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从读经班到女德班:明知是怪胎,为什么就是有那么多人要来?
分享至:
 (4)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谢非君 2017-12-07 16:03
摘要:如果说批判“女德班”的胡言乱语有以正视听的功效,值得肯定,那追问变异的传统文化为何总能吸引到愿意为之埋单之人,同样迫切。

 

最近,提倡“逆来顺受、不能说不”的“女德班”让辽宁抚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等雷人之语的发酵,当地教育局责令其立即停止办学,尽快遣散所有学员。

 

乍一看,语出惊人的“女德班”在一片炮轰声中快速“偃旗息鼓”了,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打着传统文化旗号的各色国学班、禅修班、读经班还是会改头换面粉墨登场,在一个封闭的圈层中收割“智商税”。

 

如果说批判“女德班”的胡言乱语有以正视听的功效,值得肯定,那追问变异的传统文化为何总能吸引到愿意为之埋单之人,同样迫切。

 

这首先是一种“缺啥补啥”的需求未满。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对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有了需求,这当然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比如,全国各地兴起的各色书院,也可以看作是民间对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需求。然而,与之相对的情况是,由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正规渠道很少,尚未占领市场,传统文化便很容易以异化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们往往借用传统之名,把有意亲近者带到沟里。

 

笔者去年曾采访过当时引发广泛争议的“老实大量读经”运动,对话了这一运动的推行者王财贵。一年过去了,围绕“纯读经”的依然是完全对立的两方:一方是大量的家长在尝试后申讨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也不乏有高校教授站出来批评;但另一方,新一波家长依然在狂热追随,把孩子送到各地学堂摇头晃脑背经典,他们依旧把逃离体制教育、追捧传统文化的热忱,建立在“纯读经、成大才”的希望之上。

 

“纯读经”最受争议之处,是全国数以百计的读经学堂,采用的是“一刀切”的包本背诵30万字的考核办法,“阿猫阿狗”都能当老师,只要会按读经机就可以。按理说,稍稍有些理性思考能力的家长,就该能够怀着审慎的态度去面对这样一个简单刻板的文化圈地运动,但事实却是不明真相的家长在宣讲团的鼓吹下前仆后继,毫无招架之力。“纯读经”因为关乎本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其弊端相较于“女德班”而言,危害可能更大,但因为没有引发众议的雷人之语,它生存得很好。

 

从这个实例中不难看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管理亟待规范和提高。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地方课程需要,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这也造成了不同地方的行业标准并不相同,一些在大城市搞不到资质的草台班子,去到偏远的三四线城市就可以寻找到政策支持。像“纯读经”的最高学堂“文礼书院”就是“曲线救国”,把孩子带到浙江偏僻山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美其名曰“需要清静”。这也是为什么变异的传统文化往往出自小城市的原因所在。

 

如果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育人理念缺乏规范,打着“国学”旗号的机构和个人,必然会从典籍中断章取义,肆意曲解,将传统经典中的理论生搬硬套进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此作为其敛财的工具。更有甚者,直接塑造出一个大师形象,在社会上招摇撞骗。凡此种种,都会让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走向歧途。问题是怎么破解?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亟需找到合适的渠道推广传统文化,找到正确的方法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找到科学的内容充实国学和传统文化,才有可能避免变异的传统文化“春风吹又生”。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