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周日品“区” |上海居委会来了一群宝钢干部,能否媲美当年的“黄菊干部”
分享至:
 (24)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17-06-18 06:32
摘要:去年此时,宝钢不锈钢2500立方米高炉停产。在钢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宝钢的产业转型成为历史必然。这也意味着,规模化的人员转型分流势在必行。这些为宝钢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们,有些猝不及防地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一个时代的落幕,尽管不乏时间和心理的铺陈,但真到来的那一天,难免裹挟着悲壮和感伤。


比如去年此时,宝钢不锈钢停产的那只2500立方米高炉。几十年来,铁花绽放的火红,记录下一次次铁水出炉的时刻。随着这座高炉正式停产,宝钢碳钢生产全部停止,不锈钢生产也大幅减产。


在钢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宝钢的产业转型成为历史必然。这也意味着,规模化的人员转型分流势在必行。这些为宝钢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们,有些猝不及防地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们中的一些人,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条和以往迥异的道路——做居委干部。如今在宝山、虹口、杨浦、徐汇、静安等社区里,都活跃着这些宝钢干部的身影。截至今年4月,共有182名宝钢员工转型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占同期通过宝钢集团组织推荐员工成功社会化转型的91.5%。


这难免让人们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企业转制而进入社区的“黄菊干部”们。时光的启承转接中,是否意味着,这群宝钢干部也迎来了自己的全新时代?

 


抢手“香饽饽”迎来改革红利


命运对于56岁的何黄斌来说,时常会有“意想不到”。

 

何黄斌(中)在宝钢工作时,检查炼钢厂年度设备计划执行情况。


1982年,冶金机械专业毕业的他,进入了当时的上钢一厂。“那时候上钢一厂的效益很好,进去当工人很光荣。”1998年,上钢一厂被并入宝钢集团,成为宝钢集团一钢公司。2000年,开始建设不锈钢公司。不锈钢生产线引进德国西马克、碳钢生产线引进日本川崎制铁。已是技术骨干的何黄斌全程参与技术谈判、设备引进与制造、设备安装与调试。2004年企业正式投产,并更名宝钢不锈钢公司。


“那时候都是引进最好的设备,目标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谁能想到,10年后反而产生了亏损、最终停产?”说完这个疑问,已是宝钢不锈钢公司设备部主任工程师的何黄斌沉默了。


去年6月,宝钢不锈高炉停产后,包括何黄斌在内的一群宝钢不锈钢及配套公司员工开始了再就业。此时,恰逢上海社区工作者“1+6”文件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很多区很快面向宝钢开展了定向社工招募,其中,徐汇区面向宝钢定向招募了15位居民区书记,杨浦区、宝山区、静安区招募的书记及社工均超过40位。

 

何黄斌在进行小区规范管理巡视。


虹口区一位街道主任听闻一批分流的宝钢干部正面临再就业时,立即和街道相关处室打招呼:“这些可是经过大型国企锻炼过的人才啊,素质好能吃苦,我们也要赶紧抢一批过来。”


经过大半年多的考察,徐汇区相关部门对这些宝钢来的干部表示满意,在今后的社区工作者招募计划中,除了原先的社会招募之外,特别提到要开展面向大型企业的定向招募等多种途径。


“既然命运时常不可预知,不如换个环境,索性再挑战一下自己。”曾经的宝钢“老法师”、如今的徐汇斜土路街道尚海湾居民区书记何黄斌说。

 


“社区治理”是一道全新的命题


尽管“抢手”,却并不代表宝钢干部们来到社区后就能很快“得心应手”。


在记者采访的近10位宝钢干部中,无一不表示:“社区和企业工作差别很大,有很多之前没想到的东西,需要转变心态和思维方式。”

 

端午节,陈卫峰给老人送上居委会的爱心粽子。


虹口凉城街道广粤居民区副书记陈卫峰,在宝钢工作了30年,从事物流方面的管理工作。到了居民区后发现,“以前企业里那种命令式的方式肯定不灵了,和居民说话必须是服务式的。居民不是员工,不能用企业里那套奖惩机制和系统化方式管理,要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最终让他们从心里认可你,收获幸福感。”


更为不同的是,企业里每天都是常规工作,极为可控,可到了居民区,不知啥时候就会冒出桩事。那天,陈卫峰还在办公室里,便听到一个头皮发麻的消息:“3楼的独居阿婆和4楼居民闹起来了。”


这事陈卫峰本以为过去了。4楼居民新婚装潢,导致3楼阿婆家屋顶漏水,木橱脱胶了。在陈卫峰的协调下,4楼的木工帮助阿婆修了橱、油漆工帮助补了漆。小区里陈卫峰碰到阿婆问起,老人家说“还挺好,就是有点油漆味。”


可就在4楼居民婚期将近时,阿婆突然把家里的杂物堆出来占满了楼道,让人家不方便上楼了。陈卫峰找到阿婆,她就一句话:“他妈妈见到我态度不好。我要他们来向我道歉。”陈卫峰劝她:“将心比心,人家结婚一辈子一次,再说他儿子也没惹你。您也给我个面子。”之后,他带着居委干部一起,将杂物一样样移开。又陆陆续续走访了两家好几次。


结婚那天,4楼居民给陈卫峰送喜糖。陈卫峰提醒:“3楼阿婆送了吗?”得知没有后,带着他一起去敲阿婆家的门。阿婆第一反应是“不要”,陈卫峰说:“远亲不如近邻,您也沾沾喜气。”阿婆收下后,脸色明显缓和多了,4楼居民也舒了口气。

