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海关大钟守护上海时间90年,而他守护大钟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17-11-06 12:06
摘要:1927年,海关大钟由英国Joyce&CO.Ltd 公司制造,总造价为5000多两白银。制成当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有8.25吨之重。当时吊装大钟至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行人无不驻足观看,啧啧称奇。1928年元旦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由于解放前中国没有统一时间,当时上海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自1949年6月1日零时,上海海关大钟拨慢一个小时,从此上海开始进入“北京时间”。

每60秒一分钟,每60分钟一个小时。每一个钟点,海关大楼大钟敲出钟点数。

大钟在10楼,大楼在外滩中山东一路13号。每周1到3次,魏云寺都会来钟楼给大钟上发条、检查、清扫。

从落成之日至今,90年的光阴里,大钟风雨无阻,为全上海奏响城市的节奏。

从任职之日至今,过去26年里,魏云寺都要和这个全上海最重要的报时器独处。

今年他58岁,这是他守护大钟的最后一年。
 

 

 


海关大楼



这是上海人最熟悉的报时钟声。自1927年以来,每个整点都会在外滩响起。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南宋时上海镇就是个通商口岸,已有海关性质的市舶司。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中1405年就是从紧靠今上海的江苏太仓浏河镇刘家港出海。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倭寇骚扰东南沿海,朝廷被迫实行海禁。1686年康熙皇帝打开海禁,在今奉贤漴阙设海关。2年后迁到上海县城黄浦江畔,时称“江海大关”。1843年后,外国商船停泊在外滩,洋人抱怨去江海关不方便,上海道于1843年11月17日设“盘验所”于今延安东路外滩。1846年,上海道台把海关关署正式搬到今汉口路外滩,称“北关”,俗称“新关”。

 

关于海关大楼,老魏有讲不完的故事。

 

 

1857年,清政府选址汉口路外滩重建海关,建筑为古庙式,建有牌坊一座,书“上海北关”4个大字。1893年因房屋不够,上海道筹款将原庙宇式的海关改建为英国教堂式样,此为中期江海关,已经建有5层高的哥特式正方形钟楼为海关的标识,顶端有小型海关大钟一座,钟鸣之声全市可闻。1925年江海关投资建造新大楼时,税务司和海关监督决心重造一座全国最大、世界闻名的大钟。两年后,海关大钟和如今的海关大楼同时建成。

 

后期海关大楼是继汇丰银行之后上海又一座巨型的钢框架结构大楼。1923年委托英商公和洋行设计,1925年奠基,1927年12月落成,由新金记营造厂营造。大楼占地5722平方米,高70米,建筑面积32680平方米。楼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底层和二层为花岗石外墙,二层以上用红褐色机砖砌筑,面对宽阔的黄浦江,高8层,连3层高的四面形钟楼,共11层。西部直达四川中路,为5层。一、二层也用块石砌就,形成宏大的基座,以上3层贴褐色面砖。东面沿外滩大门前有4根高大雄壮的古希腊多立克式圆柱,柱顶为四方形,上有花纹雕塑。巨柱前有6扇拉门,两侧是花岗石垒砌的石堡,中有窗口。巨柱上端有4堵窗间墙直至6楼,中间每层均有窗口,窗口间用一块浇有花纹的轻铅版相连。1、6楼都有很宽的塑有石雕的屋檐。入得门去是大厅,有贴金花纹天然大理石立柱,天花藻井有金碧辉煌的五彩马赛克镶拼的帆船海事图。

 


钟声背后


 

1959年出生的魏云寺,是听着海关大楼钟声长大的。

 

他住在新闸路附近靠近西藏路的石库门房子里。在他儿时,上海的高楼还没有这么多,海关大楼敲钟,声音往东可以一直传到吴淞口码头,往西可以一直到静安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手表还是奢侈品,拥有钟的人家都很稀罕。日常居民作息,都会按照大钟的报时作为依据。一度大钟的报刻曲是威斯敏斯特报刻曲,每个刻点,声音不同,合起来正好是一句完整旋律。大家可以根据旋律,清楚知道时刻。如今,大钟的报刻曲改为《东方红》,大家就能按照这更为熟悉的旋律,知道时间。

 

24岁入职海关后,魏云寺一直做后勤工作,也没想过自己会和这面上海最重要的钟有交集,直到1991年开始,他负责照顾钟楼。

 

落入钟楼的子弹,是海关大钟经历战火纷飞的证明。

 

