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徒步杨浦滨江,2.8公里“工业锈带”一步一景
分享至:
 (13)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7-07-15 06:37
摘要:2.8公里,94个景观节点,南段滨江上26.2万平方米工业遗存被一一保留下来,并注入全新内涵,这些景观带将逐步对市民正式开放。

 

中午时分的杨浦滨江地带,暑气蒸腾,一个月前,这里还是大片建筑工地,如今,新建好的水厂栈道、船厂望江平台、码头通廊将2.8公里沿江地带连成一线,在杨树浦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终于盼来了家门口的滨江亲水平台。

 

杨浦滨江岸线总长约15.5公里,是中心城区中最长的,目前,位于杨浦大桥以西至秦皇岛路码头的沿江约2.8公里岸线已实现贯通。日前,记者从丹东路滨江入口徒步走到上海船厂。继去年7月开放的公共岸线示范段以外,绕杨树浦水厂而建的滨水栈道、将变身“船坞秀场”的上海船厂亲水平台雏形初现。2.8公里,94个景观节点,南段滨江上26.2万平方米工业遗存被一一保留下来,并注入全新内涵,这些景观带将逐步对市民正式开放。

 


一桥漂浮水上,550米暗含8景

 

从丹东路、安浦路口的转角进入滨江示范段,这里是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入口。曾经全国第一的上海鱼市场,旧时的黑白影像印刻于规整的透水混凝土步道之上,形成一套独特的鱼市相册。渔码头上保留着原有的铁轨,轨道上放置独特的吊轨花车,其造型酷似码头上曾经的吊机轮脚,两端是花坛,中间是长凳,面江而坐,江风扑面。

 

滨江示范段。 黄尖尖 摄

 

与滨江示范段相连接的是新建成的水厂栈桥。550米钢木结构栈桥悬浮于水面上,是水厂拦污设施的一部分。栈桥以“舟桥”为设计理念,呈现船型的结构,与建成于1883年的英式水厂建筑隔江相望。短短的550米,结合江上原有的工业痕迹以及水厂的部分设施,设置了八个景点。

 

水厂栈桥。 杨浦供图

 

栈道上的“箱亭框景”,钢结构翻折形成箱型凉亭,成为栈桥上一个遮阳点,从一侧望去,滨江景色尽收框中,其效果如同一个相机“取景框”。木质结构的座椅从栈道上“生长”出来一般,座椅背后是花池,种上枫树草花,与老水厂内部植物形成对话,小小景观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枫池闲坐”。

 

箱亭框景。 黄尖尖 摄

 

与英式水厂最亲密的接触发生在“回廊高台”上,栈桥一处以坡道的形式与与水厂原有的二层液铝码头结合,成为栈桥的制高点,迂回登高,一览江天。此时,身后传来哗哗水声,这是水厂每天不定时的泄水过程。潺潺流水飞流直下,形成一个人造的“小瀑布”,据滨江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能看到“小瀑布”靠的是运气,有时接连几天才会出现一次。

 

水厂泄水形成的小瀑布。 黄尖尖 摄

 

再往前,栈道开始变窄,水厂原有的六号取水口被整合到栈桥的界面中,水厂近在咫尺,从栈桥上走过,仿佛能感受到历史建筑的气息。

 

水厂与栈桥仅一水之隔。 黄尖尖 摄

 

随后,便进入上海船厂滨江区域。昔日的装焊平台,老工业时代的轨道、登船梯、塔吊等被最大限度保存下来,凭栏望江,黄浦江景一览无余。

 

昔日船厂的装焊平台,未来将成为沿江的船坞秀场。 黄尖尖 摄

 

伴随2.8公里公共空间贯通的是沿江的步行道、跑步道和骑行道,三道蜿蜒经过幢幢厂房建筑,犹如穿越百年大工业时代。

 

沿江的步行道、跑步道和骑行道。 黄尖尖 摄

 


回首贯通历程,突破重重难关

 

这场改造始于7年前。为贯彻落实全市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工作要求,杨浦区规土局会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0年正式启动杨浦滨江南段地区城市设计,经过长达三年数十轮反复修改完善,于2013年8月获得市政府批复同意。

