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人是否只剩下“游戏”这份工作?百余学者聚首复旦畅谈裂变中的互联网世界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璐 2017-12-03 17:37
摘要:会上同时发布了2017年“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

互联网以怎样的姿态进入国内各学科研究的视野?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哪些新的态势,有哪些新的进展?2017年中国网络空间具有哪些新特点和新趋向?社会实践层面,网络治理和数字政府实践获得了哪些创新突破?人是否只剩下“游戏”这份工作,能否限制人工智能无限开发?

 

12月2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传播与国家治理论坛暨第二届互联网与社会论坛上,这些问题被一一提出、讨论。

 

垄断态势已形成

 

“学科融合”成为本次论坛最突出的特色,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法学、计算机科学、公共管理学共七门学科的专家学者,到会展示了人文社会科学和理科对互联网的研究成果,探索互联网研究的新前景、新路径,勾勒出当前互联网与科学新版图。

 

2017年中国网络空间的基本格局和基本态势如何?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教授指出,网络空间各领域的垄断态势已经形成。在社会舆情方面,网络舆论开始摆脱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主阵地。以高学历、中等收入为特征的中间阶层成为网络舆论场的主体,关注的社会议题包括教育、医疗、环境、安全等领域。新技术层面,个性化推送、机器人写作、大数据等网络智能化发展正在重构新闻实践面貌,知识学习和生产的传统方法将被颠覆。在互联网治理层面,政府继续积极推动网络空间的治理工作,建设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在回溯20世纪人类全球意识逐渐形成的历史的基础上,认为全球互联构建的“地球村”并不是一个平稳的有机体,相反变得更加不平稳,世界正日益分裂成迥异的各个部落。他将互联网比喻为“全球大脑”,遍布星球的信息通信网把所有人和他们的制造物彼此相连。

 

隐私数据“失控”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973首席科学家杨珉从当前频发的网络诈骗事件出发,认为事件背后的技术本质,实际上是一个平行于真实空间的网络空间和技术广泛使用导致的账户信息、位置信息和财务信息等隐私数据的失控,他建议通过加强用户教育、明确责任主体、提升互联网治理和严厉惩治犯罪等方式来,改善移动互联下的数据泄露和与之相关的网络诈骗问题。

 

跳出“视野局限”

 

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依然是与会者关注的热点。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李泓冰副社长分析了人民日报近年来的融媒体转型实践,指出近5年来,人民日报逐渐适应互联网传播模式,在满足公众观点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也更加重视满足公众互动和参与性需求,赢得一大批年轻受众,从而提高了传播的到达率和时效性,扩大了传播影响力,在网络媒体的“围追堵截”中成功实现“逆袭”。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回顾了已有的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大数据传播研究,提出全样本基础上的网络行为研究、过程追踪式的网络舆论研究和融通网络数据及现实数据的多元空间研究是未来大数据传播研究的三个重要面向,同时,在研究中,要努力将数据驱动和理论驱动并置,跳出传播研究的视野局限、建立多元空间的思维重新研究互联网社会。

 

古老的哲学问题需回应

 

论坛下设的七个分论坛、十四个讨论模块,分别就“互联网与哲学”、“互联网与政治”、“互联网与社会”、“互联网与新闻传播”、“互联网与创新治理”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教授谈到:尽管人类自然智能已经遭遇人工智能的强力挑战,但阿尔法狗的胜利,只代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的个体棋手的胜利,或者说只代表了那些参与程序编写的一群围棋高手的集体智能对一个围棋高手的胜利。从抽象、理想的和整体的意义上来看,人类的自然智能一定高于人工智能,毕竟人工智能是人的智能的一种延伸和外化。但是在现实的时空中,人的智能、特别是个人智能的发挥通常远低于理想状态和水准,倘若人工智能失控,人类通过自已的造物而自掘坟墓,是很可能出现的一个惨景。所以就存在一个是否限制人工智能无限开发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古老的哲学问题又呈现出新的维度和关联。比如:倘若人工智能是人脑智能的一种外化,代表了人之外的一种类人的存在,那么,人的本质和属性是什么?互联网使人跨时空互联,又产生大量互不谋面的宅男、宅女,人倒底是社会动物还是个体动物?倘若未来人成为互联网这种“天网”中的一个节点,人的同一性和尊严何在?倘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目前人类的所有工作都可以由机器完成,人是否只留下“游戏”这份工作?诸如此类话题,都是哲学需要回应的。

 

制度安排呼唤“虚实相宜”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晔教授作了题为《专业主义与公共生活》的报告,指出新闻业面临四大危机:传统媒介的市场盈利危机、新闻信息的介质/界面危机、新闻生产的职业控制危机、职业记者的身份危机。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管理系何明升教授指出,中国网络治理的基本逻辑是:是不是适合网络社会机制;能不能嵌入到现有体制中来;会不会融入到法治中国建设中去。网络治理模式是现实治理模式的延伸,“虚实相宜”是未来网络制度安排的必然走向;互联网没有解释新的因果关系,但是会对未来法治中国进程起到杠杆作用;未来可能要进行“分步走”的法治网络建设。

 

发布2017“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

 

本次论坛由国内最早布局国家网络战略研究的智库平台——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学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政界、业界、学界百余名嘉宾出席会议。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上同时发布了2017年“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分别是: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家园网、河南省郑州“西瓜办”微博、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网格化治理、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人民议政网、人民日报客户端政务发布厅、山东省烟台市胶东在线网站、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我爱北京”城管政务维基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网络问政平台。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