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沿中国第一大河,人均GDP1万美元和6千美元地区如何协同发展?
分享至:
 (1)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17-07-11 18:13
摘要:201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整体上已经步入后工业社会;而西部地区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下,整体上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阶段。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的GDP总量2015年超过30万亿元,占全部省(区、市)GDP总量的45.12%。到2020年,这一数字有望超过50%。从沿海到内陆,长江经济带未来如何协同发展?上海如何发挥优势助力发展?在今天举行的“2017长江经济带互联网+技术转移转化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做了题为《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与创新合作网络初探》的演讲。

 

为实现从沿海走向内地新跨越

 

区域间协同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美国总统顾问Joseph Eugene Stiglitz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件大事。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历经三十多年的非均衡发展,国家日渐重视东中西联动发展和区域间协同合作。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新时期三大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这也是长江经济带自身建设的需要。长江经济带内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过度竞争和区域互动不足的问题。而眼下,还缺乏对长江经济带创新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协调机制亦有待完善。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和世界内河货运量排名第一的黄金水道,自东向西连接着沿海和内陆,覆盖了超过1/5的国土、约6亿人口。长江经济带覆盖9个省份和2个直辖市,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

 

曾刚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价值在于,可以实现我国东部沿海与长江沿岸组合而成的“T”字形国家战略构想的第二阶段目标,实现从沿海走向腹地/内地的新跨越。长江横贯东中西三类不同地区,新构想有利于实现我国东西联动以及人口、资源、生态协调发展,重塑我国国土开发格局。

 

科研与生产空间上呈现出分离趋势

 

曾刚说,当下,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主要存在区域发展差异巨大 、协同水平不高和产学研空间分离趋势明显的特点。

 

从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分布来看,下游地区是协同发展能力高值集聚区,拥有上海这一全经济带的中心和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间协同发展能力差异不大,一体化程度高,居于长江经济带的领先地位。中游地区的协同发展能力居中,除武汉、长沙和南昌三个省会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较高外,其余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均较低。上游地区的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总体低下,仅重庆、成都和昆明的协同发展能力较高,区内协同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较大,属于低水平发展地区。

 

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向大城市集中,工业生产向中小城市转移,科研与生产空间上呈现出分离趋势。长江经济带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7家,占全国比重为38.36%。上海、南京、杭州共有58家,占长江经济带49.59%。据上海浦东改革和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上海产业转移新特点》调研报告显示,设立异地工业园是上海对外产业合作的新趋势,并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科研与生产呈现出分离趋势。

 

上海成为中国外资研发中心最多的城市。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5月,跨国公司总部达到436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已经达到384 家,占全国的1/4,其中有40 家是全球研发中心,15 家是亚太研发中心。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创新高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专利数据显示,2013年长三角地区专利申请占长江经济带比重为64%,且比2000年增加了约14倍,增速较快,成为长江经济带创新高地。

 

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差异较为明显。2014年,位于东部的江苏省R&D经费投入高达1650亿元,R&D人员高达36.2万人,远远高于同期位于西部的云南省R&D经费投入的87亿元和3.3万人。

 

上海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2013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整体上已经步入后工业社会;而西部地区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下,整体上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阶段。欧盟等经济区发展实践表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地区之间合作成本高、收益少,合作条件远远劣于处于同一阶段的地区之间的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协同创新课题组对上海工博会企业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的企业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考虑地理距离因素,且区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潜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而长三角企业更加愿意与科技发展能力较高和市场潜力较大的区域内伙伴进行合作。

 

建议利用上海与外资研发机构合作的独特优势,发挥上海中外科技合作以及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研发资源共建共享的龙头作用,推动跨界企业研发合作,借助协同创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产业区(带)。

 

如何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曾刚建议,建立长江经济带官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盟。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基础上,借鉴德国史太白基金会、福劳贺夫协会的跨界社会合作经验,借助科技部产业技术联盟政策支持,发挥中芯国际、振华重工等大型创新企业、半导体等行业协会作用以及上海交大等重点理工科高校,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率。

 

建立上海与外省市的跨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基地。将上海的科技优势、研发优势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其他城市的土地与技术工人优势相结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巨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基于产学研的完整产业链)。

 

曾刚还提到,可以由上海牵头组建长江科技开发银行,打破国内行政区界线,为长江经济带装备工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有别于商业银行运作的金融服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