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如火如荼……懂行的人为何都来上海参展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18-04-09 05:00
摘要:不照搬别人,做自己的上海。

 

今年11月,备受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沪举行,各项筹备工作如火如荼。   

 

林立的展馆,丰富的主题,拥挤的人潮,这是上海这座会展城市发展至今的写照。办好有分量的会展关乎于城市形象的塑造,而比狂欢与热闹更重要的,是会展所带动的城市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 

  

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人们所熟知的两大节庆活动,其中生发而出的会与展,始终孜孜探索着平台功能和产业优势的发挥。借由它们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或能展望上海在建设“国际会展之都”征程之中的前景。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资料图片 )

 

【“平静”的行业会展,缔造着未来的风起云涌】

 

在上海,每天都有不同名目的国际性会展开幕。   

 

上海国际车展、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海时装周、上海双年展、上海书展……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会展品牌。

 

这些年,这些当红的节庆式会展受到了媒体的热情追捧,“谋杀”了众多菲林。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巨大展厅,五花八门的展位招贴和装饰,“众星捧月”般闪亮的推介产品,不停鼓动耳膜的动感音乐等等,往往是这些会展吸引观众的“法宝”。   

 

于是,会展在一些人眼中成了城市文化旅游活动的代名词,更有甚者,直接成了大家争相“看热闹”的游园会。   

 

然而,一座好的国际会展之都,更要“看门道”,关注会展背后更重要的功能:发挥平台效应、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比如,“藏”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的电影市场。它是一场电影界的行业产业盛会,和戛纳电影市场与欧洲电影市场一样,都是专业人士参加。   

 

(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电影市场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受访者供图)

 

比起电影节期间一票难求的影展和见面会,电影市场应该算是一个“安静”的地方。没有明星站台吆喝,没有“长枪短炮”时时聚焦,也没有观众忘情的大呼小叫,展览现场更像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办公场所。人们或是购买电影的版权,或是给拍摄完成的影片寻找后期制作公司,又或是为未来的投资寻找合作伙伴,带着不同的诉求穿梭在不同展商的小隔间之中,一旦“有苗头”,就马上去旁边的洽谈区域围坐详聊。

 

可正是靠着这般“平静”的行业会展,短短数日内就能为资源和需求主体牵线搭桥,缔造着一个个产业未来的风起云涌。   

 

“国际会展之都”建设,“门道”在这里。

 

【无暇出国看展,来上海“充电”效果是一样的】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开幕前几周,林梓楠不小心摔坏了腿。看着手中的机票,她要决定:去,还是不去。   

 

作为广东无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梓楠大多数时间都会留在广州,为每年的演出季挑节目、审节目、排节目。只有到了10月,她会专门留出几天到上海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去年,她受伤行走不便,若要去看交易会,就得坐轮椅。

 

但在10月21日当天,林梓楠还是出现在上海浦西洲际酒店的会场中。顾不上旁人投来的诧异眼光,她由助理推着轮椅“穿梭”在不同机构的展台前,一箩筐的问题有待解答:省内深圳、东莞的同行带来了什么新节目?北京的“国字号”剧团对什么国外演出感兴趣?又有哪些新晋艺术家受到了爱丁堡和墨尔本的邀请?这运营国内外演出项目不是件容易的差事,既要有全局观,又要了解最前沿。对于林梓楠来说,如果无暇出国看展,那来上海“充电”,效果也是一样的。

 

(2017年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现场  新华社 图)

 

2017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与论坛迎来了来自60个国家与地区的参会代表,参会机构超过500家,参会人员1000余人,奉上了33台推介演出和9场专业研讨会。相比2016年,各项数字又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和林梓楠一样,借这场交易会的平台跟进行业最新动态。

 

在艺术节节目交易部主任刘丹看来,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虽然不比美国表演艺术经纪人协会(APAP)旗下的老牌交流会历史悠久,但参展机构的数量和多元化程度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和美国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国际节目副总裁艾丽西亚·亚当斯聊天时就问过她,是不是连续来上海5年了。结果她笑着反问我,为什么我感觉来的次数还不够多?其实,只要我们每年都有‘新鲜感’,国内外买家和剧团就愿意来。”刘丹说。

 

年年都有“新鲜感”的还有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2013年之前,我们沿着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走一圈,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些来自北京、上海的熟面孔,但这两年,新面孔越来越多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市场总监杨乐乐告诉记者,“新面孔”的持续加入改变了会展的体量,展厅面积也从原先的3000多平方米增至如今的近20000平方米。

