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专访 | 中国叙问题特使解晓岩:破解叙利亚难题,越来越多中东国家寄望中国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记者 廖勤 见习记者 李雪 2018-05-16 12:52
摘要:“军事手段已被证明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制造更多杀戮和仇恨,对解决叙危机没有任何帮助”,“要坚持政治解决大方向,牢牢扭住政治解决的牛鼻子”。

 “我去过叙利亚几次,那里满目疮痍,楼房和街道被炸得一塌糊涂,许多古迹都被破坏了。”说到惨遭兵燹的叙利亚,中国叙利亚问题特使解晓岩语气沉重,难掩痛惜之情。
  
  

绵延8年的叙利亚战火至今未熄,一个“地上天堂”的文明古国,如今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近期,化武疑云卷起战争阴云、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以色列与伊朗在叙起干戈,这些“新事态”为叙利亚复杂局势又添变数。叙利亚“和平之路”何在?政治解决为何总停在“慢进”键?中国可以发挥什么建设性作用?
  
  

近日,解晓岩特使在沪出席“叙利亚问题的出路与前景”国际研讨会时接受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专访,分享了他的思考。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国际研讨会,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
  
  

要坚持政治解决大方向
  
  

白发苍苍的解晓岩言谈甚健。他有两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军事手段已被证明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制造更多杀戮和仇恨,对解决叙危机没有任何帮助”,“要坚持政治解决大方向,牢牢扭住政治解决的牛鼻子”。 
  
  

不过,在现实操作层面,政治解决进程依然举步维艰。该如何看待这一落差?
  
  

对记者提出的疑惑,解晓岩的回答却给人一丝鼓舞。他说,必须看到,从数轮联合国日内瓦和谈到索契对话再到阿斯塔纳和谈,政治解决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停火协议、设四个冲突降级区、同意讨论四个议题(组成过渡权力机构、修改宪法、选举和反恐)、决定成立宪法委员会等等。“所以,要两面看问题,既要看到面临的挑战,也要看到阶段性的进步。”
  
  

有观点认为,外部力量的破坏性介入是阻碍叙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对此,解晓岩说,外部力量应在劝和促谈和人道援助上多做工作,发挥正能量,而不是反向地做一些刺激局势升级的事情,或者越俎代庖,把自身方案强加给叙利亚。
  
  

用先易后难处理挑战
  
  

在2016年4月出任特使的那一年,解晓岩曾撰文表示,“叙利亚问题之复杂、各方利益之纠葛超乎想象”,叙问题特使是其从事外交工作近40年来承担的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两年多来,肩负这一“极限挑战”,他数次赶赴叙利亚、出席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与叙政府和反对派均有接触、在各国之间穿梭访问,从中斡旋。对于如何解决叙利亚危机这一难题,解晓岩有他的心得,那就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他告诉记者,可以先从四件相对来说的“易”事入手。
  
  

第一件事:真正全面执行停火协议,让冲突降级区的协议得到落实,此事有紧迫性,只要各方有充分政治意愿,可以做也能够做。
  
  

第二件事:在组成宪法委员会一事上应尽快推进,取得实质进展。
      
  

第三件事:国际社会应形成合力反恐。而且,国际上对于反恐应有统一标准,所有被联合国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都应坚决打击,不该有选择性。
  
  

第四件事:关注人道主义危机。由于战事未停,当前,国际社会应考虑提供更多人道主义援助,比如急需的物资,保证难民和无家可归者的基本生存。
  
  

寄望中国,他们没说客套话
  
  

在解决叙利亚问题上,多年来中国一直撸袖出力。然而,以东道主身份举办一场国际研讨会还是头一次。
  
  

对解晓岩来说,这次研讨会有一个现象让他感触很深。他说,担任特使两年多来,特别是在这次会议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中东地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这不是客套话,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记者也发现,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埃及、沙特在内的不少与会代表都对中国帮助解决叙利亚问题寄予厚望,或认为中国可以在大国之间扮演沟通协调的桥梁角色,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能为地区繁荣和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为何这些国家如此信任中国?
  
