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同为影视人,你能像杨洁那样打造经典吗
分享至:
 (1)
 (1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鲁民 2017-04-27 07:37
摘要:当今影视艺术从业者为数不少,但其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把它当饭碗固然不错,能视为终身的事业者,则是让人刮目的境界。当然,还是有一些“艺术混混”,总是在最有利益之处搅浑水,也每每喊着“出巨作”的口号而粗制滥造所谓“爆款”。

我国首部神话电视连续剧、1986版《西游记》的总导演杨洁先生驾鹤西去。人们除了对她表示深切怀念、对其艺术成就高度评价外,还围绕“今天如何拍出艺术经典”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86版《西游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制作精美,寓意深刻,老少咸宜,久播不衰。平心而论,虽然如今每年有几百部电影、几万集电视剧上映播出,但能称得上经典的作品又有几部?答案恐怕不能不令专业人士感到汗颜。而今影视制作方方面面的条件,比86版《西游记》拍摄时强太多了,要资金、要人才、要技术,都比杨洁导演那时候拍片丰饶宽裕得多,可为什么就极少能看到86版《西游记》那样的经典呢?笔者以为,关键是我们现在的电影人、电视人既缺少杨洁那一代导演的“经典意识”,即一部影视剧,从头到尾每个环节都用经典的标准来严格要求,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又缺乏为了打造经典的职业精神,我们能像杨洁那一代导演那样苦心孤诣,殚精竭虑,为了经典衣带渐宽终不悔吗?  

 

要打造当代的银幕、荧屏经典,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不行。《西游记》导演带头,演职人员全身心投入,整个团队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一干就是6年。杨洁导演和当摄影的丈夫每天泡在剧组,12岁的女儿因缺人照料而一度饥一顿饱一顿,他们心疼,但没有放弃艺术选择。剧组演员也个个竭尽全力,除了高水平创造性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还在剧组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担当道具搬运等重活苦活,毫无怨言,也没有对利益的算计心。不像现在一些演员,跨演几个剧组司空见惯,演戏靠替身、不愿背台词见怪不怪,要指望从他们这里出经典,岂非异想天开?

 

 

要创造这个时代的经典,哪能没有精湛的艺术水准?一部经典作品就是一座艺术丰碑,牵涉品质的各方面都不能有短板,因为它就是各个分项艺术的高标准合成。86版《西游记》的大获成功,首先是得益于高水准的剧本,编剧数易其稿反复修改打磨,导演和演员也见仁见智、群策群力。其次是精选最合适的演员,不拘名头大小,不看关系远近,把最优秀、最适合角色的演员选进剧组,结果就是剧中角色几乎个个出彩。再次是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照明等都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来要求,画面美不胜收,音乐动人而富新意,主题曲成了久唱不衰的经典曲目。 

 

出精品出经典,要有大胆的创新意识。一部艺术作品之所以被视为经典,往往离不开在同一题材、同一样式中凸显创造性,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并具有领先示范的意义。为了出新出彩,86版《西游记》走出摄影棚,到人迹罕至的外景地拍摄,杨洁亲自选点,不惧艰险,有一次甚至差点坠崖;为了“腾云驾雾”,剧组专程带人到我国香港取经,开内地影视剧“吊威亚”拍摄之先河;为了取得特别的音响效果,剧组首次在电视剧里力排众议使用电子音乐,还在资金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坚持进口美国设备学习特技合成,这些举动在当时都是“吃蟹”之举。 

 

 

除了艺术准备之外,经典的诞生还离不开献身艺术的虔诚态度。当今影视艺术从业者为数不少,但其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把它当饭碗固然不错,能视为终身的事业者,则是让人刮目的境界。当然,还是有一些“艺术混混”,总是在最有利益之处搅浑水,也每每喊着“出巨作”的口号而粗制滥造所谓“爆款”。态度不同,效果自然就不同,你不捧出一颗诚心,热闹表象之后,观众自然看得出破绽。尼采说:“凡一切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书。”86版《西游记》就是以杨洁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们奉献的泣血之作,它成为魅力永存的不朽经典,是千锤百炼,是甘苦自知,是不断精进,是毫不苟且。  

 

如果当今的影视工作者能见贤思齐,从逝去的杨洁身上,读到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追求经典的意识与业精于诚的艺术态度,那么,假以过硬的艺术、技术实力,经典的问世,终归就是个时间问题。


本文组稿、编辑:伍斌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腾讯网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