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汤钊猷院士点赞防癌控癌“同济模式”:除了技术,还要人文力量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18-04-22 10:58
摘要:以各级各类抗癌协会、抗癌俱乐部为代表的患者组织也蓬勃发展,以心理和社会支撑为主要武器,向癌魔宣战,发挥控癌协同效应。

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今日正式闭幕。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共同发布了防癌控癌“同济模式”——该跨界模式涵盖医疗技术、人文关爱、吃动心平衡和“分众型”群体控癌等多项领域,将打造“精准诊断、新兴治疗、群体康复、全程管理”的诊疗路径。

 

癌症作为一类典型的年龄相关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其总体发病率和患病率随之上升,正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流行病学统计显示,不仅是发病数量,肿瘤疾病谱结构也与发达国家类似。“癌症防控成效初显,未来工作任重道远。”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发表“中国式控癌的新趋势”专题演讲,纵观与癌魔抗争的历史与现实,对“同济模式”的未来寄予厚望。

 

汤钊猷说,为了遏制肿瘤这一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疾,医患双方携手展开了反击——一方面,医学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究肿瘤发生、发展与转归的机制,致力于寻找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另一方面,以各级各类抗癌协会、抗癌俱乐部为代表的患者组织也蓬勃发展,以心理和社会支撑为主要武器,向癌魔宣战,发挥控癌协同效应。同时,随着医学科研的深入,肿瘤治疗已经从“通用”进入“个性化”阶段,“换言之,以往粗放的分期与分级治疗方案已成为过去式,精准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基于基因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

 

那么,“同济模式”有哪些亮点?除了手术、放疗、化疗等“老三件”,新抗原、CAR-T、溶瘤病毒等细胞免疫疗法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等绿色物理疗法在国际肿瘤治疗领域都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去年率先在沪上落户于十院的沃森“医生”也正掀起人工智能医疗的浪潮。“控癌工作的基石是医学科技进步,在新兴疗法的支撑下,癌症防控还需要体系化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同济大学癌症中心主任、十院院长秦环龙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目前同济大学癌症中心药剂科与检验科已着手开展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DNA检测,可做到实时、无创肿瘤诊断与疗效监测;同时尝试推广肿瘤患者伴随诊断、药敏试验等,这样可以了解哪些患者能受益于靶向药物治疗,从而指导肿瘤药物的精准选择,节省患者不必要的支出;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药物基因组学与血药浓度监测,可在用药时降低毒副作用,强化治疗效果。”

 

正如汤钊猷院士所说,抗癌控癌更离不开人文关爱的力量。因此,“同济模式”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基于全人理论的分众型群体控癌方法。十院副院长李济宇介绍,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已经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展开合作,针对数千名会员在营养干预方面进行5年生命目标管理的课题跟踪。“同时将以泌尿系、消化系、血液、妇科肿瘤等为突破口,融合社会学、音乐治疗、芳香治疗等理论建立更广泛的分众型群体控癌方案。”除了基于空间维度的“分众”群体控癌,“同济模式”还将探索建立时间维度的全程管理方案,“从癌症高危人群的筛查到已确诊患者的规范化干预,再到恢复期患者(包括术后、放疗后、化疗后、免疫治疗后、靶向治疗后等)的日常护理、定期随访、营养干预、心理支持,最后到分众型群体控癌,给予一揽子解决。”

栏目主编:孙刚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黄杨子 摄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