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杜大伟专访:中国需加快“僵尸企业”破产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宰飞 2017-07-27 06:30
摘要: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煤和钢铁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幅度依然较小,对产能的削减有限,因此我认为中国仍需进一步去产能。方法之一是允许一些企业破产。

 

      中国当下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显现成效,过剩产能正在逐步消化,下一步中国应当加快“僵尸企业”的破产进程。日前,在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上,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杜大伟(David Dollar)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杜大伟是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和全球经济发展项目的资深研究员。他是中国经济以及中美经济关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2009年至2013年间,杜大伟曾任职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在任期间他推动了中美之间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的对话,包括一年一度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美国财政部和中国经济决策者间各个层面的频繁交流。

 

“一带一路”:需求决定投资走向

 

  记者:你如何看“一带一路”在中国海外投资中的位置?

  杜大伟:总的来说,中国有很多存量资本,海外投资是自然而然的。投资形式多样,其中之一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现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加入进来,当然它的起步规模较小。

  这两家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有多年海外投资的经验,它们的目光朝向全球,寻找基础设施投资目的地。而很多国家对此颇感兴趣。所以中国海外投资分布是需求的反应:非洲有很大需求,某些拉美国家,如巴西和委内瑞拉,当然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另外一些国家如印度则兴趣不大。

  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布的年度报告,我初步测算,截至去年底,中国“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投资仅占中国海外总投资的15%。

  但我相信,中国对外投资分布一定会随着时间有所改变。未来有可能会更多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我认为中国投资非洲、拉丁美洲也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希望能够持续。

  记者:一些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怀有疑虑,中国如何将更多国家引入这一倡议?

  杜大伟:一些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怀有疑虑。一方面,中国不可能为全亚洲建设基础设施,很多国家需要自己决定它的基础设施需求,所谓“需求推动”,印度尼西亚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向中国寻求合作,中国无法为他国设计基础设施,中国的领导人对此也有清晰的认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很多西方国家的理解是: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参与度如何。

  从另一个角度看,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美国派出高级别代表参加,一些欧洲国家也参加了论坛。西方国家正在显示出对“一带一路”的兴趣,也在与中国对话。

 

气候变化:中国担当领导角色

 

  记者: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中国和欧洲国家填补了空缺。你对此有何评价?

  杜大伟: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关于气候变化,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达成了重要共识。在美国退出后,中国和欧洲决定继续担当领导角色。我要为美国稍微辩护一句的是,美国很多事情是州一级政府在做。美国最大的州加利福尼亚州刚刚通过了一项旨在减少碳排放的“总量管制和交易”(cap and trade)文件。因为一些地方政府的努力,美国的碳排放会减少。但美国总统逆时代潮流而行是一件让人觉得丢脸的事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僵尸企业”破产

 

  记者:中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你认为这项改革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用何在?

  杜大伟:是的,中国在铝、钢铁等近10个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供给过剩,这是资源的浪费。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去除这些过剩的产能供给。中国在煤和钢铁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幅度依然较小,对产能的削减有限,因此我认为中国仍需进一步去产能。

  方法之一是允许一些企业破产。在竞争性行业,如钢铁,出现产能过剩的结果就是降低所有企业的利润率,最弱的企业事实上已经破产。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让破产企业真正从市场退出。而让它们退出才是更健康的解决之道。如果想帮助那些员工,就应该提供失业救济、再培训,但让“僵尸企业”继续存在不是一个好选择。与维持“僵尸企业”相比,直接帮助工人更加节约资源。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国对钢铁的需求在下降,健康企业需要持续更新换代,落后企业需要彻底退出。

 

中美贸易:贸易保护是自我损害

 

  记者: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曾经将美国的失业问题归罪于中国,并威胁向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特朗普就任总统已满半年,你怎么看中美经济关系的未来走向?

  杜大伟:特朗普没有把他的威胁变成行动,对我来说,确实是松了一口气。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他有一些理智的经济顾问,他们一定会告诉特朗普,在这个时代,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是一个自我损害的行为。很多商品都有复杂的价值链,美国从中国进口很多商品,如智能手机、电视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大多商品有美国附加值,还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附加值,在当下,说“中国商品”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大幅提高关税,将伤害美国企业、日本企业……

  历史显示,贸易保护常常加重美国贸易失衡,而非减轻。贸易保护减少了美国进口,但也会间接减少美国出口。这一机制很复杂,简而言之就是美国减少进口将令贸易伙伴经济受损,它们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也减弱了。这是经济层面。

  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等国家一定会采取报复手段,这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特朗普与习近平在海湖庄园的会晤很成功,他们同意在贸易和半岛核问题上共同努力。当时我撰文表示,特朗普政府在这两个问题上对中国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他们希望不付出就能得到中国的让步。现在特朗普多少有些失望,他有可能会针对中国采取一些小的具体措施,但我认为45%的关税是不太可能,原因我已经说过。

  记者:你认为中国市场会加速对美国企业的开放吗?

  杜大伟:我认为,中国会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进一步对外开发符合中国利益,我也希望中国这样做。但我不认为来自美国的压力会产生什么作用。大多经济学家期待十九大之后改革进一步提速。

 

图片来源:布鲁金斯学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