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特朗普、梅德韦杰夫等外国政要访华,除了经贸合作,为何这项内容非谈不可?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7-11-06 06:40
摘要: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着中国,所以需要加强民众的人文交流理念和知识培养。

中共十九大闭幕不久,外国政要就开始密集访华。11月1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华。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首次访华。细心的人们或许会发现,在这些大国政要的访华清单中,除了经贸合作,有一项内容不可或缺,那就是人文交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那么,什么是人文交流?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来说,人文交流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10月30日,“中国文化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行。

 

教育部中外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晓春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和博大胸怀。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机制的整体格局发展,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一国一策”。加强人文交流,民意基础很重要。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着中国,所以需要加强民众的人文交流理念和知识培养。

 

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和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门洪华作了主旨演讲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中)在发言。      王珍  摄

 

张蕴岭的发言围绕“国际形象与中国周边关系”这个主题展开。他认为,谈到人文交流离不开国家形象的塑造。国家形象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影响力,对对外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影响国家间的关系,影响政策走向,影响社会公众认知。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旦出现负面形象,要纠正就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当代外部对中国形象的认定要比历史上复杂得多,特别是周边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他特别指出,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需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需要我们作深入思考。

 

门洪华从软实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价值以及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评估等方面。他指出,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对于软实力,我们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也决定了中国软实力有自己的内涵。文化、观念、发展模式构成软实力的内在因素,国际形象构成软实力的外在表现,国际制度联结二者,是展示软实力的主渠道。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当软实力比较强大的时候,往往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时候。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报告中,列出了14个强国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是光靠硬实力就能达到的,要提升文化和思想的力量。在这方面,人文交流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交流发言中,多位学者聚焦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邢丽菊指出,人文交流旨在促进不同文明和文化的相互借鉴与包容,为深化双边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根基。当前我国人文交流要实现两个目标: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段时期以来,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上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资源掠夺论”等杂音时有出现,因此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传播“中国好声音”,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舆论环境,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因为一个走不出国门的文化,是无从谈及其先进性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传得开,为人类文明贡献价值。只有将民族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起来,使本土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实现融会贯通,才能使中华文化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张骥分析了中外人文交流的三种类型,即替代型、对接型、辐射型。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都应该成为人文交流的内容。现在有些人在人文交流中只用传统文化来交流,这是不全面的。而且,对传统文化也不是拿来就用,这里面还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与会者还围绕中国与日本的人文交流,中国与韩国的人文交流,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等议题进行了讨论。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主编:王珍,邮箱:shhgcsxh@163.com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