 

(曾经,电影市场的展览面积只有3000多平方米  资料图片)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面孔”中不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来自投融资、制作、后期、特效、视效、发行、营销、法务和游戏等各个领域,基本补齐了电影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

 

以2014年前后加入展会的法务环节为例,过去人们对电影产业的法务关注较少,但其实,电影项目所涉及的劳务合同签订、拍摄场地授权、影片海外发行等各项细致繁琐的工作都需要律师的协助。

 

在“上海文创50条”提出“继续提高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下,产业链各个环节自觉聚拢,无疑为会展进一步发挥平台效益“添砖加瓦”。

 

【“拉他们一把”,省去一些东碰西撞的苦恼】

 

刚得知自己的作品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时,王念一既感到兴奋,又有些担忧。   

 

故事会不会有些“苦涩”?艺术与现实之间该如何更好把握?这些忧虑时时盘亘在王念一心中。

 

《会考试的猛犸象》是王念一为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创作的长片,此前已获得了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新人成长计划”的第一名。2017年6月,它与其他5个还处于创意和开发阶段的项目一起入选了“创投训练营”。作为电影项目创投2017年新增的孵化教育活动,训练营专为有潜力的项目“服务”。青年电影人带着创意来到了制片人陈洁、导演卢晟、制片人潘肖、制片人许维文这4位资深电影人面前。在为期3天的封闭式训练营中,4人“导师团”从各自擅长的角度出发,为项目“把脉”。

 

“你的故事想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创作的剧本应该是让更多人产生共鸣,接受你的表达,而不是一意孤行。”导师的话语看似简单,却让青年创作者心中泛起涟漪,陷入思考。

 

(2017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颁奖仪式  受访者供图)

 

6月20日,训练营闭幕,再看到王念一时,周围人感觉他“状态好了很多,更开阔了”。

 

电影节创投单元的工作人员为王念一的转变感到欣慰。“与其说是授课,不如说是由资深人士引导年轻电影人进行的一次次自我梳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个行业里,即使是科班出身的电影人也需要很长时间的跟组、实践经验才可能自己成为主创,创投会增设训练营就是想‘拉他们一把’,省去一些东碰西撞的苦恼。”

 

经过创投孵化,《会考试的猛犸象》于2017年11月18日在重庆开机。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实际上,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会成立的12年间,这样的好消息还有很多。迄今为止,已促成52个电影项目的拍摄制作,其中不乏在世界各大影展上摘金夺银的作品,如张猛的《钢的琴》、韩杰的《HELLO!树先生》、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徐昂的《十二公民》、李霄峰的《少女哪吒》、徐浩峰的《师父》、韩东的《在码头》等。

 

(曾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白日焰火》也是受益于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孵化的作品之一  豆瓣网 图)

 

放眼国际,这种由会展运营方组织的孵化措施也不少见。2002年,柏林欧洲电影市场推出了“天才训练营”,让世界各地怀揣着导演梦想的人切实接触到电影拍摄并受到业内前辈的指点,一直广受好评。2007年,贾樟柯就曾出任当年的“天才训练营”校长,为大家讲述自己对本土影像走向世界化的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会展扎堆的上海,提供展示的舞台仅仅是第一步。“不怕麻烦”、为参与者提供孵化的平台才是达成资源配对、产生效益的关键。也正是“不怕麻烦”,才成就了一些会展独特的气质和高度。

 

【在这里相遇相识,并生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90后舞者胡沈员没有想过,自己这么快就能面对面向国际知名艺术节的“掌门人”推介自己的作品。

 

2017年10月,包括胡沈员创作的舞蹈《流浪》在内的10个项目经过前期评选,登上了国内“走出去”项目视频选拔推介会的舞台。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的重头戏之一,“走出去”项目视频选拔推介会历年来向国际演出市场输送了许多国内优秀原创作品。

 

《流浪》的灵感来源于胡沈员之前参加舞蹈巡演期间的内心感受。他说,“我所理解的流浪不是指居无定所,而是人在处于改变临界点时的心无依靠。它是一种诚实而感性的瞬间,我想通过舞蹈来表达。”

 

(2017年,胡沈员带着编舞作品《流浪》来到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国内“走出去”项目视频选拔推介会  受访者供图)

 

