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美丽上海追梦人③| 他用自制的200元工具,为1936年建的张爱玲故居通上光纤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17-04-28 15:33
摘要:在交谈中可以感受到,徐珺对线务员职业很有感情,“我想坚持做一点事情,改善线务员这个工种技术含量,不让这份职业被时代所抛弃”。

不就是把一根网线从屋外拉到屋内,线务员的活儿有什么难的?在采访当了20年线务员、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高级技师徐珺之前,记者一直在犯嘀咕。

 

直到记者进入位于大连路1515号二楼的徐珺创新工作室,才感觉这种想法太过简单,一面墙上挂着十几张照片,都是不同时期线务员的工作实景,另一面墙上摆满了各个时代的接入设备与安装工具,从电话、窄带、宽带到如今的光纤。

 

“原本东西都放在家里面,后来有了工作室后就放这里”,徐珺穿着工作服、带着一副眼镜、外表斯斯文文的。似乎为了回答记者的疑问,他说,“我们有句行话,嫁女不嫁线务员,因为这份工作既辛苦,技术含量看起来也比较低”, 他顿了顿,“但我想把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用心做好。”

 

所谓的简单工作,就是他从事光纤进户的最后10米铺设工作。至于“做好”,徐珺有资格这么说,他18岁技校毕业后就开始这份工作,如今已被称为“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

 

 

设计出适合中国环境的工具

 

光纤与暗管,是徐珺布线的两大要素。

 

与传统铜质网线不同,光纤更“嫩”:横截面的宽和高仅为2毫米乘4毫米左右,极易损坏,排线时绝不能弯曲过大,否则会增加光纤信号衰减,影响传输质量。

 

暗管,则是光纤进入居民家的通道,但通道未必总是通畅。2009年起,上海启动“城市光网”改造,徐珺负责老静安地区的布线,那里有大量爷爷辈的老洋房与石库门。有的房子入户暗管出现了错位,光纤难以穿过去,也有的暗管出现了“超载”,内径1.3厘米左右的4分管中,放着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网线,早把暗管给“塞住”了。

 

结果,进口的布线工具出现了“水土不服”。因为管道扭曲,50万元的进口工业内窥镜失灵;由于进口穿引头的直径过大而国内暗管较细,1500块一根的进口穿引器被折断。

 

“国内的安装环境毕竟复杂”,直到如今,徐珺依然感叹,“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中国线务员应该要设计出适合本土环境的工具。”

 

老式楼房线路密布,一梯多户,多根暗管对应八户人家,怎么才能快速判断出每根暗管是否通畅?进口工业内窥镜没能成功,徐珺想出了个土办法:在暗管的一端贴上纸,另一端用卫生橡皮管对着管口往里送气,如果纸被吹掉,就能找到对应暗管,并说明这根暗管是通的。一根橡皮管的成本只要几块钱,“后来,考虑到用嘴吹不卫生,我们就改用小鼓风机吹气。”

 

边干边想边设计,按照现场施工环境,徐珺先后改进了牵引绳、穿线器与控油瓶,加上吹管器,被称为“暗管入户四小工具”。就是这四件总成本200元的“神器”,让他成功地为1936年建造的常德公寓暗管入户,要知道,这座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公寓,暗管管龄已有81年,而管径,仅为1厘米。

 

徐珺坦承,虽然很努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光纤都能通过暗管入户。暗管不行只能布明线,简单地露在室内又不太美观,“但是,居民想提高上网速度的愿望也很迫切。”

 

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徐珺带记者来到工作室旁的实训点,指着一面白墙说,“你看得见光纤吗?”记者弯下身子仔细看,然后用手摸,才发现穿过门缝,在墙壁的踢脚线上,粘着一根透明的、像钓鱼线般的细线。这就是徐珺团队采用的“隐形光纤”入户。

 

“2012年的开始试验时候,我们用热胶固定光纤,但一年后发现了问题”,徐珺说,“由于实验场景有地暖加热,热胶出现了脱胶,后来我们就热胶冷胶同时使用,可靠性提高不少。”经过反复实践测试,到了2014年10月,徐珺团队成功布放了中国第一根实用隐形光缆,并编写出了《FTTH隐形光缆操作方法》。

 

“它还有一些改进空间”,徐珺现在还没有完全满意,“比如如何降低光纤的拉力,避免脱胶落地后把人绊倒。”

 

 

把自己的五小时变成别人的五分钟

 

在徐珺创新工作室的一角,摆着一台摄影机以及两个摄影灯。这是他和同事搭出的简易摄影棚。从2013年起,工作室就开始拍摄视频教材,免费提供给公司其他线务员学习,如今教材已经出了9部。他给记者播放了一部《FTTH暗线入户操作方法》视频,走线布局、暗管内部演示清晰,并配上相关解说,“这些是工作室的成员自己拍摄、配音的。”

 

千万别看视频才几分钟,这是徐珺多年布线经验的总结。他有一句口头禅,“我要把自己的五小时变成别人的五分钟”,就是把自己的技术心得与工作经验介绍给同事。他还出了多本书,包括《FTTH装维实用教程》、《宽带终端安装维护》,为公司培训授课3万人次。同事史晴说,徐珺不算是爱讲话的人,但讲课的时候总能滔滔不绝,沉浸在线务员的世界之中。

 

“你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不如换个视角,把杯子里面的水倒光,才能倒入新的水”,徐珺说,把自己掌握的东西全部教给别人,也就是“清空”了自己让优势“归零”,这样就能督促自己继续学习新的技能。

 

在交谈中可以感受到,徐珺对线务员职业很有感情,“我想坚持做一点事情,改善线务员这个工种技术含量,不让这份职业被时代所抛弃”。早在2003年,他就建立了通讯线务技术的论坛,后来更名为“线务员之家”网站,把自己服务与创新的经历、收集到的国外先进技术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2012年初,一封陌生来信发到了网站的工作邮箱。一位叫阮维卓的高职生发来“求助信”,他要去德国莱比锡参加2013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比赛,希望能通过“线务员之家”觅得一批训练用的无油光缆。

 

当时,这种光缆只有美国康宁公司生产。经过徐珺协调,康宁把在中国仅有的几十米无油光缆给了阮维卓,并从美国海运了一盘无油光缆来支持他训练。“在小阮去德国比赛前,我还去北京为给他送上我们自制的穿引器”,让徐珺感到高兴的是,阮维卓获得了第六名。

 

为了弥补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就在2012年,徐珺写信给国家人社部,希望中国能参与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人社部国际合作司后来给他回信,“已经关注此事”。2014年、2016年举办的中国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比赛中,其他的裁判大都是职业院校的老师,徐珺是唯一一位来自一线的人员。

 

“专业的接入,专业的价值”,徐珺谈了他心中的工匠精神,“只要你愿意做,就会越做越精,虽然工作简单枯燥,但我能从中寻找到纯粹的乐趣。”

 

(图片来源上海电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