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美丽上海追梦人⑥|上海的这五位工匠,为何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分享至:
 (3)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17-04-29 06:04
摘要:过去的工匠,囿于知识水平与工作环境,更多的是老一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而随着技术的加速换代以及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当代工匠更加讲求专业和规范,日益体现出创新的思维以及实现创新的能力。

这五位上海工匠有许多不同点:有的是博士毕业,有的仅初中学历;有的埋头于航天、核电等大国重器,有的则服务于电力、通讯等民生领域;有人大部分时间与机器相伴,也有的每天要和居民接触。

 

但我们试图寻找他们的共性,并希望这种共性不只是五个人有五个小本本那么简单。

 

第一点,是热爱这份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清华博士谢邦鹏之所以愿意在一线当了10年工人,就是因为他热爱电力工作,而在基层可以使他学到的理论有了用武之地;航天人王曙群一项工作干了16年,帮他坚持下去的是好奇心,“我一心想知道做出来的东西到底啥样。”多么纯粹的理由。

 

第二点,是心能静得下来。这个“静”往小处说,就是杂念少。核岛焊工罗开峰的“诀窍”,就是在工作时能把其他事情忘掉,心无旁骛;承担光纤入户工作的徐珺天天与几毫米粗的光缆打交道,小心小心再小心,有时很磨人,但不能急躁。

 

往大处说,那就是能在五光十色的环境中定得下心。接触下来,感觉工匠的生活很简单,甚至有些无趣。女性船舶建造师陶国全,可以一两个月连续吃住在单位。或许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获得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从会做开始,一步步做好,直至做到极致。

 

第三点,是传承与创新并行。过去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说,但这五人都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事们分享。徐珺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把自己的技术全部教给别人,等于让自己优势“归零”,逼着自己继续钻研学习。

 

当然,这个时代只有传承还不够。过去的工匠,囿于知识水平与工作环境,更多的是老一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而随着技术的加速换代以及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当代工匠更加讲求专业和规范,日益体现出创新的思维以及实现创新的能力。

 

至于对于我们市民而言,来自电力、电信、航天、核电、船舶的五位工匠,他们的精益求精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更美好、更有尊严。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是我们上海的骄傲,这座城市也应该以拥有他们为荣。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