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王纪人:登云大楼里好读书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17-07-22 15:23
摘要:小时候,王纪人住在淮海中路的仁寿新?。记忆里,父亲的怀抱最暖。所以,当1987年7月,已为人父的他得到一次搬家机会时,王纪人毫不犹豫选择了登云公寓。最大的理由,是因为登云公寓也在淮海中路。这样,他的成长回忆就能和儿子的成长回忆有了重叠和传承。

 

小时候,王纪人住在淮海中路成都南路口的仁寿新邨。记忆里,父亲的怀抱最暖。

 

他会俯身下来,弯腰逐一抱起王纪人和他的小姐姐,把他们放入三轮车车座,然后父母上车,和孩子们一起出发去天蟾看戏。车轱辘沿着淮海中路滚动。一边走,父母一边还要给孩子们掖紧膝盖上的小毯子,唯恐他们受凉。这是王纪人至今藏在心里深处的画面。

 

所以,当1987年7月,已为人父的他得到一次搬家机会时,王纪人毫不犹豫选择了登云公寓。最大的理由,是因为登云的地址也在淮海中路。这样他的成长回忆就能和儿子的成长回忆有了重叠和传承,关于一条路的情结和故事,就能接着说下去了。


第一高楼


登云公寓,旧名“又斯登公寓”,地处淮海中路2068号,临近华山路口。

在公寓楼下,可见上海市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挂牌“优秀历史建筑”。上面写道:该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约1930年代建。现代派风格。建筑形体简洁,外观为暗红色面砖,檐口略做装饰。

 

资料显示,这幢外观呈法国城堡式建筑,用地面积3133平方米,建筑面积2277平方米,西立面南立面为褐紫色耐火砖墙面,入口及阳台檐部有白色水泥线脚装饰,绿色钢窗,东立面北立面为米色砂浆抹面。建立之初,主楼7层,内部有一架老式电梯,电梯房于中间突起。这一高度曾是当时淮海中路上的第一高楼。公寓底层有传达室、储藏室及勤务人员休息室,二至七层每层有大小套间各一套,总共12套,大套间140平方米,小套间70平方米,每个套间都有客厅、卧室及附属用房。公寓楼南部前有一个花园,四周绿树环抱,显得十分清雅。

 

上海的高层公寓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进入盛行时期。由于上海地价暴涨,土地极为宝贵,高层公寓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以牟取高额租金,因而房地产商纷纷把投资转向高层公寓。同时,上海建筑施工队伍经过早期兴建高楼大厦的实践,在施工技术和建筑设备等方面都已达到相当水平,设计人员也积累了有关上海土质的耐压力和建筑物的沉降率等方面的技术资料,为大量建造高层公寓提供了条件。于是,高层公寓建造数量逐渐增多。到1949年解放前夕,上海八层以上的高层公寓共有42幢,建筑面积41.3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总面积1.75%。


淮海中路


 

王纪人的父亲,在淮海中路中段的新式里弄仁寿新邨,用“两条大黄鱼”为一家人顶下一个门牌号。王纪人在那里生活了整整47年。淮海中路对他来说,曾经就是上海的一切。他在这里长大、读书,由父亲带着学会欣赏戏剧,成年后去天鹅阁谈恋爱……对淮海中路的浓浓情意,就此深植。

 

1940年王纪人出生时,淮海中路还有一个同样有名的名字,叫霞飞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经名店林立,市声喧哗。许多商品的到货与欧美一线城市几乎同步。王纪人记得,小时候霞飞路上有许多白俄开的西餐馆。有一家店门口的招牌,是霓虹灯管弯曲而成的花体DDS字样,从店门口飘出的咖啡香、里面供应的俄式大餐和进进出出的高鼻深目的外国人,都让王纪人初识异国文化风情。

 

