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解读上海精算事业前世今生
分享至:
 (1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逸君 2016-03-06 08:18
摘要:近日,市档案馆推出全球首个“精算师”主题档案展,请随我们推开记忆之门,观展听故事,去领略精算师职业在上海的百年风云历程吧。

你听说过精算师这份职业吗?你可知第一位华人精算师出自上海吗?由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全球首个“我们的故事——精算师在上海”档案文献展已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拉开帷幕,为社会大众揭开精算师职业的神秘面纱。

 

精算师是运用数学、概率统计、经济和财政等知识来估算以及控制风险的一门职业。从20世纪初叶落户上海迄今,精算职业与民族保险业相生相伴,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相辅相成。

 

展览开幕后,精算大师陶声汉的女儿陶乃绵特地赶到展览现场,这位80岁的老人看着展览展出的父亲书稿激动不已:“就是这本《人寿保险数学浅释讲稿》,当年爸爸一边教学生一边写就了这本书。”

 

陶声汉是中国最早的三位“海归”精算师之一。20世纪30年代,有三位赴美留学的年轻人先后回国,并在上海从事精算师工作。有趣的是,他们不仅是同龄人,还是清华大学的同窗,后又都赴美在密歇根大学学习精算,参加北美非寿险精算师资格考试并获准精算师资格,最后三人不约而同选择归国报效社会。这三位中国最早的“海归”精算师就是陈思度、陶声汉和李守坤。从事精算师工作的时间和成就而言,陈思度更胜一筹,被誉为“中国精算师之父”。

 

陈思度(1899-1981),英文著作《人寿保险计算书(温带经验表I、 II、热带经验表I、 II)》撰写者

 

陶乃绵说在她的印象里父亲总是一副学究的样子,“他的话不多,生活中也延续了职业的特点,对凡事都一丝不苟。”陶乃绵说自己从小和母亲相伴的时间更长,因此也和母亲更亲一些。“父亲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常常几天不回家,即使回到家最常见到的场景就是父亲一个人伏案工作着,一坐就是一整天。”

 

精算师这份职业虽属金融行业,但相对比较小众,知道的它人不多,从事这份行业的人则更少。回溯历史,你会发现其实精算师早在160多年前就与上海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华人精算师百年前在上海诞生

 

精算师职业最初由上海“登陆”中国。上海开埠后,外商保险公司纷至沓来。1853年,英商永福人寿保险公司在沪展业,人寿保险业首次进入了上海。永福人寿上海分公司和英商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于1898年均在沪开业。巧合的是,上海的这两家英商保险公司的首任负责人都是精算师。

 

为了把保险业务从租界侨民扩大到本地居民,两家公司都致力于研制中国人的生命表。1900年,永福人寿依据1880-1900年的统计资料率先制成华人生命表,开始承揽华人寿险业务。从此,上海寿险市场的角逐日趋激烈,华商寿险业也在此前后应运而生。

 

上海也是培养首位华人精算师的摇篮。说起第一位华人精算师的诞生,现在看来还颇有点“鸠占鹊巢”的意味。1912年6月1日,原英商永年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吕岳泉创办了近代中国首家民族资本人寿保险公司——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由于当时国内本土精算人才匮乏,吕岳泉受到春秋战国借用“客卿”兴邦的启发,高价聘用了原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精算师英国人第佛礼斯为总稽核、秘书长兼精算师。与此同时,他从优秀员工中选拔培养精算人才,一位名叫周大纶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拜师学艺成为第佛礼斯的助手,不久即擢升为公司副精算师。“一战”期间,第佛礼斯应召回国参战,殒命沙场。而此时的周大纶早已把师傅的技艺学了个“拷贝不走样”,吕岳泉遂升任周大纶为华安合群寿险计核员(即精算师),他也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位从事寿险精算工作的华人。

 

吕岳泉,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开创者之一

 

坐落于静安寺路34号(今南京西路104号)的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办公大楼

 

16年前中国有了精算师资格考

 

上海财经大学精算保险中心主任谢志刚告诉记者,要成为一名精算师,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大约需要花5年的时间通过十几门考试,考试的通过率在20%-40%左右”。

 

具体精算师要考哪些科目呢?科目分为基础科目与升级考试。基础科目由概率论、数理统计、利息理论、生命表和风险模型五门数学知识组成。选择意外精算师协会的升级考试的科目包括利率分析、保险评估、损失储备和再保险。精算师协会的升级考试包括计划设计、风险分类、利率分析、评估分析和投资分析。此外,只有再通过高级投资分析、高级利率分析和风险率计划才能取得外精算师协会会员资格,只有再通过应用模型和考生自选的特定科目才能取得精算师协会会员资格。

 

据了解,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从1999年开始实施。2000年12月,中国精算师协会首次面向社会举办了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截止2014年5月,已有1931人取得中国准精算师资格,419人取得中国精算师资格。

 

上海档案馆藏有7万卷金融档案

 

上月底,英国精算师协会当选会长Colin Wilson第一次来到中国,首站就参观了精算师主题档案文献展。“就我所知,‘精算师在上海’档案展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面向公众的以精算师为主题的展览,很欣慰上海市档案馆为留存精算师职业的记忆做出了贡献。”

 

英国精算师协会当选会长Colin(左二)正在参观“精算师在上海”档案文献展 应忠德 摄

 

英国精算师协会成立于1848年,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久并享有盛誉的精算师国际组织。此番Colin会长的亲访也表现出目前国际上对于精算行业的高度重视。谢志刚教授认为,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对会计、审计、精算等人才队伍进行细分、重点打造,精算师职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造就高端金融人才队伍、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档案馆不仅是忠实记录史实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在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厚植基础。在与Colin先生的交流中,市档案局(馆)长朱纪华谈到,“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往往就凝结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中,在档案里寻觅‘上海经验’,对于今天的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

 

据介绍,除本次“精算师在上海”展以外,市档案馆历来十分重视对金融史料的搜集与存档工作。金融档案作为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涉及中外银行、钱庄、保险公司、金融业辅助机构等300多家金融机构,总计7万余卷,种类全、数量多、价值高,堪称历史研究的富矿。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依托丰富的金融档案资源,先后推出了《上海金融百年图片展》、首发图册《海上金融》、“百年追梦——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历史文献展”、“中国近现代金融风云”系列讲座等各类形式丰富的展览、史料图册汇集、学术研讨等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图片来源:上海市档案馆  编辑邮箱:wbb037@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