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虹桥26号地块,2805万美元中标!”亲历者首次披露上海土地批租始末
分享至:
 (1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8-02-25 17:58
摘要:2月25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破冰:上海土地批租亲历者说》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在沪隆重举行。该书首次全面披露了上海土地批租改革试点的完整始末。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恰是上海第一个面向国际招标的地块发标30年。2月25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破冰:上海土地批租亲历者说》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在沪隆重举行。该书首次全面披露了上海土地批租改革试点的完整始末。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徐逸波到会致辞。参与该书编纂的上海党史学界及社会各界嘉宾近百人应邀出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如何紧密按照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走出改造、振兴上海新路,是上海面临的艰巨任务。从1985年起,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广泛调研,决定从制约全市经济发展最突出、最紧要的问题——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入手,在全国率先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城市国有土地按规划有限年期批租的新模式,取代长期实行的无偿、无限期、无流通使用的行政划拨单轨制模式,真正激活土地作为最重要生产要素的内在经济价值,从而最大限度拓展城市发展和建设所需的资金渠道。为确保土地批租规范合法,符合国际惯例,市委、市政府又成立了上海市土地批租领导小组,借鉴香港做法,研究出租土地使用权的试行办法,最终于1988年8月8日通过国际招标,以2805万美元的中标价成功转让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26号地块,在海内外引起强烈震动,释放出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上海由此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开展土地批租的城市,拉开了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

原上海市土地批租办副主任王安德向市委党史研究室正式捐赠档案资料。

据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介绍,2014年8月,原上海市土地批租办副主任王安德向市委党史研究室捐赠了一批由他精心保存了20多年的有关这段改革历程的资料。基于这批资料的历史价值,市委党史研究室立即抽调相关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组,首先对这批珍贵史料进行梳理和数字化保存,并以此为基础扩展收集工作,于2016年3月完成编纂近350万字、四卷本的《上海市土地批租改革的启动与试点》资料汇编。为更好理解史料及相关历史细节,课题组又于2015年3月成立了口述资料征集工作组,对参与其中的30余位改革推动者、亲历者、见证者进行了采访。在两者基础上,最终将阶段性成果集结出版。该书之所以采用访谈口述体,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体现现场感。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收录了100余份珍贵照片史料,以此多角度呈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发端。

 

座谈会上,来自沪港两地当年参加上海土地批租试点的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回顾了当年参与这一历史的过程。

 

曾任上海市政府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顾问的梁振英回想起当年,感慨万千。他表示,在其一生中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香港回归,另一件事就是内地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批租,地方政府能够取得批租款、卖地的收入,使得城市的开发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地尽其用”。更为重要的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住房制度改革相互配合,使人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他认为,这段历史见证了三种精神:闯关攻坚精神 、奋斗拼搏精神和学习借鉴精神。这三种精神也是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动力。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这一破冰之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举了一个例子。在起草标书时,原本只有中文版。但是他当时提了一个想法,要做英文稿,“当时我说,上海有一天会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国际大城市……第一次做,不会马上把西方的资金都引进来,但是第一次就要国际化,所以我们搞了英文的翻译本”。事实证明,英文版标书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力度,其意义远大于客户招标本身。

 

上海市原副市长夏克强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认为,之所以能够破冰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土地公有制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土地经济关系和土地利用管理?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这些基于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急需改革者在思想、理论、法律和制度层面进行突破、创新并寻求解决方案。而这一切,没有解放思想是不行的。为此,上海市委市政府从理论准备、干部储备、制度配套等方面做了艰辛努力和创新探索。比如,为改变原房地产管理局“只管房不管地”及土地多头管理的局面,在国家土地局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市区两级土地管理机构,开始对全市城乡土地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为全国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全国开展城镇地籍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样本和有益经验,也为上海此后开展土地批租试点及大规模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奠定了工作基础。

 

罗康瑞、简福饴、张宇、忻平等也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新时代的更高历史起点上,重温当年上海土地批租的改革者们如何以意气风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状态,凭借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在思想、法制、实践等领域,一步一步艰难破冰前行,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必将对今天的上海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历史智慧。

 

据悉,为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市委党史研究室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上海改革开放口述史,以真实记录多方位呈现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历程。


【链接】

《破冰:上海土地批租亲历者说》简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上海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对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批租)的探索和改革试点。由于此项改革在当时涉及诸多思想观念、理论和法律问题,为减少改革的阻力,确保试点工作能顺利进行,此项改革的研究决策与试点探索整个决策和实施过程,长期鲜为人知。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历时三年,对当年参与上海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30余位决策者、实践者、参与者,逐一进行了口述采访,用当事人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努力还原这段鲜活的历史,相关采访成果最终结集为《破冰——上海土地批租亲历者说》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分为四编:

 

第一编:运筹帷幄图变革,口述者:谭茀芸、杨振汉、夏克强、蒋如高、王安德(注:谭茀芸、杨振汉为同一篇口述)

 

第二编:学习借鉴求突破,口述者:梁振英、简福饴、刘绍钧、罗康瑞、顾镜卿、裴世安

 

第三编:殚精竭虑谋发展,口述者:李钰君、颜南海、杜承文、周友琪、孙忠利、张宇、程永康、龚伯荣

 

第四编:锐意创新开先河口述者:张薰华、顾家靖、田汉雄、钱富兴、顾长浩、沈卫、耿毓修、朱章海、周丰年、滕国纬、王晓光、王祖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来源:王珍 摄 图片编辑:徐佳敏
内文图:王珍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