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变废为宝!粪菌移植让只有8公斤的3岁男孩重获生机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夏琳 2017-10-12 17:02
摘要:普通的抗感染治疗无法改善小文的感染腹泻问题,目前医学上唯一的根治方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配型及志愿者的筛查调度工作约需2个月,生命危在旦夕的小文,还等得起吗?

谁也不曾想到,看似普通的腹泻,竟由免疫缺陷造成,经久不愈导致患儿重度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面对用这些常规药物治疗无起效的患儿,究竟要怎么办?一项“大胆”尝试正上演: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采用“粪菌移植”新技术巧妙治疗了两名深陷腹泻痛苦的免疫缺陷患儿。近2个月的随访中,两位小患者均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腹泻症状,为后续治疗抢得一线生机。

 

出生后腹泻至今,近4岁男孩入院只有8公斤

 

小文虚弱地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移植仓的病床上,今秋就将满4周岁的他只有10公斤。原来,小文从出生起就不曾有过成型的大便,稍有不注意便发烧感染、腹泻加重,三个月前又在当地儿童医院的ICU病房经历了抢救。

 

漫长的求医过程中,小文接受了正规长期的抗生素治疗,膳食调整为抗过敏的特殊奶粉,却始终收效甚微。每日水样便10余次,体重不增反减,医生诊断其为重度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文进行了基因检测,他竟然是一名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免疫失调综合征(IPEX)的患者。“普通的抗感染治疗无法改善小文的感染腹泻问题,目前医学上唯一的根治方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科主任曹清说道。

 

今年7月,奄奄一息的小文来到儿中心,医院组成多学科团队为其制定诊治方案:感染科负责静脉营养、腹泻控制等生命支持,血液肿瘤科则积极联系骨髓库寻找配型。然而配型及志愿者的筛查调度工作约需2个月,生命危在旦夕的小文,还等得起吗?

 

粪菌移植后,患儿终于减少腹泻次数

 

感染科团队突然想到了近年来诸多领域开始尝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粪菌移植。“粪菌移植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的一种方式。”

 

不过,粪菌移植在儿童疾病运用中尚处起步阶段,明确粪菌移植的安全性后,感染科、消化科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教授等合理协作下,小文通过“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实行了两次经空肠管的冻存菌液复苏后的粪菌移植。

 

移植后,小文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至3至4次/天,体重也终于增长了,入院时仅有8公斤的他终于平稳地长到了10公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小文已顺利完成了干细胞回输。

 

无独有偶,在移植病房内,另一名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症患儿小涛也是受益者。8月接受粪菌移植后,目前已恢复到每天1次的排便状态,体重也逐渐增长。

 

人体最庞大“器官”焕发新生

 

普通大众眼中的污物、排泄物,竟然是治疗新技术?曹清介绍,其实人类对粪便中微生物的认识已有数百年之久,“这群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一直被认作是异物共存于人体内,直至本世纪,才有专家提出‘肠道微生物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器官’的观点。”

 

目前,肠道菌群这一“被遗忘的器官”开始焕发其新的活力,它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大众所认识。据了解,目前粪菌移植疗法已广泛应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顽固性便秘、代谢病、肠道免疫缺陷、肠道过敏等疾病。同时学界证实,它在艰难梭状杆菌感染(CDI)、炎症性肠病(IBD)、功能性胃肠病(IBS)、肥胖、糖尿病、自闭症等疾病中均有一定疗效。

 

当然,作为一种“特殊器官”,粪菌移植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专家呼吁,它应与其他器官移植一样,在供体选择、粪菌液制备、移植方法和后续治疗上形成统一标准,“我们希望,未来可制定粪菌移植的临床实践指南,开启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的安全性。”

文字编辑:顾泳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