对于胡沈员当时的这番创作心得,刘丹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在艺术节的平台上,最奇妙的也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一个个优秀艺术家在这里相遇、相识并生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原来,学民族舞出身的胡沈员更早一次在艺术节的舞台上亮相,是在2015年。当时,他参演的杨丽萍舞剧作品《十面埋伏》,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登台东方艺术中心,大获好评。由他本人反串出演的虞姬一角则为观众带去了不同寻常的感受,让人印象深刻。

 

从舞者蜕变到编舞,从单纯的参演节目到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推介会,刘丹惊喜地发现,胡沈员的发展轨迹与前辈舞蹈家杨丽萍有着惊人的相似性———2014年携片段登上交易会推介,次年完整上演,上海国际艺术节见证了杨丽萍从舞者成功转型为编舞的全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十面埋伏》中萧何一角的扮演者裘继戎与这部戏结缘,也是因为艺术节平台。2013年,杨丽萍作为艺术节“扶青计划”艺委会委员,对入围创作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也是那一年,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裘继戎入选“扶青计划”,推出了京剧街舞剧场《融》,将戏曲、功夫融为一体,获得了杨丽萍的青睐。可以说,艺术节上的邂逅,促成了两人日后的合作。

 

(2015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节委约作品——杨丽萍原创现代舞剧《十面埋伏》 摄影:祖忠人)

 

 一部《十面埋伏》,集结了一批国内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特点的艺术家。艺术节丰富的会展活动让他们彼此之间有了联系,在时间、空间、机遇的相互作用下孕育出新作品。这种情谊和智慧所迸发的火花,是普通的行业会展平台所不可比拟的。

 

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上演。

 

【“他山之石”总有局限,做自己的上海】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的15年里,上海展馆数量从7个提升为12个,室内展馆面积从15万平方米扩大到80万平方米。从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来看,上海居全国首位,同时也是全世界成长最快的会展城市之一。

 

建设全球会展之都,这些数字就够了吗?

 

上海贸促会会长杨建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看得到的统计数字之外,更有看不到的“带动效益”。当下,上海并不缺少规模庞大的展会,但其中不少展会的热闹往往只能持续几天,展期一到便“偃旗息鼓”,无法持续推动和影响行业发展。

 

 对此,世界知名展览集团英国励展博览集团首席执行官查特·伯切特给上海开出了一张“药方”———把重点放在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特别是营商环境上。

 

北美著名会展城市奥兰多正是这么做的。平日里,奥兰多始终大力扶持游戏科技产业,打造技术集群、吸引技术人才,着力建设城市的创业生态系统,使得整个城市一年365天都像是一座游乐与科技之都。与此同时,奥兰多没有一味追求会展业统计数字的最大与最多,而是致力于为参会人员和会展主办方提供最好的服务。比如,提升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行业人员的素养等。

 

到了每年11月,全球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历史悠久的专业展览会“美国游乐及娱乐设备展”在那里举行时,之前为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所作的努力,其实最终都会体现在展览的“成绩册”上。

 

(奥兰多“美国游乐及娱乐设备展”现场   资料图片)

 

久而久之,奥兰多的电子游戏游艺产业与展览形成了一股合力,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动力。

 

对上海而言,同样可以通过提升营商环境来扩大会展的影响力,从而推动更多行业产业的发展。

 

以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为例。2014年10月,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成立,向来沪的国内外团组、机构介绍上海影视摄制环境,帮助他们在上海取景、制作、落户时获得最便捷、准确的资讯。

 

2015年末,上海设立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对于新建多厅数字化影院、电影发行、优秀国产艺术电影放映、电影教育等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项目给予资助。

 

2017年末,“上海文创50条”提出“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优化影视产业扶持机制。”

 

……

 

 

影视文化产业营商环境的提升所带来的良性效应,已经显现在电影市场参展商的构成上。杨乐乐告诉记者,近年来,注册地在上海的影视公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不少导演、制片人在参与电影市场、创投会之后觉得上海的政策环境不错,纷纷在上海注册了工作室。

 

若能保持这样的趋势,这些影视公司与工作室为上海带来的行业人才和项目,也许会将上海变成一个电影项目的“巨型展厅”,每天上演行业盛会。

 

其实,“世界会展之都”各具特色,王牌展会的形成往往与城市所提供的环境密切相关,“他山之石”总有局限。

 

在采访中,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艺术节曾共同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在中国特色的办节体制中,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办节道路”。这或许就是那些“藏”在“两节”里的会与展给上海建设会展之都提供的启示———

 

不照搬别人,做自己的上海。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