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当前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劳动幸福观
分享至:
 (1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小佳 2017-04-22 06:41
摘要:虽然当前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不能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和观念,否则将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什么才能使人感到幸福?近年来,关于幸福的问题屡屡引发公众的热议。

 

 

日前,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关于劳动的哲学、伦理学及跨学科高端学术论坛”上,有学者对于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劳动才最能使人感到幸福。

 

 

这次论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十余家学术报刊的代表共计120 余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劳动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全面而深入的跨学科探讨,所涉及的劳动问题十分广泛,除了劳动幸福观问题之外,还谈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劳动观、马克思的人学构建、尊重劳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劳动异化与劳动解放及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正义与社会分配公平、劳动至上与工匠精神、劳动与腐败、互联网及现代科技发展与劳动价值反思,等等。

 

 

当前,有一些年轻人不愿劳动,特别是不愿进行体力劳动,倾向于通过其他非劳动的形式例如“啃老”获得金钱和享受,认为后者才是获得幸福的途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杨燕华表示,这其实是一种对幸福的误读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传统西方幸福观主要有两种路向,即感性主义幸福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分别强调人的自然欲望和理性。马克思倡导劳动幸福观,通过劳动使幸福置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中,从而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当前,社会上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幸福观倾向。应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尊重劳动、参与劳动、享受劳动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

 

 

杨燕华表示,劳动才是获取幸福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唯一途径,才是自身发展和本质实现的活动。虽然当前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不能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和观念,否则将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要积极引导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人参与劳动,让他们在劳动奉献和劳动创造中体会快乐和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悟到幸福的真正内涵。

 

 

在杨燕华看来,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劳动的强制性、生存目的性越来越淡化,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可能享受劳动、享受生活。此时,就应该更好地享受劳动,让劳动成为实现自我、创造价值的手段。唯如此,劳动才不会成为负担,而成为快乐的源泉和生命的乐趣,在劳动过程中,在创造“物”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人”的主体力量的增强。为此需要树立三个观念:培养尊重劳动的观念,树立参与劳动的观念,树立享受劳动的观念。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何云峰认为,今天,特别要提出劳动对人的重要价值。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社会一切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的终极来源。他认为,跟人的发展一样,劳动本身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劳动的历史发展,恰恰体现的是人与劳动关系的发展,标志着人的解放的历史性和发展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逐渐摆脱某些奴役而将劳动变成一种以谋生关系为主要特征的过程。而当人类消灭了主要的奴役劳动,并超越了谋生劳动之后,体面劳动的实现和为自由劳动作准备,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现在很多人会讨论体面劳动,但也对体面劳动存有误解。实际上,体面劳动不是以私有财产和特权的获得作为标准所实现的少数人的体面,而是占社会成员大多数劳动者群体的体面。真正的体面劳动所体现的是对人的本质的尊重,而不是将人仅仅作为工具和手段。

 

 

何云峰表示,既然人的一切权利都是劳动所赋予的,由劳动所保障并通过劳动得以体现的,因此,在现实层面上就必须树立尊重劳动的基本价值共识。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有几个方面特别值得重视,这包括,迫切需要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风尚,改正社会对劳动态度的不正确趋向,使人们普遍树立劳动幸福的观念,提升劳动者的劳动幸福感。而尊重劳动的前提,是要遵守三个最基本的劳动法则:因劳称义、劳动权利、劳动价值。

 

 

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重构了社会的组织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企业作为单纯的经济经营实体、单纯的“此岸”,并不意味着它只是支付给劳动者货币报酬而让劳动者在其他场合、在“彼岸”自行发展其生命活动。社会主义即使在其初级阶段,仍然要注重在劳动过程本身之中与劳动者生命活动展现相结合。这种结合,包括使劳动者的社会人格得以养成和发展,例如,其对劳动本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培养,其科学知识技能的提升,其社会交往的推动和“文明社交方式”的塑造,等等

 

 

陈学明认为,不能离开国情谈论劳动以及劳动与人的解放的关系,而这个最大的国情就是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今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的解放可以从如下五个紧密相关的方面加以实现:第一,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地利用资本因素和原则,但不使劳动力成为纯粹的商品,不使劳动者充当纯粹受资本的雇佣和剥削对象。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劳动力和劳动岗位的动态平衡中,在劳动生产过程的扩大中,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同劳动者物质利益的满足与发展的有机统一。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使得劳动者在匹配了相应的劳动岗位之后,进而促使劳动任务、劳动过程与其自身生命活动的积极展现相结合。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适当的公有制形式和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劳动者作为劳动过程、劳动经济组织的主人翁地位。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不断促进劳动者之间的联合关系的形成。

 

 

上海大学教授王天恩则表示,从创新的视角观察劳动,特别应当重视信息流动以及信息生态环境的建设王天恩认为,信息文明时代涌现的创客,就是创造性劳动最具典型性的代表之一。创客的劳动不仅是创造性劳动,而且是日益表现为人的自由发展的劳动,更是一种具有共享性质的劳动。中国的发展不光是经济的发展,还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文化。而在信息文明时代,无论物质生产还是思想生产,归根结底靠的都是民族的创造力。在此背景下,怎么能够创造一个不断解放创造力的信息生态环境,一个有利于劳动者创新性活动、有利于创造力解放和发挥发展的信息生态环境,是关于我们民族命运和未来的问题。

 

 

(栏目主编:王珍,编辑:李小佳,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