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市商务委领导新春第一个工作日怎么过?围绕“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卫群 2018-02-22 22:57
摘要:“让制度环境好起来”是政府最需要作为的地方——要变“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做法,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安排”。

南京路步行街外滩·中央项目的“乔丹”运动品牌旗舰店,春节期间日营业额达45万元;一街之隔的新世界大丸百货,节前推出风靡日本的“福袋”营销项目,共计销出1万个“福袋”;淮海路上的“维多利亚秘密”“gentle monster”两大旗舰店,着力营造体验消费的氛围,成为时尚达人领略国际最新潮流的去处……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带队前往黄浦区调研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的上海商业新业态、新消费、新零售的新动向,“要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政府必须走出办公室,眼睛朝下,向市场、向企业问需、问计、问策,把制度供给供到点子上。”

 

黄浦区作为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两大“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之一,有南京路、淮海路、豫园等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商业地标。然而近两年来,在电商冲击下,不少传统商业企业面临着沉重的转型压力。此外,黄浦区许多商业设施已经老旧,不少还是历史保护建筑,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可谓“年事已高”,但要重新装修改造,无疑是“伤筋动骨”。在调研中,有企业反映,目前老的商业设施在改造中审批程序还很繁琐,跑各种“章”动辄就是半年,一些历史保护建筑,甚至还因为要开专家评审会,工期进一步拖长。“老商业设施的背后,往往是一家老企业,本来经营负担就重,不少老员工还眼巴巴地等着重新上班,因此越是早完工早开业,就越是能够早点产生效益。”南京路上一家大型商厦的企业负责人坦言道;另外,也有企业反映,黄浦区老商业街区的现状与目前沪上一些新区新城相比,道路狭窄、停车设施跟不上、商街上的“城市家具”——如供游客和顾客休憩的座椅数量不够等,企业迫切希望政府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能把这些“短板”加快补齐。

 

黄浦区还拥有上海最多的老字号品牌,在调研中,新世界、杏花楼、豫园、蔡同德、大富贵、古今等老字号企业都参加了座谈。企业反映,比如老字号要到外省市开店,初期投入比较大,人生地不熟,风险比较高,他们希望政府能有专项扶植基金,对老字号走出去的最初一两年“扶上马、送一程”;又有企业反映,上海开埠以来,老字号就有着“前店后工厂”的经营特色,这实际上就是在弘扬“工匠精神”,并且与“体验经济”的新消费理念一脉相承。然而,由于目前上海中心城区的商铺租金居高不下,这种“前店后工场”的模式,比一般的经营需要更多面积,因此企业的成本支出就更大。为此,企业呼吁政策的“春风”对这样的创新业态能进行支持;此外,企业还反映目前上海的商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他们期待高校、培训机构能够培养出更多既懂设计又懂制作工艺的的实用型人才……

 

“‘上海购物’这块金字招牌作为上海城市文化的传承弥足珍贵,我们既要倍加呵护,又要加大吆喝的力度。市商务委围绕‘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正在拟订《若干意见》并即将出台,核心就是要把外来消费聚起来、让本土品牌强起来、把商业地标立起来、让制度环境好起来、让消费人气旺起来。”针对这次调研中所听到的企业呼声,尚玉英说道:“这些呼声都会被纳入《若干意见》中进行考虑,”她还认为,几个“起来”当中,“让制度环境好起来”是政府最需要作为的地方——要变“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做法,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安排”,为此,“今年市商务委一定会加大调研力度和频次,这样才能围绕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