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奉贤学子开启“世界之窗”研学旅行,区教育局等一起参与“买单”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7-04-27 20:25
摘要:去国外研学,不是朝圣所谓的西方物质文明,更不是消费贪婪的物质欲望,而是打开国际交往的窗口,学他长、补己短。

去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出台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在奉贤中小学生开启的“世界之窗”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中,奉贤区建立了由区教育局、学校、社会资助方、学生家长共同承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文化之旅中感受“工匠精神”

在14天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文化交流之旅中,小伙伴们看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中收获许多。塔州的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兴趣选课,除了正常的英语、数学等常规科目外,特别注重木工、冶金、烹饪等培养专项能力的课程。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工厂化的专业教室里动手实践,熟练使用凿子、锯子、电钻、烘焙烤箱和机械车床等工具,让每个学生拥有一技之长。

 

木工课上,奉贤中学学生吴笛见证了一名学了2年木工课程的学生当场制作了一只精致的木碗。“没有一个人以木工职业为耻,更没有人认为操作机械车床显得很“LOW(低端)”。学生崇尚一切精湛的技艺,而不是对某种所谓高大上的职业趋之若鹜,职业平等意识处处渗透。”令吴笛印象最深的是冶金课。“角必须是直角,线必须是直线,连手工做一个开瓶器,都不允许产品与标准有一丝一毫差距,体验到严谨的工匠精神。”

 

小伙伴们体验到开放的教学方式,融入当地的家庭坏境,更收获了难能可贵的跨国友谊。学习交流中,奉贤学子的谦逊有礼、勤学乐学的形象,也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了解世界也向世界传播“贤文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实践证明,游学,特别是出境研学,开阔了视野,碰撞了观念,值得学习借鉴。

 

“去国外研学,不是朝圣所谓的西方物质文明,更不是消费贪婪的物质欲望,而是打开国际交往的窗口,学他长、补己短。”在景秀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赵玮看来,国际研学为了让孩子们早日了解世界,把世界带回中国,这也是学生们通向未来国际化竞争舞台的首个驿站。

 

今年1月,青溪中学八年级学生李若冰随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团来到新西兰,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在奥克兰表演艺术中心剧院的舞台上,艺术团小演员用优美的舞姿,传播“贤”文化。“此次出访演出的身份不仅仅只是一名艺术团成员,而是上海奉贤的‘贤城小使者’,奉贤文化的传播者。”李若冰说。

 

去年6月至10月,奉贤中学等7所学校组织352名学生赴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开展国际青年夏令营、文艺演出、科技竞赛、姐妹学校互访等文化交流活动;今年1至2月寒假期间,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团54名学生赴新西兰开展文化展示活动,奉贤中学、明德外国语学校33名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开展姐妹校互访;今年3月,奉贤中学等4所高中39名学生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3所学校,进行为期2周的课堂学习和生活。据初步统计,今年还将有18所学校476名学生开展出境文化交流。预计今年全年累计出境游学旅行的奉贤学生将超过1000名。

 

区教育局等共同承担经费保障

由奉贤区教育局研究制定的《中小学生开启“世界之窗”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方案》,明确考察对象为区内中小学、中职校品学兼优学生,通过制定出行计划、体验课程、设计研究课题,自主创新学习。

 

为了完善保障机制,激发参与热情,奉贤区建立了由区教育局、学校、社会资助方、学生家长共同承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其中,政府外事部门、市教委指定学校学生参加的交流活动费用,由区教育局承担;区教育局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由区教育局资助每位学生1/3左右的活动经费;学校自行联系的姐妹学校互访交流活动,区教育局酌情给学校一定补贴;特困家庭但品学兼优、成绩表现突出的学生,经学校、区级审核通过后,费用全免。

 

此外,还计划在3年内,在不同国家遴选确立10个出境游学基地,使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将学生出境游学与学校课程教学融合,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国际理解和交往能力,为奉贤中小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

 

图片来源:奉贤区教育局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