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年货记忆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张桂辉 2018-02-21 09:23
摘要:小年的头天晚上,吃过了晚饭,刚收拾完毕,老伴就建议:明天开车出去买年货。

听了这话,女儿笑着说:都什么年代了,东西随时都有的买,何必急着办年货呀。话音刚落,我也“帮腔”几句:以前就算有钱,很多东西也买不到;现在你天天过年也行,就怕钱不够花。话说完,脑海里却泛起对从前办年货的丝丝记忆。


年货,顾名思义,在过年之前,慷慨解囊、想方设法购买的某些平常时候买不到、难得买的物品。我的理解比较宽泛——但凡与过年有关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年货,或者说都算是年货。


年货如同社会,也在“与时俱进”。五六十年前,年货很简单。小时候在出生地莆田,每到春节前,父母除了为我们兄弟几个做一身廉价新衣、买一双便宜新鞋,便是想方设法准备若干黄豆、糯米、红糖等,以便做豆腐、包红团。父母可谓“心灵手巧”,就拿做豆腐来说,黄豆浸泡一晚上后,父亲扶住“丁”字形磨推子,双手一屈一伸,持续推磨;母亲不时往转动的磨盘“洞眼”里添加豆子。当经过浸泡的黄豆磨成液态粉浆后,吊上一个约80厘米的木质十字架,用密度较大的白色纱布与之紧接,形成柔软“过滤包”,把粉浆倒入“包”中,连摇带晃过滤,使豆渣和浆汁分离。尔后,把浆汁倒进大锅里,父亲在灶下续火,母亲在灶上操作,我们在一旁观看。当浆汁猛火烧开后,“停火”一段时间。随着温度下降,锅里烧开的豆浆表面开始结皮,结到有点皱褶时,母亲先是用嘴吹一吹,继而以拇指、食指、中指配合,在皮面上轻轻“捉拿”一下,如果皮不破裂,说明厚度适中,便用一枝筷子从皮下穿过,把整张皮从锅里提起来,插到一边晾干后,就成了“豆腐皮”,留着正月里来了客人“煮点心”用。“提取”过几张“豆腐皮”,便将豆浆从锅里舀到缸里,稍微凉一凉,点上适量卤水。只见母亲一边小心翼翼点卤水,一边用水瓢轻轻搅动,同时睁大眼睛观察豆浆的变化。当豆浆变“脑”,生成一朵一朵豆腐花,与清水“互不兼容”时,在桌上摆好压豆腐的正方形木框、铺上洗净打湿的布块,将豆腐花舀到木框里,水会往下流出来,而豆腐花则沉积其中,待水流得差不多了,将布块平平包住,先压上一块与木框内径相同的木板,再加压几块石头。待到没有水再流出,便揭开木板和布包,用刀切割成块状或片状,又白又嫩的豆腐就做成了!做好的豆腐,根据需要,或炸或煎,或炖或煮,悉听尊便……


除了这些,临近年边,父母还得七拼八凑一点钱,买上一两斤猪肉,有时还会买点带鱼之类,就可以高高兴兴、团团圆圆过大年了。


那时物产匮乏,我家极度贫困。别说山珍海味,即便今天看来十分普通的水果,也可望不可及。我是12岁那年,跟随响应政府号召的父母移民闽北山区建阳的。依稀记得,有一年春节,按莆田的风俗习惯,正月初一我们优哉游哉出门“游春”,当我和两个双胞胎弟弟来到同村一个少年朋友家中时,但见他家厅堂正中一张“八仙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供品”,其中一盘金黄的橘子令人垂涎。我担心弟弟嘴馋,让人笑话,不敢多做停留,借口要去其他朋友家串门,拽住两个弟弟的手退了出去。其实,我自己嘴里也溢满了口水……


在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我自己不曾买过任何年货。后来第一次买年货,是我由连队文书提拔为排级军官后,那是1978年春节前夕,分得几张购买年货的票证。当年商品供应极度匮乏,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粮票、布票、油票、鱼票、肉票、糖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任何公民没有相关票证,就算你有钱,啥也买不到。那时的我虽然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但还是很珍惜这些定量供应的年货票证。我按照票证上指定的日期,从九江市大校场营区来到九江军分区“军人服务社”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群排队购买年货的军人或家属。凭票供应的年货从品种到数量都不多,记得其中有两瓶四特酒、几包大前门香烟、一斤白砂糖,外加几两黄花菜、金钱菇等。参军入伍前,我在闽北山区生活了几年,上山采过香菇,知道质量好的香菇是“脚”短而“肉”厚的。可是,当时供应的金钱菇,直径及厚度都与当下流通的一元硬币差不多而“脚”细长细长的。我嘴上没说什么,心理却在嘀咕:这样的香菇,能有多“香”?!


后来我成了家,平常采买之类的事多由妻子负责,不过每逢春节,我也少不了为年货发愁。1990年初,我和妻子同时从江西九江调回福建建阳工作。那时,票证时代虽然结束了,但物产还不够丰富。因为临近春节,考虑到储存“年货”需要,一台用了多年的旧冰箱也舍不得送人,而是千里迢迢随车运回福建。到了建阳,刚刚住进战友老吕帮助在建阳军分区大院内租到的房子,顾不上其他家务,第一件“大事”,就是夫妻双双走上街头,撒丫子地买开了年货——从冰冻鸡、冰冻鸭到冰冻墨鱼、冰冻猪蹄等,买了不老少,把整个冰箱塞得满满登登的。似乎这样,心里才踏实,才算是丰盛。


时代不同了,随着国家步入初步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从平时到年节,再也不怕买不到东西了。如今,年货总想着挑平时吃不到的稀罕东西买,可这似乎成了一桩太难的事情——说句实在话,还几乎真没有什么平时一定吃不到的东西。于是,年货就往往办成“精品总汇”,在精挑细选上、在口味翻新上、在回归传统上做点文章,还算是有点空间的吧。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朱蕊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