展。小高和同学方天宇给自己出的题是汽车车轮遮挡防护装置,可以防止灰尘、小动物进入轮胎装置,引发故障意外。“我们考虑的技术思路,是模仿磁悬浮技术,让挡板‘磁悬浮’在轮胎装置表面,”说到这个,有些内向的男生开始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刚刚步入学校的我,就连识图都困难,更不用说绘图能力了,第一张设计图便是通过最简单的电脑绘图板完成的,随后经过在技能课上的认真学习、积极参加社团、再通过自己的深入理解,逐步就绘出了项目的三维设计图;项目的结构图。从最早笼统的几大块,通过自己在网上不断查找资料,一次次推翻、重新思考新的方案,到能将每一个结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零件都具体地写进我的项目书中…… ”
今年2月8日,他与制造工程系专业老师杜继涛和同学方天宇一起获得的两项专利,分别是“一种汽车车轮遮挡装置”和“一种汽车车轮防护装置”。这几天,他独立完成的新型发明专利——太阳能展示台已在申请中。来自学校和导师的支持,是他不断探索创新项目的底气。“所有设备随便用,用坏了也没关系,”杜老师总是这样跟学生们说,“职校生能有更多时间花在技能培训上,得到不少企业的认可。因为技术扎实,上岗也很快,不管是哪里毕业的,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非常重要。”
“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磨具设计师”
前些日子,小高特别忙碌,不仅每周要去工厂实训学习,还要抽出时间联系三维制图,备考数控铣床中级证书。当初为他中考志愿愁眉不展的爸爸,常会乐滋滋地来问最近的学习、研究情况。
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前景,高辰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磨具设计师,之前专门上网了解了相关情况,特别看好这个职业领域。”在他看来,磨具设计师对理论研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并重,特别符合自己的学习路线和职业发展定位。
“上海正在探索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的理解是培养愿干、肯干、能干、巧干的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学校可以做的,是为年轻人提供提升思维和能力的更高平台,给予他们更多自信和机会,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胡宁说。如今,学校形成了“层次衔接、工学交替、技职融合”办学特色,与近300家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共建了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产学研联盟基地,双师型教师占85%。多年来,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图片来源:秦世鹏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