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生态走廊绿地,如何用“无为而治”来实现原生态?
分享至:
 (6)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7-04-27 17:42
摘要:韩嘉寅养护这片绿地8年了,这里的每一棵园林植物、每一株野草,他都“认识”,并知道它的由来。“野草是新江湾城生态走廊最大的特色。城市中的绿地,野草都是要除尽的,而这里的野草,则是分三级进行梳理。”

 

沿着政悦路、闸殷路一直走,左边是修剪整齐的城市道路绿化,右边是充满野趣的林荫小道。走进这条小道,就进入了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神秘花园”。汽车的发动机声消失了,鸟叫虫鸣此起彼伏。香樟树的叶子经过前一段时间冰冻潮变红了,红叶铺满碎石路,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草木清香。由于湿度高,这里一年四季的气温都比中心城区要低,生态孤岛形成了和外部隔离的独特环境。

 

 

 

绵延2.7公里的新江湾城生态走廊,从2005年开始实施养护,是上海首块试点综合生态养护的公共绿地,其中,无公害防治是生态养护的核心技术之一。如今经过12年摸索,已经形成一套无公害防治的模式——野草不除,害虫用天敌克制,以多样化的草地生态群落取代单一规整的城市草坪。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站长严巍表示,目前上海正在全市推广“无公害防治示范区”建设,新江湾城生态走廊为全市提供了一个范例。

 

眼下,步入春天的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开始呈现出一片绿意,等待了一整个漫长冬季的宿根花卉在草地上开出星星点点的花,而同样等待了一个冬季的还有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养护员们。

 

绿意盎然、物种丰富的新江湾城生态走廊是理想的自然科普场地,杨浦区绿化市容局在这里举办的自然导赏活动,总是深受市民欢迎。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韩嘉寅养护这片绿地8年了,这里的每一棵园林植物、每一株野草,他都“认识”,并知道它的由来。“野草是新江湾城生态走廊最大的特色。城市中的绿地,野草都是要除尽的,而这里的野草,则是分三级进行梳理。”

 

 

一棵通泉草在路边的草丛里伸出了新芽。韩嘉寅说,这种野草一般生长在深山山涧边上,在城市中很少能遇见,属于这里的“保留品种”。“而这种美丽月见草蔓延性和竞争力很强,会影响相同层次的植物生长,属于‘高度控制品种’。”韩嘉寅指给记者看。

 

每天清晨、日暮,韩嘉寅都会来生态走廊走一走,每次来都能观察到不同的植物,这是让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去年我们统计过共有97种野草,现在已经超过一百种了,很多野草都是‘来历不明’,但都能在这里生长下来。”韩嘉寅指着路边的一组共生共长的植物告诉记者,八角金盘是人工种植的园林植物,种子随风掉落在路边便萌发出了小苗;属于野草的野胡萝卜,以风或虫鸟为媒播撒种子,也在这种无破坏的环境中生长起来,人工与野生的植物融合生长,既对立又统一,表明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左为八角金盘,右为野胡萝卜,矮木桩上还有野生的苔藓,野生植物和园林植物以风为媒播撒种子,共生共长。

 

一个月前还是光秃秃一片的草地上,如今生长着遍地的紫娇花。紫娇花是一种宿根花卉,冬天时球根在地底下“冬眠”,一到春天就抽出来一根“蒜苗”,开出粉红色的小花,点缀在草地上。据介绍,这种“缀花草地”是模仿西藏、新疆等地的“高山草甸”,但高山草本植物大部分不能引入到平原地带种植,后来便用上海本地的宿根花卉。“上海的冬天比较冷,植物的地上部分几乎完全枯萎,宿根花卉能在地下‘冬眠’的习性十分适宜上海的气候。”

 

 