初上钟楼,前辈老师傅们先向他展示一盒子弹。那是战争年代,外面战火纷飞时,落入钟楼的子弹。历代守钟人将之珍藏入匣,流传守护。过去,钟的发条用0.01米粗的钢丝组绞,长158米。每周开钟上发条3次,每次要4人操作1小时才能完成。自从装上自动化设备,15分钟即可自动完成。这也是90岁大钟至今唯一借助的现代化科技力量。除此之外,一切和1927年大钟来上海的时候是一样的。放置时钟的钟楼内部,倒像是时光停滞一般。

 

如今的海关大楼,下面9楼多是办公场所,随着魏云寺推开10楼的一扇门,才来到钟楼。

 

 

钟楼分机芯房、铜钟座、旗杆台三层。随着仅容一人通过的旋转楼梯走上69级,来到位于大钟心脏部分的机芯房。轿车车厢大小的机芯里,成百上千个齿轮互相咬合,直径超过12毫米的钢丝绳代替了普通钟表中精细的钢丝。钢丝绳下面连着三根又粗又重的发条,三根发条分别连接走时、报刻和敲正点的钟摆。其中最重的一根发条重达1吨多。与普通的钟表不同,海关大钟的每一声“嘀嗒”是两秒,魏云寺听说,这是为减少大钟机芯磨损而特意留下的设计。

 

抬头四望,则是大钟的四个面。每面都用100多块12角棱形图案的乳白色特制钢化玻璃拼成。每个钟面的直径为5.4米,装有自动开的电灯72盏,晚上通体明亮,斗大的数字在几里外也清晰可见。钟面上的紫铜分针长3.17米,重49公斤;紫铜时针长2.3米,重37.5公斤。

 

海关大钟的机芯被安置在由四面门组成的小屋内。

 

打开实木门,展现在眼前的就是整个海关大钟的“心脏”——英国Joyce&CO.Ltd 公司制造的机芯,运行了九十年。

 

沿着机芯房继续上楼,则来到钟所在的平台。露台的环境里,可见一枚大敲钟,4个小钟,每隔15分钟,4口小钟就响起叮咚之声。每隔1小时,1个135公斤重的大铜锤便敲击最大一口钟。发出雄壮的整点钟声,持续10秒左右。而报刻所用的《东方红》音乐,则每刻钟从扩音器播放。

 

 

楼梯道这里,已经几乎接近九十度,从这里再往上,到了钟楼的旗杆位置。现在,借助于先进的传动装置,升降旗都可以在下层平台完成,但遇到风雨天气,魏云寺还是要爬上来看看国旗。因为“那是外滩的脸面”。从这个一人转不了身的平台向上望去,红旗正在风中舒展。这个位置——北纬31°14’,东经121°29’,在国际饭店被作为上海绘制地图原点之前,这里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零点。
 

机芯房内一根粗大的柱子破顶而出,这就是海关大楼楼顶的旗杆,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这里也是上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零点标志。

 

 


历史责任


 

目前的海关大楼大钟,在亚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至于为何在海关大楼上安装大钟,有几种说法:

 

其一,1893年建造的海关大楼是当时外滩最高建筑物,进入吴淞口、黄浦江的外国轮船,在很远处就看到了海关大楼并听到了钟声,便于进港靠泊办理船舶入境手续和装卸货物,起到航标和灯塔作用。其二,高耸的海关大楼和委婉的钟声给城市营造美妙的生活节奏感,成为旅游景观。其三,海关大楼安装大钟是自身业务的需要。从19世纪开始,海关学习西方国家海关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办法,超过零点就另加一天计算。由于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备时钟误差很大,经常引起争议,为了统一报时,皆以海关大楼的钟楼敲点为准。

 


1927年,海关大钟由英国Joyce&CO.Ltd 公司制造,总造价为5000多两白银。制成当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有8.25吨之重。当时吊装大钟至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行人无不驻足观看,啧啧称奇。1928年元旦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由于解放前中国没有统一时间,当时上海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自1949年6月1日零时,上海海关大钟拨慢一个小时,从此上海开始进入“北京时间”。

 

为了给大钟做保养,除了2009年一次代表单位出差,他一次也没离开过上海,一干就是几十年。

 

如今,每周两到三次,魏云寺要上钟楼来给钟上发条、做保养。除了2009年一次代表单位出差,他一次也没离开过上海。陪伴着这个上海的标志性大钟,魏云寺坦言一接手就是几十年的责任。  

 

 

他向老伴许诺,等退休后,要去英国看看另一口大钟——大本钟。


(参考《上海名建筑志》《上海海关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