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须谨防“脱实向虚”
分享至:
 (1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7-06-28 06:41
摘要: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存在“脱实向虚”的问题:不少学者停留在书斋里建构自己的理论,却忘了伟大的实践比我们所有的理论加起来的总和还要更加的实在,更富于挑战性。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24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高端论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尹汉宁在会议开幕式上作主题发言,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在会上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各人文社会学科专家,以及上海主要高校文科科研管理负责人等百余人出席会议。

 

尹汉宁在主题发言中,深刻阐释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要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和历史责任。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出,目前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条件是具备的,这也是当下时代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的历史任务。他分析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体系建设四方面——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解读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针对哲学社会科学界如何肩负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本体系建设的历史责任,尹汉宁特别指出,要有中国立场,这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要有问题意识,回应重大现实问题,才能产生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要有实践观念,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要从生动的实践中总结理论,使理论创新具有坚实的根基;要有史学精神,不从本本出发,从历史的客观出发;要有原创追求,追求理论的原创性,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有之意。


焦扬在致辞中介绍了复旦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优良传统和在学科人才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她表示,当前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最好的时期。复旦大学要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上有所贡献,有所建树,这也是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燕爽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情况,以及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和市规划办在贯彻总书记“5·17”讲话精神、推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方面的一系列部署,包括“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研究、“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三大系列等,希望能以此产生一批具有规律性和学理性的成果,做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理论贡献。

 

与会者在交流中指出,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被标签化,二是过度迷信西方的学术及其标准,三是立足中国实践的学术原创能力不强。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我们不能让世界只认识“舌尖上的中国”,更要认识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种子可以是外来的,但是土壤是我们自己的。学者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他首先是中国的学者,要让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发芽、结果。会议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以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五个主题展开研讨。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陈学明教授认为,当今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的“瓶颈”就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其他院系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全校分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力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千万不能让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一项“孤独”的研究,而应使之成为大学整个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关键在于必须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发展的思想资源,必须使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真正感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必要性。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指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中国所处历史阶段的一个客观发展过程的产物。客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问题,需要在学科体系中得到解答,这是学科体系建设的历史任务。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实验室本身在推动社会进步。如果某个学科体系不是社会需要的,那么这个学科体系它就不能在这个社会中有存在价值。结合历史条件,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包含两个核心内容,即21世纪的世界和当代中国。对于世界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发展现实,要有深刻洞察和研究。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苏长和教授认为,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过程中,要解决两个认识问题。一是学习和补课的心态。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态的话,容易导致走不出学徒状态。二是有人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社科理论。其实不然。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过程(包括内政和外交,全球治理、国家治理、政党治理、社会治理)中有很多自己独特的但对别人也有启发的经验,对其予以概念化和理论化,就会逐步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孟捷认为,解释中国问题的时候,没有理论的创新,尤其没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而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论是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当代新古典经济学,都无法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工具。因此,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他指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两大来源:一个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论》为代表;另一个是当代新兴政治经济学。在他看来,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市场经济1.0版本,而新兴政治经济学或者严格意义上说是当代政治经济学,就是市场经济理论3.0版本。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涛甫教授指出,我们现有的学科格局已经无法回应巨大的社会现实,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如果不从巨大的惯性当中跳出来,那么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理论创新,也没有办法回应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巨大挑战。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存在“脱实向虚”的问题:不少学者停留在书斋里建构自己的理论,却忘了伟大的实践比我们所有的理论加起来的总和还要更加的实在,更富于挑战性。现在的媒介革命已影响到几乎所有学科,为此需要重新来整理和思考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和话语体系。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中国的实践,中国也由此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其中遵循着三个逻辑:一是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逻辑,二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逻辑,三是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共产主义的运动逻辑。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如果我们研究中国自己的新的发展经验,却必须借用西方的学术经验,这必然会拉大理论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比如,相当一部分研究中国政治的学者,对中国现实政策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知道得不是特别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更好发挥智库的作用。智库实际上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间建构的一种“旋转门”,这个“旋转门”不仅围绕学科内容、学术内容和话语体系,而且是围绕着内容、实践和学科之间的整体性把握。

 

谢遐龄、李剑鸣、邹诗鹏、杜艳华、周兴陆、苏勇等作了交流发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复旦大学联合举办。


(栏目主编:王珍,题图来源:王珍 摄 图片编辑:徐佳敏 邮箱:shhgx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