  

解晓岩的一句话可以作为最佳诠释,“在叙问题上,中国没有私利,只有公心”。
  
  

“中国政策目标和工作焦点就是劝和促谈,这是中国扮演的最主要角色。”解晓岩说。
  
  

中国最高领导人会在不同场合(比如借访问的机会)、通过不同渠道、形式(电话、口信),做各方工作,传递政治解决的立场主张。
  
  

在劝和促谈上,中国有着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与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中国两边都能说上话。
  
  

在安理会场合,中国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维护安理会的团结。中国尽量弥合分歧,推动安理会形成共识。又如中国促成了十多个涉叙问题决议草案。解晓岩特别提到,在涉叙草案上,中国动用了6次否决权。在安理会,中国总是慎用否决权,前后也仅行使过十几次,但涉叙问题占6次。“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主张,任何决议草案不能出现动武字眼,不能要求政权更迭。那些可能导致局势恶化的决议草案,中国也不会赞成。”
  
  

而在劝和促谈背后,蕴藏的是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思路。
  
  

解晓岩说,中国智慧体现在四个层次:第一,“和为贵”。这是中国应对叙危机的总体思路。这意味着不管各方分歧有多深,都要坐下来谈,去实现和解。第二,奉守天道。在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天道”就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国际关系准则,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第三,和合共处。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但完全可以和而不同。第四,标本兼治。西方外交的思路就像西医思维“quick fix”(除去病灶,快速治疗),而中国外交却如中医思维,讲究综合治理,去病除根。
  
  

时间会证明中国思路正确有效
  
  

面对叙利亚问题的诡谲多变,中国总会“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时间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倡议”——自2012年以来已先后提出“六点主张”“四点倡议”“五个坚持”和“四步走”等思路和举措。那么,在当前叙局势骤然趋紧的情势下,中国又会在哪些方面着重用力?
  
  

解晓岩坦承,当前,中东、叙利亚局势发生新的变化让他有些担忧。当务之急要给本已紧张的局势降温,不要再火上浇油。各方应有节制,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刺激局势、或被视为挑衅的行动。至于中东局势,也不希望出现新的乱源和热点。这是近期需要关注的事。
  
  

从中长期看,中国会在以下几件事上下力气。首先,不能让政治谈判势头失势。  
  
     

联合国日内瓦和谈自去年12月起就中断至今,何时重启似乎遥遥无期。“我问过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后者表示现在重启对话时机还不成熟。”解晓岩说,中方希望为下一轮日内瓦和谈判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环境。
  
  

其次是反恐。IS虽被击败,但恐怖组织“支持阵线”、“东伊运”仍躲在叙北部,应继续打击。
  
  

此外,还有人道救援与战后重建。
  
  

据联合国上月发布的数据,叙利亚战争已造成30多万人死亡,150万人残疾。现在,叙国内超过1300万人衣食无着,超过70万人流离失所。
  
  

解晓岩说,中国已提供多批次人道援助,包括各类物资和现汇援助。除了创造实物层面的“硬环境”,中国现在还用心建设精神层面的“软环境”,比如为叙利亚提供教育培训。近日,以发展重建为主题的叙利亚研修班在上海结业,为叙战后重建培养人才,这也是首次尝试,以后还会继续。
  
  

在解晓岩看来,解决人道危机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经济层面的民生重建,修路修桥,恢复基础设施;一个是社会层面的民心重建。“这是一个撕裂的社会,要想办法把叙利亚人民遭受的心灵创伤逐渐抚平。”教育培训属于民心重建的内容。
  
  

“中国为解决叙利亚问题提供的思路措施未必会立刻见效,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哲学智慧、解决危机的思路会被证明是正确有效的。”说到此处,这位老外交官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坚定的光芒。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