陈卫峰(左)当起虹口区志愿者,协管交通。


类似这样的矛盾圆满解决,常让这些在企业待惯的宝钢干部感到一种不同以往的成就感。另一方面,社区也能让他们收获不少前所未有的感动。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东王居民区副书记鲍友宏,也是宝钢不锈钢公司的中层干部。以往厂里人员转型分流,他负责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己。然而,居委工作半年来,他坦言自己从“忐忑之心”渐渐变为“坚定信心”。“我的生活圈一下子扩大了好多,认识接触了好多人。比如小区‘侨之家’里的老同志,参加活动、朗诵古诗词的热情令人难忘,还常常主动教我、关心我,街道也特别关照我们这些宝钢来的人。2016年社工年终总结大会,特意让我这个新人来主持,很感动。”

 

在宝钢工作时,鲍友宏(右)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鲍友宏在居委会开展“两学一做”教育。

 


一段安稳却并不轻松的新征程


不少宝钢干部坦言,选择到社区工作,考虑到了“离家近、安稳”等因素,但他们进了社区都发现,这段新征程并不会就此轻松。


80后朱冶峰,现任宝山罗店镇金星居民区书记,原先是宝钢集团不锈钢公司下属冷轧厂工会主席。经单位推荐,他参加了宝山区社工的笔试、面试,今年3月刚刚上岗。

 

朱冶峰经常走访居民。


在他原先的想象中,居委会应该是“调解居民矛盾”、“开各类证明”之类。结果发现,居委会各类条线的事情不少,承担着很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任务,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居民心中最为直接的“政府代言人”,这让他感到“压力不小”。

 

朱冶峰时常惦记着小区里的那些老人。


有一次,一位居民的车子被划了,一定要让居委会帮助他找到责任人并索赔,结果朱冶峰连同物业多方调查发现,责任人很难找到。“当了居委干部才知,挨骂是很正常的,尽管不一定是你的错。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要好。”朱冶峰说。


他最佩服的,是居民区老书记。“在居民区特有威望,让人感觉游刃有余,很享受这份居委干部的工作。”现在,老书记也常带教他。走访困难家庭时,对方问:“新书记来了,会不会一如既往的关心我们呀?”朱冶峰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放心,有困难尽管找居委。”


和他一样,在虹口曲阳街道当居委干部的原宝钢不锈钢公司工人范晟华,也很佩服林云居民区书记丁琳,“既刻苦又会动脑筋,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而原先在车间开过行车的范晟华,也让丁琳觉得他“认真、能吃苦、讲纪律,有现在年轻社区干部身上所缺乏的品质。”


何黄斌觉得,社区和企业最大的不同,是企业结果导向,社区做事过程很重要,要在其中感化居民。“从以前死板讲规矩,变为学会沟通的艺术,学习同男女老少交流的本事。”身处徐汇高档社区的他,正通过带动党员骨干、积极分子以及耐心细致的沟通,一点点消解居民对陌生人本能的排斥。


无论进入哪类小区,宝钢干部们普遍感到压力比想象大,也坦言薪水比原先有所下降。但对他们来说,“1+6”文件是一颗“定心丸”,让他们看到了这个职业的前景和更多可能。而企业原先规范的管理方式,也或多或少被他们用在了居委工作上,甚至从“居委会不准吸烟”开始严格管理起来。


“我不会当一个逃兵。”陈卫峰说。

 


适配的职业化体系将使其专业水平更高


回望1995年,恰逢国企转制,下岗大潮来袭,在时任市委书记黄菊的直接支持下,一批在企业中从事党群工作、年龄在40岁上下、善于与人打交道的干部和职工被充实进居民区,担任居委干部。


这批“黄菊干部”后来在社区独当一面,从中产生了一批如今在社区界颇具知名度的“老法师”,包括全国闻名的朱国萍等人。事实证明,“黄菊干部”不但缓解了当时的居民区干部断层荒,并在相当程度上为居委干部群体树立了新的工作范式。


近20年之后,上海基层社会治理,又迎来一场大变革。2014年,市委一号调研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形成的“1+6”文件做后盾支撑,增强了社区干部的底气。也恰逢此时,宝钢集团的转型发展,使一批转型分流干部职工走向社会。


与当年“黄菊干部”不同的是,他们不是直接被分配到居委工作,而是有意者经过笔试、面试等一轮轮专业选拔,最终的被录用者,形成了与社区工作更高的适配度。资料显示,自2016年5月开始,在市领导的关心下,宝武集团(原宝钢集团)人力资源部和宝山、杨浦等7个区搭建工作平台,以“定向宝钢招聘”、“社会招聘、重点关注宝钢员工”两种方式,经6场定向招聘,3次社会招聘,共计677名员工报名,最终录用182人,其中居民区书记19人、社区工作者163人(含14名居民区副书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社工的职业化发展体系更加完善,这批经过选拔的“宝钢干部”,将更精准地回应社会需求。身处其中的他们,也完全可以对职业生涯期许更多。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的男性占比80.2%,党员占比65.4%,大学毕业占比46.2%,平均年龄41.6岁。通俗点说,一群正值壮年、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过大型国企规范历练的大老爷们充实进原本婆妈居多的居委干部队伍,本身就极具优势,也必将给社区带来更多“活水”。


采访中,有一位宝钢干部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大学毕业后从老家来到宝钢很多年了,但来到居委会后,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本地居民,突然觉得自己才真正融入了上海,成了一名上海人。”


徐汇区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宝钢转型职工在各居民区半年多来的工作成效,我们感到来自大型央企的职工群体素质好,工作经历尤其是国企党群工作经历丰富,是进一步夯实基层队伍建设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针对转型职工对基层社区工作比较陌生的问题,我们将总结各街道关心培养宝钢转型职工的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培养机制,助推宝钢转型书记融入基层、扎根基层。”


身处矛盾中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地方就是一笔社会财富,这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尤其如此,这也需要政府及各方为他们搭台、助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内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