野草和宿根都是本土植物,组合在一起成为了新江湾城独有的草地生态群落,养护员有选择性地进行修剪,就算是“同一个人修不同的树,效果都不一样”。韩嘉寅说,对比起城市绿地的“小平头”修剪法,这种仿照自然的修剪难度更高,但也更贴近大自然。“修剪不是为了让植物变得规整划一,而是让花开得更多、让果结更好,养护的最高境界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行业的追求,也是这份工作有意义的地方。”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无公害防治


 

新江湾城生态走廊从2005年人工介入进行养护之时,就开始实践生态养护的理念,其中,无公害防治是生态养护的核心技术之一,无公害防治是一个技术体系,其中包含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和无公害药剂防治。新江湾城生态走廊通过多年实践,逐步将技术体系落实到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环节,形成了目前上海绿地养护中较为独特的生态养护技术体系。


 

生态调控是通过植物配置来达到养护效果;生物防治就是“以虫治虫”,用天敌来对付“吃素”的害虫;而理化诱控就是用昆虫的信息素等方法对于某种虫害进行“精确打击”。当这三者无法控制虫害的时候,才会采用较温和的无公害药剂。12年来长期坚持生态养护技术工作体系十分不容易。”严巍表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就开始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至目前已建成包括新江湾城生态走廊、普陀外环林带、世纪公园等多个无公害防治示范区,落实精细化养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更协调的、生产方式更生态的方向发展。

 

上海的行道树很多,有行道树的地方就会滋长刺蛾。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引入其天敌周氏啮小蜂,把即将羽化出蜂的蚕蛹挂在树上,小峰会将产卵器刺入刺蛾蛹内产卵,从而把刺蛾消灭在“摇篮”中。生态走廊有很多柳树,柳树上的天牛也通过天敌对付,让花绒寄甲幼虫寄生在天牛幼虫体内,在天牛变成成虫之前就消灭它。“生物链本身是自我平衡的,使用药剂很容易把天敌也一并杀死。”

 


“无为而治”不等于“不治”


 

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模式为上海生态养护提供了一个范例,但这种模式能否复制?严巍指出,新江湾城和城市绿地的绿化管理目标是不一样的。城市中的绿地,尤其是道路草坪,从生态位控制和景观要求上以单一草坪为主,而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管理目标是有各种‘发型’的草地生态系统。

 

 

同时,新江湾城的位置和本体条件也决定了其不可复制性。新江湾城地区过去是江湾机场,人烟稀少,是一片没人管的“白地”。林灌、森林、湿地等各种生态位逐步形成,鸟兽虫鱼在此繁衍生息,在钢筋水泥森林般的大都市中,成为一个原生态的“自然孤岛”。后来随着居民搬进来,这片绿地才有了人气。“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人流量大,人工干预较多,进行生态养护的难度较大。”

 

如今上海在普陀外环林带,世纪公园等地开始成体系地建设“无公害示范区”,尽量少用药剂使用,通过生物防治等方法控制虫害,人与自然更协调。“目前普陀外环林带已经实现了五年不用化学药剂,天敌基本达到自控功能,但像新江湾城这样能长期坚持且效果非常明显的案例很难得。”

 

对绿化实行“无为而治”,听起来是不加以人工干预、节省成本的做法,但负责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养护多年的韩嘉寅表示,其实“无为而治”成本更高。“野草要分门别类地除,害虫要巧用天敌来灭,要求养护人员懂得识别各种植物和昆虫,对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同时养护过程也要更精细。”

 

 

生态养护,应该是一种更精细的养护方法。严巍指出,无公害防治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成本,对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高,养护过程也更精细。“新江湾城的‘无为而治’不仅仅是不打药,更不是完全不‘治’,而是对绿地生境进行系统管理、系统调控,并通过跟踪土壤、水质等常态指标,对土壤进行修复改良,加强对病虫害日常监测,不断提高植物生长活力和土壤活力,让植物生长更好,让生态系统更健康、更稳定。

 


本文视频、图片:黄尖尖 摄制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