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记者博客|面对“九死一生”的创业失败,又怎能不多研究不多支撑?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17-06-24 17:46
摘要:我国当前尚未有此类公共服务让创业者分享失败经验。这一点仍落后于美国等国家,因为他们各类孵化器、社会企业、高等院校都可以提供这样的平台,让创业者能分享失败经验,这其实是一个健康创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毕业季,对于一些创业大学生而言,是真正创业季的开始——离开了母校之内各种资源的庇护,离开了半校园半社会的初创环境,离开了在校期间享受的政策范畴……他们面对的是,写满市场经济规则的竞争性世界。包括他们自己在内,很多人都为此捏一把汗。

 

有两个字,不想提但必须要提,那就是“失败”。在日前由上海交大主办的上海2017夏季创业研究论坛上,不少专家还是“良药苦口”。比如上海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于晓宇教授就直言,尽管对创业失败的定义有诸多理解,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创业活动以失败告终,但当前创业者、政策制定者、创业教育家、社会公众对创业失败的认识和理解还非常单薄。

 

研究发现,如果将亏掉全部投资并将企业清算视为创业失败,那么约30%至40%的美国高成长企业最终失败;如果将未达到盈亏平衡或未达到预期投资收益视为失败,那么更是有超过 95%的美国创业企业以失败告终。

 

事实上,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于社会人士。有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大学生创业成功者的百分比只有个位数,不足10%,也就是说90%都是失败者。也正因“九死一生”,大学生在走上创业之路前,往往三思而后行,有些人因受政策激励,勇敢迈出第一步;而更多人则因为创业前途的不确定性,难以想象失败之后的窘境,而最终选择放弃创业的念想。

 

在国家力主“双创”的大背景下,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教育、人保等部门出台的利好政策不可谓不多,各地相应的帮扶举措也各显其能。从50万元至200万元额度的开业担保贷款,到各大开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经营场所注册地,再到扣减一定额度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不一而足。

 

不过,种种激励之举,往往是事前行为,所谓“扶上马、送一程”;而万一学生在创业路途中,马失前蹄、翻身下马,好像不容易找不到托一把的那只“手”,至少没开业前那么容易。

 

专家研究认为,尽管创业失败由多种因素造成,但通常会给创业者带来污名,导致其在财务、情绪、社会关系等各方面遭受巨大创伤。为此,多数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倾向选择偃旗息鼓,而非重整旗鼓。尤其是中国,这一个较为看重“面子”的社会,创业失败给创业者造成的损失远不止经济层面,它不仅加重了创业者对自我的负面看法,还会造成某些社会关系的恶化甚至破裂。

 

在此意义上,鼓励创业万万不可“瞻前不顾后”——前道功夫做足了,还得给一点后续保障,以缓解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就担保贷款而言,如果大学生创业失败,“欠下一屁股债”,无力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干净;那么,此时有没有“优惠”呢,能不能视创业情况宽限还贷、降息还贷、免息还贷,甚至部分免除款项呢?这只是举例而已,或许有更多的保底策略,需要设计、优化和健全。

 

还有学者提出,创业者疏解创业失败苦痛的社会手段还包括找到“同病相怜”的“病友”,但我国当前尚未有此类公共服务让创业者分享失败经验。这一点仍落后于美国等国家,因为他们各类孵化器、社会企业、高等院校都可以提供这样的平台,让创业者能分享失败经验,这其实是一个健康创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按照国家此前出台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从2014年到今年的3年间,将促进80万名大学生创业。按就业人数占比,上海这样大省市的大学生创业规模将从 “千人级”提高到 “万人级”。

 

如何增强创业意愿、激发创业活力?或许,降低创业后的风险系数,多多关心、多多研究、多多支撑那剩余的“90%”,应当成为又一个制度创新重点。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