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上海国际艺术节|浙江昆剧团“五代同堂”《十五贯》首次亮相上海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7-10-21 22:14
摘要:经典,代代相承。

10月20-21日晚,浙江昆剧团携看家戏《十五贯》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汇集“世、盛、秀、万、代”五代浙昆传承人,上海昆剧团表演艺术家计镇华助阵。这也是浙昆首次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演出。

 

计镇华提起《十五贯》打开了话匣子,“这戏特别亲切,是昆曲一出难得的老生为主的戏。1960年我跟着周传瑛老师在杭州学戏。那天细雨绵绵,周老师请学生们在楼外楼吃饭,大家抢着吃西湖醋鱼,一生难忘。”计镇华学过两次《十五贯》,“1978年周传瑛老师身体不太好,喘着气教戏,我们很感动。《十五贯》在八仙桥演出两个月。天在下雪,剧场天天满座。”除计镇华外,昆剧表演艺术家张世铮,影视演员、浙昆“秀”字辈邢岷山饰演况钟,昆剧表演艺术家王世瑶饰演娄阿鼠,昆剧表演艺术家沈世华饰演苏戌娟。浙昆领导表示,“世、盛、秀、万、代”五代汇报演出,为荣誉而战,

计镇华

张世铮

王世瑶

邢珉山

 

浙江昆剧团成立于1956年4月1日,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樑等,在原民间戏班“国风昆苏剧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昆剧艺术表演剧团。以传字辈的周传瑛、王传淞等老先生为首的浙江昆剧团,“传、世、盛、秀、万、代、昌、明”八个字寄托了老艺人们对昆曲发展的殷切期盼。浙江昆剧团自传字辈始,历经“传、世、盛、秀、万、代”六代昆剧传人。如今代字辈新人也已亮相《十五贯》。 “五代同堂 经典再现”《十五贯》演出,离不开一批国宝级艺术家。他们都是“传字辈”老师们的得意弟子,“传字辈”老师们为了能把昆曲艺术传承下去,不计个人得失,不顾年迈体弱,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无私传授。像周传瑛、王传淞等老师在临终前的医院病榻上还在教授学生。正是为了感恩,为了戏迷,当得知浙昆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活动的消息时,老艺术家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准备。 

 

《十五贯》讲述无锡肉铺老板尤葫芦的女儿被诬告贪财弑父,在况钟帮助下,冤屈得以昭雪的故事。1956年4月,《十五贯》晋京演出,轰动全国。4月1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演出,大为赞赏。4月25日,《十五贯》在国务院直属机关礼堂演出,毛泽东又亲自去看了一次。周恩来也于4月19日观看了演出并接见全体演职员,鼓励大家说:“浙江做了一件好事。”5月17日,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邀请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200多人,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昆曲《十五贯》座谈会。周恩来出席座谈会并作了约1小时的讲话。周恩来总理把昆曲誉为江南兰花,并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从4月10日至5月27日,《十五贯》在北京公演47场,观众达7万人次。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把昆曲和《十五贯》推到了舆论的极点, 将濒临灭亡的古老昆曲,从尘埋了几十年的沉睡中唤醒,使古老艺术得以新生,铸就了新中国昆剧振兴发展一段辉煌的历史。自此,全国陆续建立起了七个专业的昆剧表演艺术团体,《十五贯》的成功,对昆剧来说是个大转折点,掀开了新中国戏曲改革的崭新一页。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昔日的濒危剧种,已经焕发出蓬勃生机。《十五贯》在长达61年的时间里演出总场次达到1600余场,2012年荣膺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