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街区记忆 | 中国第一条铁路曾在虹口这条马路上,它背后竟有一段侵犯主权的历史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薛理勇 2017-06-26 18:30
摘要:此间发生了一件事,即1875年元月,新道台冯焌光上任,他注意到,外商将“吴淞道路公司”改名“吴淞铁路公司”未获上海道署准许,而擅自将上海道署准许的兴建“吴淞道路”改建为“吴淞铁路”更侵犯中国主权。1876年12月13日,中英双方达成关于拆除淞沪铁路的协议,规定:清政府将以高出全部造价一倍的28.5万两白银买断淞沪铁路,该款定于一年内分三次付清;在全部款目未付清之前,外商仍对该铁路有经营权。1877年10月,清政府交付了最后一笔欠款后,双方决定于10月20日中午12时作最后一次运行,下午2时在吴淞举行铁路的正式收回仪式。


虹口区西部的河南北路、彭泽路、塘沽路三条相交的地方形成一个小三角形,在这三角形上是一个上海知名度很高的小菜场,彭泽路旧名“伯顿路”(Purdon Road),它的注册名称为Purdon Road Market,即“伯顿路菜场”。
 

不过,它的俗名——“铁马路小菜场”的知名度比它的正名高得多了。在租界时期,上海的菜场大多以其相邻的马路作为菜场名,如福州路菜场、北京路菜场、梧州路菜场、通州路菜场、西摩路(陕西北路)菜场等,那么,这个“伯顿路菜场”为什么被叫作“铁马路菜场”,难道上海真的有过一条叫“铁马路”的马路,或者上海曾有一条用铁铺的马路?
 


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使用的“先锋”(pioneer)机车


所谓的“铁马路”就是以前上海人对铁路,也就是对railway的叫法,这里确实有一条railway和一个railway station而被叫作“铁马路”,它就是今天的河南北路。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大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上海港的进出口总量就超过广州而高居全国之首,并逐渐跻身世界大港之一。1850年之前,世界的远洋航运绝大部分是木帆船,载重一般在300吨以下,而进入50年代后,木帆船逐渐被铁质的火轮船替代,船的航速和吨位不断提升,当然,船的吃水深度也不断增加。
 

外国人根据自己拍的照片,绘制的上海淞沪铁路通车铜版画
 

1872年,上海的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等多家商事机构联合组织一家“吴淞道路公司”,并通过他们的领事馆向上海道沈秉成获得兴建上海至吴淞的“淞沪公路”权。1873年6月,沈秉成也以布告的形式公布:“吴淞道路公司在取得永租权之土地上,有权建造桥梁,并开挖沟渠,设置栅栏和建造车辆通行之道路,乡人毋得违抗。”
 

当时汽车还没有出现,看来外商准备使用马车作为吴淞至上海之间的运输,但仅一个多月后,《申报》就转载了英文《北华捷报》的《上海至吴淞将造火轮车路》一文,说:“近闻西商拟设火轮车路公司一所,已凑银十五万两,由上海开路至吴淞,计约一二年内完工。”而这个“火轮车公司”的英文名称为Woosung Railway Co.Ltd,用现代的译名就是“吴淞铁路公司”,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1874年底,淞沪铁路开始了上海至江湾段的工程,1876年铺轨工程完成,并于1876年7月1日举行试通车,吴淞铁路公司还特地印制了一千份精美的请柬,邀请中外各界人士坐火轮车到吴淞,参加吴淞铁路试通车典礼仪式后,再乘火轮车返回上海。《申报》的记者也应邀出席并作报道,他们立即感到,这是上海的一件大事情,是重大新闻,但没能留下照片办证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采取了一个补救办法,他们邀请上海的“日成照相馆”去补拍这一场景(当时《申报》没有自己的摄影师)。1876年7月15日(光绪二年闰五月二十四日),《申报》刊登题为《拍照火轮车》的广告,说:
 

本店现蒙申报馆主托照上海至吴淞火轮车影像,以便装璜寄发各埠,订于此次礼拜,即明日念五日,五点钟,本馆携带照相机器,前往停顿火车处照印。惟肖物图形,尤须点缀,故敢请绅商士庶,届时来前,俾同照入,庶形景更得热闹。想有雅兴者,定惠然肯来也。特此预布。日成照相馆谨启。
 

申报馆补拍的淞沪铁路通车照片


1876年7月17日《申报》刊登《更改火轮车往来各时》的广告:由上海至江湾往来各时列左(当时中文竖排,并从右向左):由上海开去:七点钟、九点钟、十一点钟、下午一点钟、三点钟;由江湾开回:七点半钟、九点半钟、十一点半钟……
 

淞沪铁路系单轨,不能两列车相向而行,车辆两小时一班,七点钟从上海站始发,七点半钟即可从江湾返回,估计单程时间在15〜20分钟之间,这比当时只能徒步或坐轿子去江湾不知快了多少。1876年12月1日,淞吴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盛宣怀出席通车仪式。
 

此间发生了一件事,即1875年元月原道台沈秉成离任,新道台冯焌光上任,他注意到,外商将“吴淞道路公司”改名“吴淞铁路公司”未获上海道署准许,而擅自将上海道署准许的兴建“吴淞道路”改建为“吴淞铁路”更侵犯中国主权。1876年12月13日,中英双方达成关于拆除淞沪铁路的协议,规定:清政府将以高出全部造价一倍的28.5万两白银买断淞沪铁路,该款定于一年内分三次付清;在全部款目未付清之前,外商仍对该铁路有经营权。1877年10月,清政府交付了最后一笔欠款后,双方决定于10月20日中午12时作最后一次运行,下午2时在吴淞举行铁路的正式收回仪式。
 

1924年出版著名记者陈伯熙著《上海轶事大观•十六•交通》中讲:
 

中国之有铁路,固当以上海淞沪一段为起点,时在光绪初年……其沪站设于北河南路文监师路转角等处,南、北河南路所通之桥今称“铁马路大桥”,盖由此得名也。
 

胡适先生的族叔胡祥翰是一位“上海通”,胡适在为胡祥翰著《上海小志》作的《序》中讲:我的族叔胡寄凡先生喜欢游览,留心掌故,曾作西湖、金陵两地的志,读者称为便利。他现在又作了一部《上海小志》,因为我和他都是生在上海的,所以他要我写一篇小序,我在病榻上匆匆翻看他的书,觉得他的决心“识小”是可佩服的……
 

《上海小志•卷三•交通》中也讲:其沪站设于北河南路、文监师路转角之南。北河南路所通之桥,俗称“铁马路桥”,盖由此得名也。
 

这条淞沪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它从建设开始到被拆除仅存在约4年,而真正运营时间仅一年,历史没有留下太多的资料,我们也很难描绘出它具体的线路经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在上海的车站在“北河南路、文监师路转角之南”,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北路、塘沽路交叉路口的南面。而这里恰巧就是河南北路、塘沽路和彭泽路三路相交形成的一个三角形地带的“铁马路小菜场”所在的位置,应该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今“铁马路小菜场”的位置就是当年的淞沪铁路上海站的位置。也由于这原因,今河南北路和彭泽路,旧时均俗称“铁马路”,今河南路跨苏州河桥,也俗称“铁马路桥”,也称“铁大桥”。

 


栏目主编:栾吟之

作者简介: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名学会副理事长,黄浦区规划土地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

题图来源:搜狐

内文图片:书香上海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