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追忆李储文,“在香港回归问题上,他起了特殊作用”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琳 杨义成 2018-04-12 06:41
摘要:“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为稳住香港工商界、避免资金外流,他是起了特殊作用的,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他从来不说这些事情。”

4月10日,上海市社联前主席李储文同志追思会在社联大楼举行。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介绍了李储文同志生平事迹,市社联原主席秦绍德,李储文同志之女李松梅,社联老领导潘世伟、林炳秋、桑玉成等在会上追忆与李老共事的难忘岁月,共同缅怀这位为党和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百岁老人。

 

李储文同志1918年生于浙江宁波,1941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受周恩来同志指派前往昆明开展地下活动,吸引西南联大华罗庚、吴晗、闻一多、潘光旦等著名学者在政治上向中国共产党靠拢。解放以后,李储文同志广泛从事外事活动,1964年当选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成员。1977年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1983年调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通过与香港各界人士密切接触,促成汪辜会谈及海峡两岸交流,推动香港回归进程。

 

1988年起,李储文同志任上海市社联主席。他担任主席的20多年是市社联承前启后、开拓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社联组织编撰了《社会科学争鸣大系》、《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界人名辞典》等产生重大影响和反映上海学术积淀的鸿篇巨著,隆重召开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60周年大会,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座谈会等一系列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会议,联合摄制“中国社联成立60周年电视专题片”,以及全国第一部系统宣传阐发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四集电视系列片《抉择》,等等。

 

如今满头银发的林炳秋是1988年到社联担任党组副书记的,李储文不仅是他的老领导,也是他十分敬重的长者。在林炳秋看来,李储文既是老干部,又是专家学者。“李老非常了解知识分子,爱护和尊重知识分子”,他既有老干部识大体顾大局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也能够团结同志,具备知识分子儒雅风范。“储文同志非常平易近人,和他汇报工作以后,他经常留我下来聊天,谈谈形势谈谈学界发展,有时也聊得海阔天空、天南海北。现在回想起来,到李老那里去汇报工作、聊天,还是去得太少了,失去了很多向他学习请教的机会。近几十年社联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社科界应永远铭记李储文同志的贡献。我们现在追思李储文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工作做好,继续推动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回忆起与李老相处的过程,社联原党组书记潘世伟谈到,李老是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同时待人处世都有自己的原则和一贯风格,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第一,对理想信仰的无比坚定。李储文同志对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历程,对我们党成立以来的革命历程、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自己非常坚定的立场。第二,与时俱进的一贯态度。李老始终跟我们国家发展保持同步姿态,他始终非常认真地学习新事物,追踪时代变化的节奏,了解新生事物的规律。第三,宽厚待人的胸怀。李老是温文尔雅的长者,待人温和。社科界重大活动他从来都是亲临。他一直主张整个社科界要团结,既要思想活跃,也要搞好团结工作。第四,严于律己的品质。“有一次去看望李老,发现他的工作电脑比较老了,他字看不清就装一个放大镜。我说给李老换一台新电脑,他坚决不要。李老担任主席期间,从来没有对社联提出过什么要求。李老不是一般的领导,是一位德高望重又有特殊经历的党的高级干部,严于律己是他一以贯之的为人和工作原则。”

 

从李老手里接过社联主席担子的是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同志,秦绍德认为,李老在党的不同时期做了许多重大贡献,但是他本人从来缄默不言,从不张扬。“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有的人稍微取得一点成绩,或者是为党做一点什么事情,最好是要大家都知道,或者是要一点荣誉,或者是为了利益的诉求。我们知道,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为稳住香港工商界、避免资金外流,他是起了特殊作用的,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他从来不说这些事情。一个党员能够做到对自己的贡献和成绩完全闭口不谈,这不仅仅是保密问题,还说明了他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格。”作为老前辈,他从来不落伍,能够接受新事物。“我们要向李老学习,学习他这种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品格,多为党和人民、为公众事业做贡献,不要把权力、利益看得那么重,把自己看得平淡一点。”

 

李老的女儿李松梅代表家人感谢社联召开此次追思会,并从家属角度,介绍了李储文同志的学习生活经历,“父亲的英语是在学校学的,但他的法语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自学的”。那时在工厂劳动期间,他购买了法文版《毛泽东选集》,用空余时间自己慢慢研究。后来,他去香港工作,已经能够跟法国政界人士、社会人士用法语流畅地沟通交谈。

 

“我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看。”这是李储文在最后几年里,和女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五年前,上海交大出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丛书,她把这一消息告知父亲,父亲马上让她购买一套。在看到运过来十个纸箱八十本书后,父亲对她说,看样子这辈子看不完,于是想着把这套书送给国际问题研究院,但在有生之年先借过来看看,先保存在他那里。“他每天大量的时间在看这套书,他看到第20本,就让我们把第22本拿到医院,因为他不放心,他怕哪一天看完了我们还没有拿过来。我们每次劝他多休息,他总说一句话‘你们不要拦我,我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看’,我今天也想把他的这句话跟在座的一起分享,这种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可以在每一个人心里留存。

 

市社联原党组副书记桑玉成谈到,和李老多次接触中,有三点印象最为深刻:第一,李老有一种思想的深邃和平静。这非常适合于他的工作性质。他始终保持平静的思维,同时每一句话里面都反映了深邃的思想。第二,李老有一种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他病房里外文书籍很多,他一直在阅读厚厚的外文书籍,上网浏览国外报纸,获取最新资讯。第三,李老始终对社科界、对社联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他每次都会谈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后辈有非常大的影响。

 

“李老是在1988年70岁时担任社联主席,一直干了两届,一直做到92岁。每年社联主席办公会,我们都请他,他从来没有推托。当时李老已经年纪蛮大了,他从来不要我们去接,都是自己来。有一些问题他都自己解决,他在这方面是很注意的。”在社联原办公室主任王禾庭印象中,李老是传奇人物,是老革命、老领导,德高望重,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讲话很随和,丝毫不居功自傲,同志们都很敬佩他。

 

“印象中,李储文同志是一位标志性的、代表性的人物。但凡李老出场的活动一定是上海市社联、上海社科界、学术界的重大活动。”市社联原科研处处长徐中振谈到,在老一辈无产阶级眼里,他们将工作看作是对信仰的践行。

 

市社联专职副主席解超总结时指出,今天对李储文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握当下,把新时代的社科工作做得更好。今年是上海市社联成立60周年,社联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从大的背景来说,国家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现在都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作为后辈,新一代的社联人有责任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以他们为榜样,勤勉工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海市社联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