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沪上首次工运文化定向寻访活动举行,带你走进“工人记忆”
分享至:
 (1)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17-04-26 17:24
摘要:一早,来自普陀区各行各业的30支队伍、共计300名参赛职工,从长寿公园出发,循着三条路线行进,到达顾正红纪念馆、上海纺织博物馆、宜昌路救火会大楼旧址等7个历史文化建筑点。

作为上海工人运动发源地的普陀区,是上海开埠后建立近代工业最早、产业工人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区内留存许多工人革命运动遗址。今天区总工会和长寿街道一起举办了一场普陀工运文化定向寻访活动,以此作为“普工英”职工文体艺术节的序幕。

一早,来自普陀区各行各业的30支队伍、共计300名参赛职工,从长寿公园出发,循着三条路线行进,到达顾正红纪念馆、上海纺织博物馆、宜昌路救火会大楼旧址等7个历史文化建筑点。一路上,每个人都完成了不少寻访任务,包括回答与工运文化和创建文明城区相关的提问、参与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的互动游戏以及沿途进行创城宣传等等,这是沪上首次举办的以工运文化为主题的定向寻访活动。

活动启动仪式上,还成立了以五届全国劳模徐虎为团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朱雪芹为副团长的“普陀劳模创城巡访团”,今后,巡访团还将深入园区、企业、社区大力宣传普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引导广大职工投入善德普陀、同心家园建设。

 

记者也跟随参赛者的脚步,一起走进那些有故事的历史文化建筑点:

 

澳门路上曾经集中了一批中资及外资厂房,保留了一批历史遗迹。顾正红烈士殉难处和申九“二•二”斗争纪念地点均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没有当时的实体建筑留存,但为纪念这些历史事件,现已在原址上建造了顾正红纪念馆和上海纺织博物馆作为展示。

纺织博物馆

顾正红原是一名日资内外棉七厂的工人,在中共地下党开设的补习学校中接触到先进思想,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日本资本家撕毁与工人达成的协议并借故停工,顾正红率领工人冲进工厂与日方评理,惨遭日方枪击英勇牺牲,也点燃了“五卅运动”的导火索。解放后,这里成为国棉二厂,1959年5月,在顾正红殉难处以北的广场塑立了顾正红烈士像,题词“顾正红烈士精神不死”,并设置厂史陈列室介绍顾正红烈士斗争史迹。国棉二厂关停后,2008年5月30日五卅运动83周年纪念日,顾正红纪念馆在其殉难处原址建成开放。

顾正红烈士像塑立在顾正红殉难处以北的广场上,并题词“顾正红烈士精神不死”

 

申九“二•二”斗争纪念地点则位于原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址内。1948年初,申九工人为改善福利举行罢工,2月2日遭国民党政府军警武装镇压,史称“二•二惨案”。上世纪90年代,随着纺织行业不景气,申新九厂宣告关停。建成于1933年的厂房大部分被拆除,建成了上海纺织博物馆,另外有一部分职工宿舍旧址被保留了下来,目前作为上海纺织集团的办公楼,不对外开放。有兴趣的访客则可以走进纺织博物馆,了解纺织历史。

 

作为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的澳门路660弄,是一片日本近代集合式住宅。旧时长寿地区的纺织行业尤为发达,日资内外棉株式会社也在此占据着不小规模,为了解决日侨管理人员的住宿需求,内外棉株式会社于上世纪20年代在这里建造了一片日式的花园里弄。这片集合式住宅和洋折衷,外观是简化的西方样式,内部的布局和装饰却具有明显的日本传统特征。黄墙红瓦的二层小楼,以及栽种各种绿植的庭院,漫步其中别具情调。

澳门路日式住宅外观是简化的西方样式,内部布局和装饰却具有明显的日本传统特征

 

长寿路170号,一栋粉红色石库门建筑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尤其显眼。这里是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它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普陀人的出生地。洋房建于1927年,最初是米商兼建筑商潘源泰的宅邸,后来成了民国时期第一个全国性的专以救济妇孺为目的的新型慈善救济组织——中国妇孺救济会的医院。1950年,这里由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接管。次年,宋庆龄荣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并将10万卢布奖金捐赠给了中国福利会,作为妇幼保健院的筹建资金。于是,中国福利院在胶州路妇幼保健站和沪西女工保健站的基础上,选址此楼,成立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并于1952年3月8日开放。1956年保健院迁址徐家汇,这才改作了区妇婴保健院。

 

宜昌路216号有一座宜昌路救火会大楼旧址。1932年,由日商集资、公共租界工部局在苏州河边建造了这个大楼,由兼作办公、住宿和车库用的四层大楼(后局部加盖为六层)和火警瞭望塔两部分构成,为现代派风格,瞭望塔高40余米,顶部有八角形敞亭。至今,该大楼车库和部分楼层仍为消防队使用,守卫着周边地区的消防安全。

宜昌路救火会

 

长寿地区曾有过许多工人学习、组织工会活动的场所,许多旧址虽已不复存在,但属于普陀的“工会记忆”依然留存着。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旧址的原址在安远路62弄178-180号,1920年秋,共产党人李启汉在此开办了上海工人第一补习学校,即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该校先后有工人学员一二十名,成为沪西第一批革命火种。由于学校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反感,于1921年秋被租界巡捕房查封。

 

原址安远路278-280号的沪西工友俱乐部遗址,建造于1924年9月。在中共中央委员、工运负责人项英指导下,沪西工友俱乐部选择在公共租界西区边缘、工人集聚的德昌里成立,一批中共领导人经常到俱乐部讲课。

 

原址潘家湾路227弄19-22号的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遗址,如今位于远景路801号。1925年初,沪西工友俱乐部由安远路迁至潘家湾路227弄19-22号三德里,当年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在杨树浦、引翔港、浦东、虹镇、沪西分别设立办事处,沪西办事处便设在这里,并改称第四办事处,直到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查封。1925年5月,顾正红烈士牺牲后也曾停尸于此,作为追悼集会场所。三德里前有一块空地,俗称潭子湾荒场,也常被用作召开群众大会的会场。进入21世纪,纪念场所移建于远景路801号中远实验学校内,塑五卅运动浮雕纪念像,并立碑纪念。

虽然位于潘家湾路的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遗址现已无存,但附近的中远试验学校内仍建有纪念场所,并教育着一代代学子

 

图片来源:普陀区提供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