日寇入侵,上海沦陷,这条商业街也没有从铁蹄下幸免。王纪人记得,曾有日本士兵冲到普通市民家里,不由分说,剪断收音机上所有收听短波的装置,变相进行舆论控制。而夜里,王纪人也曾惶恐地惊醒,听见自家楼顶上,传来日本士兵跑来跑去的声响,那是他们在搜捕什么人。有一次父亲回家,忿忿不平地告诉母亲说,如今在经过路口时,中国人竟然要对站岗的日本兵脱帽鞠躬。大战前夕,母亲也带领一家老小在窗玻璃上贴牛皮纸防震。全家如临大敌、如履薄冰,这份战时的阴影和屈辱,深深改变了淮海中路的格局。

 

解放前的淮海中路街区,也并不像如今影视作品描绘得那么高尚体面。王纪人记得,他和姐姐一起上学途中,每每要经过一个垃圾箱,经常看到里面有弃婴。有时是死去多时的婴儿,有时还是活生生的、还在挥动小手的婴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家,遭遇了什么样的境遇,让他们遗弃自己的孩子呢?自己也还是小孩子的姐弟俩不敢细想,本能的畏惧,让他们宁可绕路,也不愿再从这里经过。

 

1949年5月,上海解放,9岁的王纪人站在淮海中路上,见证解放军的入城仪式。衣装朴素的军人骑着马、开着车从淮海中路上经过。从此淮海中路有了全新面貌。


沧海桑田


因为喜欢淮海中路,所以1987年在置换住房时,王纪人选择了同样也位于淮海中路的登云公寓。


此时他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多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做老师,长年发表作品的他也已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登云公寓内,当时多是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居住,环境幽静,彼此都很知书达理。读书人几乎是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登云公寓老派的雅致和情调。王纪人家的两间屋子不大,却临窗可见树木葱茏,正是写作者安放书桌的好地方。对一个家庭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适宜在和平年代,培养孩子长大成人的地方。

 

虽说家不过从淮海中路一头到另一头。但在1987年,登云公寓靠近的淮海中路西端,相比商业繁华的中段,显得十分冷落。当年的徐家汇还没有多少商业设施,因此王纪人一家每当要购物,还是选择回去熟悉的淮海中路陕西路至重庆路一带。不过,爱看电影的他们,倒是从淮海电影院换成了到衡山电影院,后来为怀旧,再特意去国泰。

 

只有吃饭是个大难题。因为家里人都不善烹饪,而且周边商店稀少,购买食材不便,因此漕溪路靠裕德路处中兴百货底楼的小吃铺就成了一家人的食堂。但仅仅几年后,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的徐家汇“像被《哈利·波特》里谁的魔法棒击中一样,几乎一天一个样。”徐家汇商圈很快蔚然成气候,汇金、港汇、东方、美罗城等商厦依次出现,每一家店面的开张,都引来如潮人流。每一次都以为这么大规模的人山人海是极限,但下一次更多的购物者出现,不断刷新王纪人的认知。

 

自此,王纪人一家凡是要购买衣物及大小电器,乃至荤素食材,一般都去徐家汇商圈选购。不久后,上海图书馆也搬到淮海中路近高安路,这让王纪人更高兴了。登云大厦外,先是华山路扩建,后来淮海中路又翻修,几年前十号线通车,让这个曾经显得有些偏僻的淮海中路一角也被盘活了。

 

这繁华的样子,和童年熟悉的淮海中路中段商店林立的样子,又相似,又不同。王纪人说:“若要问我最喜欢徐家汇的究竟是什么?其实还不是方便的购物环境,而是在平整掉大中华橡胶厂后精心构造的徐家汇公园。在这寸土寸金的上海十大商业圈之一、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竟然用如此大的手笔,泼墨似的一下子泼出了八公顷的绿色,那绿树、绿草、绿湖和镶嵌其间的富有后现代情调的平缓建筑,宛如在急管繁弦似的城市节奏中,增添了一个美丽的休止符。”

 

如今,他常常顺着这“休止符”边散步边街拍回家,然后在登云公寓家里,临窗读几页书,或写一篇约稿。


王纪人,1940年生。原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原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