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城市基层党建要发力,人才队伍从哪里来?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汪仲启 2018-01-23 06:54
摘要: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者队伍体系建设的“上海经验”,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然而,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日渐突出。1月20日,上海市举行2017年度区委书记、大口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市委书记李强主持会议并强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对标对表,找准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发力点、突破口。上海基层党建要紧扣中心工作,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抓基层党建“核心是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基层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基层党建同样如此。当前,我国城市基层党建之所以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需求,同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有很大关系。党员群众就业、生活、集聚方式更趋多样化,新领域、新业态、新阶层、新群体不断涌现,互联网等新技术工具在信息传播和社会组织动员方面的效应日益突出。新业态、新空间、新人群、新技术的特点,使得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要驱动这样一种新的基层党建格局,离不开一支政治理论强、专业素质高、工作有热情的基层干部队伍。

 

正如李强书记所说,上海城市基层党建要“发力”,除了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响基层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拥抱互联网之外,还要持续强化基层党建各项保障,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特别是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真正把解决问题有本事、化解矛盾有招数、对群众工作有热情的干部选拔出来,强化队伍整体能力”。

 

近十多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班长工程”“全岗通”建设等,上海的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者队伍总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此同时,人才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全市共有包括居委会书记在内的街镇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近9万人,其中就业年龄段社区工作人员4万多人。这其中,既有公务员、事业编制身份,又有社区干部、专兼职社工、聘用人员、部门派驻人员等,身份关系非常复杂;有的为区属区管,有的由街镇自招自管,还有的由市职部门拉条管理。这支“杂牌军”,很难适应新时代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需要。而基层工作待遇偏低、前景不明,缺少社会认同等问题,也影响了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职业化改革让“杂牌军”变身“正规军”

 

为了改变上述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2015年以来,上海市根据实际情况,以“职业化”为基本取向,从“功能”角度将基层社区工作者分为引领性、主体性、辅助性三类,明确各自归口。针对引领性和主体性两类人才采取不同的序列和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录用、晋升、福利、社保、培训、考核、退出等机制。

 

引领性队伍主要指居村书记。居村书记队伍正是抓好基层党建的“关键少数”,也是开展社区建设的主心骨、领头雁,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往往“一个好书记,盘活一盘棋”。然而以往,上海市的居村书记队伍普遍存在平均年龄高、退休返聘比例高、高中以下低学历比例高等“三高”,和薪酬待遇较低、岗位认同感低、社会关注度低等“三低”情况。上海通过“班长工程”建设,大大增强了居村书记队伍的战斗力。比如,对全市居村书记进行持续性、系统性的理想信念和能力素质培训;大幅提升书记队伍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特别是打通居村书记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旋转门”,让其中的佼佼者有机会进入机关或事业编制,这大大提升了居村书记岗位的含金量和吸引力。据统计,全市共有832名书记进入事业编制,全市核定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事业编制总数达到1400多名,占居民区书记总数的34.3%。不符合“入编”条件的就业年龄段聘任书记享受同等事业待遇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00名书记落实了享编政策。退休返聘书记则享受“同工同酬”待遇。除此之外,还强化人才表彰制度,通过大力宣传朱国萍、杨兆顺、梁慧丽等具有全国影响的先进基层党务工作者,极大提升了居村工作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通过“班长工程”建设,上海市居村书记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平均年龄下降,就业年龄段书记大幅提升,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7%以上。

 

主体性队伍主要指纳入职业体系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是建立了一支专职党建社工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城市社会治理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因此,通过一定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上海打造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的主要着力点和最大特色。职业社工在社区治理中承担着大量具体的工作,特别是诸如党建、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辅导等专业性社会工作。上海市以职业化标准,对此前来源多样的社区工作者进行整合,除了少量能够纳入机关事业编制的社区干部之外,大部分劳动年龄的社区工作者都纳入职业化的社工体系,同各街镇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工作者事务所”签订劳动合同。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专职社工队伍,上海市统一建立起“三岗十八级”的社工岗位等级序列,让每个社区工作者都有明确的职业前景。同时,按照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至1.4倍确定社区工作者平均收入水平,并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截至2016年底,全市社区工作者平均薪酬水平达7万元/年,增幅达10.3%。

 

通过职业化改革,昔日的“杂牌军”变身“正规军”,一支学历高、素质强、年龄结构合理的专职社工队伍已经形成,一改原来居委会成员中退休人员多、临时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的旧貌。截至目前,全市共纳入社区工作者4.6万名,平均年龄3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0%以上。这部分人目前主要由就业年龄段的居委会全日制工作人员,街道、乡镇中心聘用人员,街道、乡镇聘用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经区县党委、政府批准纳入的人员构成。

 

辅助性队伍主要指公益性的志愿者(个人或组织)和以市场化方式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入的社会组织。目前,上海市已有1.43万个志愿服务组织、144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基层社区形成了一个以居村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社区工作者为骨干,居村党支部、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楼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以及各类志愿者和市场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全市“一盘棋”总体推进

 

上海把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建设当作一项全局性工作来做,将之作为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1+6”体系的基础版块,及上海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各区在市推进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全市“一盘棋”,统一规范,统筹推进。

 

从2015年起,上海市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奖励,街道经费支出由区政府全额保障,确保街道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来。街道内设机构由原有的15个左右精简为8个,从主要是“向上对口”转变为更多地“向下对应”。同时,有效减轻居村不必要的负担,严格执行“两份清单、一本台账、一个机制”。通过街道职能改革和居村减负增能,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为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改革创造了大环境,强化了居村书记和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的支撑体系。目前,一支结构合理、来源广泛、素质优良的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一个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稳定有效的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的总体框架也已经基本搭建起来,社区工作者全面进入了“进入有门槛、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评价有指南、结构有优化”的新阶段。

 

上海的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建设,适应了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需求。其以职业化为导向,“分类做实、整体推进”的改革路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者队伍体系建设的“上海经验”,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邵竞设计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