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程序机器人或将全面替代金融交易员,人工智能也完全有能力全面渗透股票交易全过程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申唯正 2017-12-09 17:23
摘要:专家众议人工智能对金融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人工智能(AI)热潮席卷全球,不仅深刻改造着传统行业的秩序,也对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机遇与挑战同在,11月5日,由全国经济哲学青年论坛、上海第二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社会科学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国联期货、郑州易盛信息等公司协办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金融投资机会与哲学思考”论坛,在上海风语筑智能大楼成功举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相关学者及金融界、学术界、产业界等专业人士17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此次高峰论坛就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将如何深度演变、跨界性社会应用中的人工智能展望、程序机器人会不会全面替代金融交易员和人工智能发展哲学反思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将如何深度演变?

 

人工智能的命题逻辑从1956年核心概念的提出,到1980年代后的初始应用,再到21世纪以来互联网智能化应用的升级,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正在深度演变,AI极有可能已经进入了真正的“人工智能”生态化竞争阶段。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周萌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首先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标志性人物图灵,提出一个假设,就是任何一个被计算或者是用算法描述的都可以用图灵机计算。现在的计算机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计算的,包括手机都是复核图灵机的假设。在这个假设上有一个推论:电脑可以模拟大脑中所有的活动,即AI可以达成人类大脑所有的功能。但是这个图灵假设目前没有被证实,也没有被推翻。

 

AI开始于1956年达特蒙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当时的AI的思路主要是通过模拟人,因为它是人工智能,首先就是模拟人类的这个智能。它就是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模拟人类的思考行为。主要以认知模型和机器学习为主。早期的AI由于计算机的认知和性能,都不足以模拟人脑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所以早期的AI没有成功,但是留下了非常多宝贵的经验。当前的AI更多的是基于统计和数据。这两个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现在很热的大数据,大数据的兴起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关系密切。

 

柔为信息创始人、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曹宏华概括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五个学派:其一是符号学派,相当于人工智能知识库的理论;其二是脑神经学派,即基于神经网络的一种处理机制,模拟人脑是怎么思维的;其三是遗传算法也称生物学派;其四是贝叶斯学派,是基于统计学的理论;其五是类推学派,就是找相似系的学派。

 

跨界性社会应用中的人工智能展望

 

AI的跨界应用层出不穷,让其应用进入了真正的“战国时代”。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勇博士提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智能化物联网。他将其定义为基于智能技术的,具备了智能的感知,精准的控制,数字的建模实时分析和优化。并剖析了智能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主要有:相关产业政策不断出台,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和物联网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等。同时他也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如基础产品不够、持续的产业政策偏少、协调性不够、产业链的协同性不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行业应用不够、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少等问题。最后他提到未来智能化的物联网会变成认识工具、远端计算更加普及化、物联网平台更商业化。

 

金浦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求是缘半导体联盟理事欧阳坚指出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其一足够多的计算能力、其二采集到足够的数据、其三是算法模型,三者是不断循环加强的过程。并认为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安防、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家居等板块将会成为投资热点,而在汽车行业上的革新特点是:轻量化、智能化、新能源化,比如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等领域。

 

平安金服系统规划部总经理毕嵘认为:“未来AI可能是一个社会性应用,不是一个单体应用。如智能家居中的安防、灯光窗帘等等;语音识别、声纹识别、黑名单识别、语义识别等等,可以方便客户发出指令,识别客户身份。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不管前途到底是非常美好,还是非常险恶,我们必须去探索。”上海直达软件荆晓辉指出:“未来将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出行情数据的各种特性或模式,将这种特性或模式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去分析或者识别,在发现规律后应用于金融交易。”

 

程序机器人会不会全面替代金融交易员?

 

程序化交易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进入金融市场,但更高端的智能交易机器人正在逐步形成,因为其胜率和执行效率远远高于人类,且不受外界信息干扰,最终也将让大多数交易员面临失业。关于AI会如何主导金融交易的,上海诚炫投资总经理李磊提出:“量化交易就是用数学模型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进行开仓和平仓的交易方式。避免了情绪波动对交易的影响,以及克制了人性中的贪婪、恐惧、侥幸的心理弱点,同时克服了我们主观上的认知偏差,提高投资的理性。”

 

曹宏华博士也认为:“世界越来越复杂,而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或者世界,你需要用一种简化的方式解决它。每个人都会非常困惑,而这种困惑其实基于人类本身的一个人性,人类本身是懒惰,人希望懒惰的过程中有一种计算机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正好是人本身的动力。在这个懒惰的过程当中,人类发明一些金融智能设备,帮助人解决金融交易层面上的一些问题。”

 

有着“期货宗师”之称的王宝峰先生从智能交易与主观交易的关系上指出:“概率上来讲,人工智能应该会比人水平高,但是概率又和盈亏没什么关系。我们人类的脑袋能思考,又有AI帮助我们,未来主观交易员还是很有前途的。”奇获奇才投资首席分析师徐闻钊指出:“相比较机器,人类有综合分析的能力和优势,如判断汇率、进口盈亏的变化。人类可以利用这个长时间的持仓过滤掉一些AI速度上的优势,在某种情况下对抗它。”周萌博士认为“人类是一个会推理,会总结,会归纳的这样一个智能,而人工智能有一定的归纳、推理,但短期内是不太可能像人一样归纳和推理的。至少我们在目前这个时间阶段内,不太可能看到人工智能彻底把人类取代掉,哪怕是在金融市场的算法交易。”总之,人类也可以拥抱人工智能,运用AI提供一些更可靠的预测,既有“对抗”又有“拥抱”,机器难以取代人。

 

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思考

 

人类对高科技的向往与恐惧是共生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反思,复旦大学马拥军教授从哲学的层面解读了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公正问题。他谈到社会就是交互主体性,而社会公正就是在社会里面,它属于幸福和自由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类除了跟动物一样要追求快乐,即满足就快乐,不满足就痛苦;人类还要追求公正,幸福和自由就属于这一方面。像《未来简史》讲的人本主义,其实是资本主义,所以实际上到现在为止,人的发展只是经济方面的发展,但人还是文化人、政治人和生态人,如果这些方面都没有得到发展,就不是完整的人,所以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其实意味着“经济人”的终结,意味着人类可以追逐更高的需要,满足更高的需要。这就需要了解人类自身的层次和结构,需要了解什么叫幸福,什么叫快乐,什么叫自由,这个大数据可以帮助人类,只是现在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马克思讲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条件原来没有,现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算法为王”,如果把这个“算法为王”扬弃,就可以做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了。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郎艳怀教授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解读这场变革,从最初的智能机器取代纺织工到最近的Alpha Go战胜柯洁等案例,表明了人工智能大有超过人类的倾向。但是她还是积极乐观的:“人类既然能够让它飞速地发展,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坚信能够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我坚信人工智能的时代是美好的时代,光明的时代。”如果我们能用一种理性思维对待人工智能,使人工智能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从而真正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人工智能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给社会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栏目主编:王多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