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风景线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上电影人的风采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吴桐 2017-06-24 06:31
摘要:上海国际电影节只是一个起点。

上海国际电影节已步入尾声。连日来,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焦点”之一,设于上海展览中心圆厅的“一带一路”主题馆吸引了众多电影人和普通观众,在这里,波兰、印度、匈牙利、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史浓缩成简明扼要的文字,向中国观众讲述各具风情的电影故事。

 

电影节期间,来自印度、匈牙利、希腊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5个电影节代表,共同签订“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备忘录。此外,“一带一路”合拍片签约、“一带一路”圆桌论坛与“一带一路”国别推介等活动也相继展开。短短一周时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在大银幕上争奇斗艳,让沪上观众大饱眼福。“电影节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一带一路’上电影人的风采。”有观众感慨。

 

电影人因“一带一路”而相聚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电影人因电影而相聚。他们把自己国家的电影文化带到上海,也邀请中国电影人去他们的祖国拍摄电影。

 

“1895年,波兰就已经有电影摄像机了;而后在1902年,波兰成立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拍摄和发行短纪录片、文化片和故事片。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安东首次到华沙》诞生于1908年。”波兰电影委员会项目经理安娜·狄杰德斯克介绍起波兰电影的发展史。上世纪50年代的波兰电影,重在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到了1970年代,波兰电影人更着重于创作现代题材的作品,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人与社会的新联系上。“90年代后,波兰电影仍有令人瞩目的进步,比如导演克里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所创作的《蓝》《白》《红》三部曲,至今享誉世界。”

 

在国土面积3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00万的波兰,电影年产量约50部,去年观影总人次达5210万次。“波兰电影市场种类很多,现在波兰正敞开怀抱,希望有更多的合作方能来波兰拍摄电影。”安娜·狄杰德斯克不忘“推销”,“从上海到华沙的航班只要15个小时,波兰将是性价比很高的拍摄取景地。”

 

“一带一路”沿线国拉脱维亚位于欧洲东北部,西邻波罗的海。“明年将迎来建国100周年纪念日,我们有很多电影扶持计划以及一系列很棒的电影拍摄项目。”远道而来的拉脱维亚国家电影中心总监蒂塔·瑞埃图玛显得兴致勃勃,“我国的电影行业虽然规模很小,但非常多产,平均电影票价4.85欧元,去年票房总收入超过1200万欧元。”蒂塔·瑞埃图玛介绍,黑白电影在拉脱维亚非常流行,代表着当地的独特审美,“另外,我们有非常厉害的动画人,例如动画片《疯狂约会美丽都》曾获奥斯卡提名。”谈及“一带一路”合作,她表示,拉脱维亚在合拍片方面已累积了丰富经验,2014年至2016年间,拉脱维亚总共拍摄了21部国际性的合拍片。“拉脱维亚的风景非常优美,有小镇、村庄和城堡,许多知名导演都会选择这些地方作为拍摄场景。”

《疯狂约会美丽都》海报

 

本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克里斯蒂安·蒙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罗马尼亚,从《四月三周两天》到《山之外》《毕业会考》,蒙吉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故事,生活与现实始终是他拍摄电影的原材料。“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目前的中国电影还没有很多地出口到国外,在罗马尼亚的电影院里,很少能看到当代中国电影。”蒙吉说,未来将借由“一带一路”的契机,大力促进中罗之间的电影沟通,“我们可以主办电影节,让罗马尼亚观众看到中国的电影,我会引入感兴趣的中国电影,尽量追踪中国电影的发展。”

 

电影是跨文化沟通的工具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收到“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申报的1016部影片。纳入“一带一路”展映的10几部电影中,不丹电影《嘿玛嘿玛》带人走进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森林深处,阿富汗电影《依依惜别》讲述两个阿富汗难民穿越土耳其去欧洲寻找未来的故事,菲律宾电影《墓地情歌》关于日渐式微的菲律宾摇滚乐,克罗地亚的《克罗地亚宪法》将克罗地亚赤裸裸的社会现实串连在一起……这些电影不仅展现了 “一带一路”沿线风物与文化,也探讨了历史、和平、信仰等人类共通的话题。

 

观众余先生今年第一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的第一部片子就是塞尔维亚的《火车司机日记》。“这应该是我看过最冷门的电影了,但很有意思。以前塞尔维亚对于我来说只是地图上的某个地方,现在留下了一群可爱的火车司机。”看过《嘿玛嘿玛》的观众杨女士说,电影里的人都带着传统的不丹面具,让她觉得很神秘,就像不丹这个国家。但这部电影又让她想到匿名的网络世界,带给她关于真实和虚拟的思考。为了看电影,在杭州工作的陶波请了一周年假,将观影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他很期待未来有一天,能看到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我喜欢菲律宾导演曼多萨,他擅长用手持摄影来模拟现实的混乱状态,影片无限逼近人的观影极限,也震撼人的心灵。”

《火车司机日记》海报

 

电影节上,中国和塞尔维亚合拍片《萨瓦流淌的方向》正式发布。影片由上海SMG尚世影业立项出品,负责人王庆丰说,“合拍片只是一个起点,相信通过电影,能促进中国观众更了解塞尔维亚的文化,了解塞尔维亚的社会。也希望塞尔维亚能通过这个机会了解中国文化和对外政策。” 印尼电影局国际交流外事办主管迪马斯·加亚斯拉纳说:“我们正在变得更开放,和外界进行更多的对话,电影是跨文化沟通的重要工具。”

 

在“一带一路”电影交流圆桌论坛上,塔林黑夜电影节国际交流部总监汉内斯·阿瓦提到,之前有一部印度电影报名参加一个国家电影节时遭到拒绝,因为影片有太多国际化元素,却缺乏印度本土特色。面对好莱坞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冲击,“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影人纷纷意识到保留本土文化特质的重要性,他们强调:电影在商业属性之外还应坚持其自身的艺术属性和社会属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豆瓣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scl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