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华为离职江湖㉓丨90后投手朱波的华为岁月:当年我是空降到华为狼群中的“狮子”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17-12-04 06:40
摘要:“那四年是我很重要的人生经历,我对华为有深厚的感情,任何华为的事,我都特别关注。”

“我应该和你采访到的华为人都不一样。” 见到朱波,他的第一句话就挺直白。

 

年底到处飞的朱波太忙。刚从虹桥机场一路颠簸而来,尚未卸除旅途劳顿,见缝插针安排了这次采访。

 

作为南派天使投资人典型代表,朱波曾投过兼职猫、次元仓、礼物说、超级课程表等90后项目,也投过昆仑万维、暴风影音、易宝支付等70后项目,可谓投资界的一大风云人物。

 

在其绚丽多姿的创投生涯中,有一段经历颇为低调,即四年的“华为人”。

 

2008年,朱波作为空降兵加入华为,历任新业务部部长、华为软件公司首席营销官(CMO)和华为互联网业务总裁,创立和培育了华为互联网业务和终端云服务业务。

 

朱波

不过,他终究还是离开了华为。伴随着他的离职,《华为互联网之殇》一文成为坊间热点连续四周刷屏。文章这样称,“作为华为花费了大力气从外界引进的高管,朱波的离职标志着华为的互联网业务前景黯淡。”

 

想在华为大干一场的朱波,最终没有在华为实现“互联网”之梦,亦没有被华为文化完全同化,“一开始,大家把我视为投入华为狼群中的羊,这怎么可能,我明明是头狮子嘛。”

 

千万别以为他对华为的“狼性”就嗤之以鼻,这位从“狼窝”里走出的投资人,至今感恩华为,“那四年是我很重要的人生经历,我对华为有深厚的感情,任何华为的事,我都特别关注。”

 

我是从最基层的狼窝一步步做上去的

 

“我很早就出道了。”

 

1990年,朱波浙大本科毕业,随后他在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攻读计算机硕士。毕业工作四年后,不安分的他选择了创业。当时,留美学生创业的没几个,朱波创立了NeTrue通信公司,这是全世界最早的IP电话公司之一,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通信行业500强和全球十佳IP电话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1999年在加拿大上市。

 

回国后朱波又创了两次业。2004年他在北京创立Cgogo,成为国内主要的移动搜索服务商,并得到李嘉诚基金2000万美元的投资,“我可以称得上国内最早做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了。”

 

朱波

 

2008年,朱波找到华为EMT(执行管理团队)的徐直军,他想找华为谈合作,却被徐直军看重。彼时,华为在通讯领域看到了天花板,希望能在互联网服务领域有所突围和建树。

 

朱波即在此时空降华为。“华为高层希望我能进入到一个熟悉的环境,不要被华为的狼吃掉,专门为我成立了一个部门。”当时,朱波带了20多个人,华为内部又抽调30多人,成立互联网事业部。“因为是作为外脑进去的,华为人必经的入职培训我就豁免了。”

 

那时,华为已有14万员工,这个60多人的部门显然是个很小的部门,但也是最基层的独立作战单位。朱波深谙高层的意图,“我在华为4年,就从最基层的狼窝一步步做上去的,这也是公司对我的培养路线。我一空降下来高配低就,像我这样的外人,不到下面混熟,就拿不到资金、人力和战略资源,你的部门无法快速发展,这是非常好的修炼。”

互联网事业部几位高管和方兴东(图左3)的合影,当时朱波(图右2)经常请互联网业内知名人士给部门上课

 

半年之后,互联网事业部被并到华为软件公司业务和软件产品线的新业务部,朱波任首席市场官(CMO)和互联网业务总裁。这也意味着,他离华为核心部门更近了一步。在这个部门,朱波干了10个月。

 

华为软件公司有一万五千多人,人才济济。也是在这十个月,朱波见识了华为的狼性。“华为很多攻城略地都是这批人打出来的,华为干部也多来自这批人,所以我等于掉进了狼窝。”

 

“一开始大家把我视为华为狼群中的羊,很多人怕我生存不下去。但这怎么可能,我明明是头狮子嘛。”

 

