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最忆是援疆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静平 2017-12-06 08:00
摘要:英国人类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我期望生活在塔里木那文化会聚的福地”。而对于我们援疆干部来说,新疆是我们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那里不仅有我们三年援疆的成果,更有我们流下的汗水与泪水,有至今牵挂我们的各族兄弟姐妹,有我们深深眷恋的那片土地。新疆,在每一个援疆干部心底都留有很重要的位置;新疆,是我们援疆干部的第二故乡。

【口述前记】李静平, 1963年5月出生。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离退休工作党委书记、退管办主任。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担任阿克苏地区广电局副局长,上海市第六批援疆干部。


 


“饮进了壮行酒哎,告别了咱家乡,祝福的话儿一行行,装满我的行囊。肩负光荣的使命,扑进第二故乡,要引春潮涌动的浦江,融汇塔里木的波浪。援疆兄弟,心在大漠飞翔,心系金色胡杨,情牵欢腾的多浪;援疆兄弟,胸中有朝阳,待到边疆赛江南,举杯把歌唱……”

 

这首名为《援疆兄弟》的歌,首发于2009年中秋,创作却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集中了61位上海第六批援疆干部与当地艺术家的智慧与激情。

 

《援疆兄弟》:一支难忘的歌

 

这首歌缘起于2008年中秋上海慰问援外干部与家属的视频晚会。晚会上,西藏分会场藏族群众唱起了歌颂援藏干部的歌《援藏大哥》,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由此我们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创作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歌,以此反映我们上海援疆干部的精神风貌。

 

我们61位上海援疆干部当中,连一位音乐教师都没有,更别说专业的音乐人!写歌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我们只好以宣传影像组的三位兄弟为主,拜访阿克苏当地的文化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当地的音乐元素与风格,并在61位上海援疆干部当中开展歌词征集活动。歌词征集的结果,虽然没有特别成熟的作品,但却提供了大量的思路与素材,最集中的是这首歌的主题——大家都倾向于是一首能够代表第六批援疆干部团队形象的“援疆之歌”。

 

就在此时,我们有幸结识了阿克苏有名的词曲作家丁旭东、王柏,歌的结构设想、曲调风格在我们一次次的沟通碰撞中有了雏形,歌词在更加突出人性化的基础上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主题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了大幅度的升华,最终定歌名为《援疆兄弟》。

 

最终成形的《援疆兄弟》,主要以上海援疆干部告别家乡都市到西部边陲阿克苏工作生活的亲身经历为内容,歌词写实充满真情实感,曲调以维吾尔特色乐器艾杰克独奏音乐作为前奏,转以快节奏的现代流行音乐作为主曲,融合自然流畅,充满激情活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演唱选择四位男声领唱加群声合唱的样式,充分体现了援疆干部的团队精神。特别是大胆选择由非声乐专业歌手的援疆干部“原生态”演唱,歌者的内心与作品更加贴切,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听来更加感人肺腑。

SMG捐赠的电视转播车

 

在这首歌诞生之后,我们又与阿克苏电视台联手,在领队黄剑钢的带领下组织61名上海援疆干部到具有地域风情的沙漠、塔河边、胡杨林及援疆干部工作生活的场所,将这首歌拍摄成了MV。短片片长仅3分钟,不仅反映了上海援疆干部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战斗的兄弟情谊,更站在对口支援的高度演绎了上海与阿克苏两地多年来结下的“兄弟”深情。

 

这首凝结了61名上海第六批援疆干部承载着上海人民深情厚谊与建设边疆豪情壮志的歌,在2009中秋国庆上海慰问援外干部与家属的视频晚会上推出,感动了各分会场所有的人,受到了上海市领导、各地援外干部及援外干部家属的一致好评。《援疆兄弟》MV当年荣获第五届新疆电视文艺奖一等奖,这也成为阿克苏多年来在电视文艺方面获得的最高奖。

 

一路激情,一路高歌,《援疆兄弟》从创作到演绎伴随了上海第六批援疆干部整个援疆旅程,也以满满的正能量在援疆干部中传唱至今。

 