 

2016年7月,怀德路至丹东路轮渡的550米公共岸线示范段建成并向公众开放,拉开了贯通序幕;2016年9月,安浦路桥主体结构合拢,打通了杨浦滨江岸线较难攻克的断点;2017年6月,上海船厂码头改造亲水平台完成建设,水厂栈桥实现贯通,秦皇岛路轮渡站在原轮渡站不拆除的基础上,将二楼开放出来供游人通行……至此,位于杨浦大桥以西的2.8公里滨江全面贯通。

 

杨浦滨江贯通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多专业工程项目,涉及建筑、景观、水运、桥梁、市政道路等工程专业,需在历时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全长2.8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建设任务,项目建设团队积极尝试各类创新技术。施工期间所有施工场地安装高清摄像头,并通过远程控制,在手机、电脑等多终端对现场进行及时把控与监督指导。BIM等新型管理技术,将工程进度计划表的编制时间细分到各单项工程细步工序的进度计划,用现场实景图片、高空航拍视频来制定提速方案。

 

工人在滨江作业。 黄尖尖 摄

 

过去百年,杨浦滨江上的大工厂把岸线割裂,这是滨江长期难以贯通的原因,2.8公里岸线上就有五种断点。根据不同断点的实际情况,负责滨江设计的同济大学设计团队采用了四种连接方法。滨江的起点秦皇岛踏水门,借用轮渡站建筑二层通廊连接;杨树浦水厂,为了绕过生产设施,架设了水上栈桥;丹东路渡站和宁国路轮渡站,采用搭建起一个二层平台的连接方式,建造成一个望江平台;而最难跨越的断点——杨树浦港上,则架起了一道景观桥,轻盈地跨越杨树浦港直通对岸。

 

丹东路轮渡站二层望江平台。 黄尖尖 摄

 

从轮渡站望江平台望出去,渡船、大桥、江景尽收眼底。

 

 


保留历史建筑,真正还江于民

 

如今走在2.8公里贯通段,杨浦滨江建设的“历史感、智慧型、生态性、生活化”理念充分体现,建筑风貌新旧交融,成为一个属于百姓的亲水“城市客厅”和宜人“生活街区”。

 

杨浦区滨江公司委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系常青教授带领团队走进杨树浦工业带进行调研,亲身走访每一幢厂房和厂区,对建筑物的年代、用料、功能、层数等物理质量和风貌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全方位调查梳理出这一带有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绿化,列出了一张“附加保护清单”。建于1927年的毛麻仓库、1913年的明华糖厂、1927年的永安栈房……就连第一毛条厂和上海船厂周边的几棵古树,其历史价值都被一一挖掘出来列入保护清单。

 

目前,在杨浦滨江南段核心区,沿江66幢历史建筑被一一保存下来后,2.8公里区域内利用开发永安栈房、明华糖仓、毛麻仓库3处共34600平方米历史保护建筑,自东向西规划建设“生态之丘”、“水厂栈桥”、“双坞闻笛”等94个景观节点。

 

过去生活在杨浦滨江一带的老居民都有一种普遍感受,觉得江边就在身边,但事实上看不到江边。工厂在生产,百姓走不进去,传统的大工业把滨江和百姓的生活空间隔断了。“还江于民”,把生产性岸线置换为生活性岸线,是杨浦滨江贯通的更深层意义。如今,市民可通过秦皇岛路、上海船厂临时景观便道、怀德路、丹东路、兰州路、德纱路、宽甸路和宁国南路等8条由北向南的道路,从杨树浦路走到滨江岸线。

 

下一步,杨浦将持续提升滨江贯通段的环境品质、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同时将全力推进杨浦大桥以东到复兴岛段2.7公里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工程。据悉,腾越路至定海路滨江全长1公里的滨江公共空间计划于2017年12月竣工,松潘南路至腾越路全长1.7公里的滨江公共空间计划于2017年12月开工。杨浦滨江将对标国际一流的城市滨水岸线,建设成宜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本文图片、视频:黄尖尖 摄影制作  图片编辑:邵竞(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