在朱波眼里,华为的狼性是狼群作战、兵团作战,竞争对手最怕的就是华为的团队作战,而朱波对自己的优势也很有把握。

 

“我是创业者出生,我自己就是一匹狼、一头狮子,他们认为很困难的事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创业经验丰富的朱波精通产品、市场、关系,懂通讯,又懂互联网,英语也更地道。与外国客户交流时,华为人一般都是毕恭毕敬,不敢随意调侃,而在美国文化里浸润多年的朱波显然更从容,交流时他眉飞色舞,说得头头是道,客户对其印象深刻,“你肯定不是华为的吧。”

 

华为软件中心的业务和软件产品线内部有个创新中心,在朱波的规划之下,创新中心先后启动了网盘项目“数据银行”、手机浏览器项目“天天浏览器”等项目。

 

朱波记得,在远离华为深圳坂田总部的南山区威新软件园,数百名华为员工正在做着各种新的尝试。与华为坂田总部相比,这里的员工更年轻,有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就是在这里,做些与华为传统很不同的、显得有些'离经叛道'的产品。”

 

黯然离职转做天使投资人

 

2010年朱波进入华为工程营销部,这是华为最重要的产品部门之一(仅次于产品线总裁 )

 

“这个部门相当于公司的中枢神经,要和人事、财经、业务等各个系统部门打交道。多数华为干部都要经过这个阶段的锻炼,这里很考验一个人的情商,他要学会能在各个职能部门间应对自如,对我锻炼也非常大,也真正让我看到了华为大体系、大平台的运转。”

2011年朱波代表华为在发言

互联网事业部的部分小伙伴

此间,朱波呆了一年多,基本熟悉了整个华为的运作流程。“但很遗憾,我后来离开了。”

 

彼时,华为将终端公司、互联网业务部、海思消费者芯片整合在一起,成立了消费者BG。这样一来,本来独立的互联网业务部这个作战单元并到其他部门了,朱波的角色也从互联网项目的独立指挥者,变成公司大项目的配合者。

 

“即便到今天,回过头来看,华为的这个战略调整依然是对的。但对我个人来说,不想做某一个部门的螺丝钉,不想当一个公司的配角,所以萌生退意,撤了。”

 

这一举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外界将朱波的离职与“华为的互联网前途黯淡”联系起来。“外界这么评说我的离职——朱波是华为空降下来活得还不错的人,最后还是不免黯然离去的命运。”

 

也突然明白了朱波那句开场语的背后意涵。他和其他华为人的确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华为的电信背景与朱波的互联网基因之间的冲突与差异。

 

就如那篇文章所言,华为的电信设备市场是典型的贵族俱乐部,就那么几个玩家,门槛很高,游戏规则非常清晰。与之相比,互联网市场就是群雄割据的草莽之地,谁都可以进来跑马圈地。电信设备市场的需求相对稳定,基本可以预测,可以做出未来5年的市场计划。互联网市场则善变,你不知道明年甚至下个季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从华为公司整体来看,互联网离它的核心业务太远了。朱波主导的互联网业务,相当于平地起风雷,难度可想而知。从独立运营到给终端配套,华为的互联网业务绕了一圈,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这个变化使得朱波“建立一家像腾讯那样的互联网公司”的梦想变成了空想,他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不过,朱波也从中获益良多,“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可以跑得远,华为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倡导生生不息的团队精神。团队作战是华为的致胜法宝,我自己从中亦学到了很多。”

 

离开华为后,朱波朝着自己的梦想再出发,不过,这次,他的角色换了一下——从创业者到投资人。

 

2012年,朱波创办创新谷孵化器。成立当年,业界便有了“北有创新工场、南有创新谷”的说法。2015年,朱波成立专注于早期投资阶段的追梦者基金,他自诩为“追梦首席官”。

 

当年那匹狼窝里走出的“狮子”将目标更多转向了年轻人:在朱波所投的120多个项目中,20多个都是90后,占比近20%。统计显示,90后创业者的明星案例60%以上出自创新谷和追梦者基金。

 

朱波在作投资分享。

 

为什么重仓90后?“我是坚决支持18岁到25岁的年轻人创业的。年轻人不能跟60后比资源、和70后比资金、跟80后比人脉,只能面向未来做创新,要做80后、70后做不了的事。”

 

这些90后也确实不负他的期望。92年出生的钱勇创办的次元仓已完成A+轮融资、92年出生的王锐旭创办的兼职猫曾被邀请到中南海参加总理座谈会,93年出生的温城辉创办的礼物说,还有一度火爆的90后余佳文的超级课程表。最近,他还投了名人时间分享、漂流伞,也都是90后。“事实也证明,90后创业者给我带来的回报最高。”

 

我本就是创业者出身,嗅得出那股气息

 

“你懂二次元吗?”

