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端午节不仅仅“吃粽子”,还有赛龙舟、点雄黄、挂艾草、栓五色丝、射五毒……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7-05-30 18:26
摘要:海派剪纸,剪出的是五毒;发簪制作,制作出的也是五毒发簪;棕编绝活,理所当然要编蜈蚣、蝎子和壁虎。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吃粽子、赛龙舟、点雄黄、挂艾草、栓五色丝、射五毒……都是流传已久的古老习俗。但光阴流转,有些代表端午习俗的物品和符号,却悄然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非遗项目棕编传承人展示的端午赛龙舟,引起不少市民制作的兴趣。

 

5月30日,端午节之际,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上海市收藏家协会、青果公益组织,共同举办了“端阳申江”传统文化集市;在活动体验、手工制作、表演及讲座中,古老的端午习俗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融入了现代生活。

 

剪纸、棕编做“五毒”

 

俗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是一年中由阴转阳的日子,天气越来越热,雨水逐渐增多,自然界的昆虫、毒物也都出来活动,是最易生病的时候,所以民间流传了许多驱毒辟邪的特殊习俗。

 

30日,市群艺馆户外圆形广场上,兴致勃勃的小孩跟着爷爷奶奶排队体验射五毒、沐兰汤、点雄黄、系五色丝等传统习俗。“五毒指的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五色丝用来斩五毒,取祥瑞之意;点雄黄、喝雄黄酒可以解毒;沐兰汤则是要我们保持卫生。”青果公益组织项目负责人王鹏说。

人们兴致勃勃地体验射五毒、沐兰汤、点雄黄、系五色丝。

 

在馆内,各类手工艺项目也都和端午习俗有关。粽子不是用米包的,而是用香囊和羊毛毡制作而成;海派剪纸,剪出的是五毒;发簪制作,制作出的也是五毒发簪;棕编绝活,理所当然要编蜈蚣、蝎子和壁虎。现场的皮影戏,演的是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有孩子好奇极了,“这个故事里也有端午习俗?”“别急,慢慢看。”皮影艺人笑着卖了个关子。原来,皮影说的是白娘子在端午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坏许仙的故事。小观众恍然大悟,“雄黄能克毒克妖。”

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道情皮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大家配合着演起《西游记》。
 

 

在时令节气中体验端午茶香

 

端午节的喝茶习俗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每当此时,百姓上山采选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以防病健身、防暑解渴、辟秽驱邪。

 

市群艺馆一楼大厅,根据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等二十四节气,摆出二十四节气时令茶席。清新雅致的宋代点茶茶席、香道与茶结合的馨香茶席、古琴与茶结合的琴茶席等创意茶文化展演令人目不暇接。“中国文化提倡健康的生活,指的是不同的时节做不同的事情。比如夏日炎热,应多喝龙井、碧螺春等略苦性寒的绿茶,具有消热、解毒、去火、生津、提神的功能。”王鹏说。依照节气顺序一一品茶的市民王女士感慨,“没想到茶里面有这么多门道,另外,茶和其他的文化艺术相结合,也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生活享受。”

24节气时令茶席,市民品品茶,看看茶道表演,在时令节气中体验端午茶香。

 

群艺馆三楼则摆开了四季组香,万般馨香随着季节变幻万千。“香在古代使用广泛,从寺庙焚香到家庭熏香,香不仅能提高生活品质,还有驱虫、消毒、预防疾病等功效。”梦云香道传习所所长陈振东介绍。市民正在细品的“四季合香”是梦云香道专门为此次端午活动所调配的香,春香悠甜、夏香清凉、秋香成熟、冬香沉稳,暗合《黄帝内经》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理。品完香,伴着萦绕周遭的香味,讲座《端午中的香气文化》正在静候“香客”。

 

非遗香囊融入都市生活

 

端午时节佩香囊,五毒不靠近。群艺馆里,上海荣庆堂药店有限公司的香囊席围满了人,工作人员手把手演示如何用手工制作古法香囊。“要做出纯正的味道,香粉配药一定要正宗。”荣庆堂总经理余东说。

 

关于荣庆堂的香囊还有个故事。荣庆堂的前身是吉林省白山市驻上海办事处,1998年开药店,出售长白山野生灵芝和人参。长白山的采参人,每年7、8月份进山采摘野生参,山里蚊虫多,采参人腰间会别一个布袋,里面塞满防蚊虫的中草药。1990年代,荣庆堂董事长戎爱娟将香囊布袋带回到上海。当时用的是粗麻布袋,草药味也刺鼻,在上海并不受欢迎;于是,戎爱娟一方面“改良”用江南刺绣制作香囊,另一方面则去掉香粉的刺鼻味道,确保成分含量达到药用标准。2015年,荣庆堂的香囊制作技艺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囊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如果我们不推广,再过五十年就没人知道了。”余东经常亲自上阵,为市民讲授香囊的历史和习俗,“我们要不断地拓展和传播香囊的文化意涵。”

自制香囊,用传统手工体验端午民俗。

 

“端午节不能瘦身成‘粽子节’。”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吴榕美说,“如果端午习俗只是吃粽子和放假,而缺少文化韵味,那传统节日便只剩下干枯的形式了。”从去年开始,每逢传统佳节,市群艺馆都会搭建平台,联合相关社会主体举办传统文化集市,鼓励市民参与体验传统民俗。“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传统文化习俗总会找到一种方式,与现代文明融合。”吴榕美说。

 

本文摄影:蒋迪雯  图片编辑:笪曦(编辑邮箱:scl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