九年了,上海第六批援疆干部每年的年度聚会大家都会齐声高唱《援疆兄弟》。歌声响起,兄弟们顿时激情澎湃,仿佛把时光机倒转,把我们拉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歌声也同样激励每一位援疆干部在后援疆时代坚定前行。

 

《援疆兄弟》,一支难忘的歌。

 

躲不过的沙尘

 

在所有人眼里,对口支援最苦的是援藏,因为援藏干部要经受高原反应的考验。而对于援疆干部来说,最难奈的要数沙尘天了。

 

上海对口支援的阿克苏,地处欧亚大陆深处,远离海洋,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特别是春季干旱多大风,伴有浮尘扬沙天气,每年有长达几个月的沙尘天。

 

每到春天,内地已是春暖花开,而南疆却是连日持续的沙尘天,最直接的感受是自己的五官自己的肺要遭受严重的摧残,外表更是“没个人样”,再怎么收拾也是灰头土脸的,更可怕的是心情也会因此蒙上一层难以洗涤的阴影。

 

记得是一个下县调研的清晨,驱车出阿克苏城,一路灰蒙蒙的,偶见新疆杨的枝头冒出些绿色,也见路边人工培植的花吐出了蕊,然绿色与花也同样蒙着一层厚厚的沙尘。

 

经过著名的柯柯牙绿色工程的大片树林,绿色逐渐多了起来,但因沙尘飘浮依然无法让人心情欢畅,反倒是狰狞的柯柯牙原始地貌,让心更陡然增加了隐痛:柯柯牙工程虽曾感动了“铁腕总理”朱镕基,也的确为阿克苏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沙尘却依然如故!一切的一切不得不让人想起曾经汪洋厚泽的罗布泊、想起曾经繁荣辉煌的楼兰古城……,莫非我们的明天将随气候的进一步恶劣而遣徒?莫非真的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还有一次好像是2009年5月,曾带阿克苏广电一线同志到上海培训,加之联系一个援助项目,一口气在上海呆了一个多月。返疆的飞机上,一边掐指算计一边窃喜,在上海逗留多日,不仅完成了培训与援助项目,还躲过了阿克苏的沙尘。

 

然而,一切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回阿克苏的第二天,老天爷就给我脸色看了。晚饭后散步,一阵狂风席卷而来,眼睛顿时眯缝起来,两鼻孔也立马堵塞起来,眼前漫天沙尘,昏黄无光,突然感觉像到了世界末日。

 

好不容易摸回房间,照照镜子,自己都不太敢认镜子里那个灰头土脸的自己:头发被沙土干脆染成了棕色,黑色T恤也披上一件土色披肩,再仔细一照,眼睛居然红得吓人,感觉不用化妆也可走进《聊斋》剧组客串一个角色了……于是走进卫生间打开淋浴龙头一阵狂冲,那感觉只有一个字:爽。而走进卧室才发现桌上、床上已经满是灰尘,抬头看看窗户,却关得很严,并未发现哪里会有灰尘进来。于是无精打采地倒在床上发呆,却又闻到被子上居然也是尘土的味道……

 

过了几天才知道,那天竟然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从此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之后的6月17日又是世界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当时即虔诚祈祷,但愿这些特殊的日子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警示。心中也有了一个朴实的想法:三年援疆,要为阿克苏多栽几棵树,让阿克苏变得如电视人肖健美写的歌一样,成为真正的《天堂花园》: 桃花如虹,杏花如潮,梨花如雪……,愿阿克苏的明天春水长流、绿树成荫、蓝天如洗!

 

人们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巍峨的冰山,壮美的河谷,宽阔的草原,还有颇具英雄气概的胡杨和神秘莫测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援疆却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勇气,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

 

英国人类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说,“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我期望生活在塔里木那文化会聚的福地”。而对于我们援疆干部来说,新疆是我们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那里不仅有我们三年援疆的成果,更有我们流下的汗水与泪水,有至今牵挂我们的各族兄弟姐妹,有我们深深眷恋的那片土地。新疆,在每一个援疆干部心底都留有很重要的位置;新疆,是我们援疆干部的第二故乡。

 

最忆是援疆,何日更重游!

 



题图说明:由援疆干部编写出版的《援疆无悔》和歌曲《援疆兄弟》

 

专题推广

文字编辑:孔同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