 

“我当然懂,我还投了呢。现在流行的是2.5次元。”

 

在与90后、95后沟通时,60后的朱波并没觉得有障碍,“我可能没有90后那种思维,但我会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们,我也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朱波和他投资的90后

 

他在意的是这些90后是否有担当。“你创业的时候,你是老大,你不去挡子弹谁去挡子弹,你不去堵抢眼,谁去堵抢眼。”

 

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和心得,朱波也不例外,“我主要看三点,第一,创始人的领导力;第二,创始人的人品;第三、创始人愿不愿分享。

 

不过,朱波特地强调了投资人的洞察力。“天使投资人必须要有一种深海般的洞察力,表面上风平浪静,地下暗流涌动、波涛汹涌,我们要能嗅得出那种‘气息’。我自己就是创业者出身,对这种气息尤其敏感。“

 

90后的创业很具话题感,一旦融资成功,一片艳羡,各方叫好;可一旦创业失败,各种非议也扑面而来。前不久,神奇百货CEO王凯歆被爆倾吞公款,赔光2000万融资。大多数人学会了在风口浪尖不说话。作为最初投资人,朱波并没有回避这个话题,也由此陷入舆论的漩涡。对此,朱波看得挺开,“天使投资人和创始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人,这里需要点情怀。“既然选择与90后“共舞“,备受争议的同时,也承载着更多人的希望。

 

年末,朱波更忙了,日程排得很满,各大城市间到处飞,他要去参加各种投资人峰会、去给MBA上课、见各路创业者。即便如此,他不忘每天至少抽出2个小时学习更新。

 

“这和你以前在华为工作节奏不大一样吧?”

 

“当然不一样,但我依然关心华为的事,我和华为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昨天,和徐直军还通电话呢。”

 

投资人朱波,也是华友会中的常客。不过聚会时,对离职创业的这波华为兄弟,朱波并不太“客气”,“几个华为人坐在一起,我就知道他们在聊什么,聊得就是一亩三分地,第一,华为的趣事,第二,华为的发展,总之就是华为那些事儿。每次看到华为人创业,我就泼冷水,醒醒吧,这已经不是华为了,不能单纯地用华为的观点、体系。”

 

很多人在华为平台上如鱼得水,做什么有什么,但出来后,原来的环境已经改变,但不少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个差异,依然生活在华为的旧有观念里。对这些老战友,他会苦口婆心,“把过去的荣誉放下,清零。对未来一定要有空杯心态。”他也承认,华为出来的创业者做高科技类还是不错的,以技术驱动,不是商业模式驱动,另外,很多公司做到一定程度,特别喜欢华为人加盟。毕竟华为的架构体系更具规范。“华为的群狼战术还是很厉害的。”

 

“那你到底算不算华为人?“

 

“我是华为人,又是非华为人。我天生就不是安分的人。好像一条鲶鱼,走到哪里,都要‘搅个天翻地覆’。”朱波笑言,自己以投资人身份出场居多,而以华为人自居的公开角色并不多,“但不管怎么样,华为的确是我人生中一段很重要的经历。”

 

突然想起20多年前朱波的一段往事。当他知道自己的专业毕业后可能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时,立即退掉了已经报好的选修科目,转投计算机。此时,系主任告知朱波,转专业需要先修完8门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朱波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对赌条约”。“我和系主任打赌,如果我的硕士课程能全部拿A,那就自动免去我需要学习的本科内容。”

 

后来,朱波顶着巨大压力,顺利毕业。因为他很了解自己,“我不甘于平庸。”

 

不甘于平庸,这点倒是和华为的精神底气相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