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新科普|激素水果怎么吃才安全?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韩飞 2017-04-19 17:30
摘要:买回来的水果多在流水下清洗几遍,不要在水里泡着;最好放上一天再吃,一次不吃太多;尽量避免买尚未明显成熟的水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就是消费者口中的“植物激素”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大功臣。以香蕉为例,为便于长途运输,必须在它未成熟时采摘。等运到当地市场,如果任其自然成熟,库存成本就要大大增加,零售价也会高上去。为快速上市,必须喷洒乙烯利催熟。

古时候想吃一口远在天涯海角的水果有多难。现在多亏了催熟剂,普通消费者花很少的价钱,也能吃到海南、泰国、菲律宾甚至远至南美的香蕉。

 

除了催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很多……

 

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质上就是植物激素的类似物,有些则是抑制植物激素合成或是作用的物质,它们可以发挥类似植物激素的作用,或是改变植物对激素的响应,比如增强农作物抗逆性,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具有成本低、高收益、见效快三大优点。

 

为什么它们有此巨大作用?这要从植物激素讲起。

 

植物激素对植物极其重要,它们是植物生命系统的信使。植物不像动物有大脑,它们体内也没有神经元,必须靠植物激素来传递各种各样的生命信息。可以说,植物所有的生长,包括生根、发叶、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衰老和凋落,都离不开植物激素的居中调控。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八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以及油菜素内酯、独脚金内酯和茉莉素,它们各有各的作用。

 

比如细胞分裂素,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和生长。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

 

每一个大类下面多有许多成员,它们彼此结构相似,作用也相似。是不是结构相似,作用就相似?是的,激素分子靠独特的结构被细胞的受体识别。

 

简单说,激素信使带着信来到细胞城门下,被对应的看门人认出来。信随后被转交给看门人,然后经不同部门、大小官员,一路呈递到金銮殿——细胞核中。在那里,信件被处理,最终一条条诏令由此发布,去具体调控植物的各种生长。

 

这套信息系统很早就被人类破译了,那为什么不可以为己所用呢?于是人类就合成了各种各样激素的类似物,看看会不会有同样的生长调节效果。

 

结果很喜人,葡萄施加了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如氯吡脲,便长成了巨峰葡萄,硕果累累。香蕉喷洒了乙烯释放剂,如乙烯利,便由青转黄,金光灿灿。

 

这些调节剂对人体有毒吗?

有毒的定义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比如损伤免疫系统,另一个是扰乱人体正常发育,比如导致女童性早熟。

先说结论:目前市面上公开销售、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果在法定浓度范围内并合法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原因如下:第一,一般而言,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类不起作用。人类细胞城门楼上是另外一套交流系统,无法识别它们;第二,但它们中的一小部分,确实会发挥类似动物激素的作用,生理学上管这叫做激素样作用。比如大豆次黄酮,就有一点点动物雌激素样作用。最新权威研究表明,乳腺癌病人多吃豆类食物将有助于延长存活时间,就是拜大豆次黄酮所赐。第三,至于哪种有毒害,在什么情况下毒害才存在,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乙烯利和氯吡脲是两种最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国标GB2763规定乙烯利在香蕉、菠萝、猕猴桃、荔枝的残留量均不得超过2mg/Kg。这个标准是很高的,欧盟关于棉籽上乙烯利残留的规定也是2mg/Kg。正常情况下,乙烯利被植物吸收后,在细胞液的作用下缓慢放出乙烯气体,它的半衰期很短,容易降解,所以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一些果农用乙烯利跟玩似的,安全隐患很大。有些商贩根本不管乙烯利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上市头一晚还在给香蕉喷洒大量乙烯利。过量乙烯利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和激素样作用,轻则造成消化道溃疡,减损动物免疫功能,重则损伤生殖系统。200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过量乙烯利甚至有致癌和致畸作用。

 

至于乙烯利与儿童性早熟的关系,问题比较复杂。性早熟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吃太多动物源补品、含微量元素锌高的食品或塑料包装的零食等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团队在2011年做过反季节水果与女童性早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吃太多春天早上市的芒果、草莓、樱桃、甜橙,以及夏天早上市的桃子,确实有可能导致女童性早熟。

再说氯吡脲,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膨大剂或膨果剂,是一种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类似于细胞分裂素的活性,可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长大,最终使果实膨大,效果比6-BA要高上几十倍。

 

国标GB2763-2014规定,氯吡脲在葡萄和猕猴桃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05mg/Kg。这个标准在国际上属于中等水平,与欧盟、韩国相当,比日本更严格。然而,该标准覆盖的蔬果种类还是太少,监管部门即使有心,也无法依据此标准对草莓等水果中的氯吡脲残留量进行监管。

 

但只要遵循严格的安全间隔期就没问题。猕猴桃、枇杷、葡萄的安全间隔期不得少于30天,西瓜的不得少于40天,草莓的不得少于7天。去年云南省质量标准与检测部门自行对昆明市场上的草莓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施洒7天后采摘的草莓,上面残留的氯吡脲是极少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浙江农药检定所对枇杷进行检测,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问题,国家已经着手解决。去年底,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起草的《植物源性食品中氯吡脲残留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意见稿通过了审定。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凡按国家标准规范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人畜无害;

 

第二、但实际上,国家检验标准尚不完整,一些水果公司收购果农或生产基地的水果时,并不检测植物激素残留量,部分地区的农业检测部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部分果农商贩违规使用乙烯利等,这都将造成激素水果的安全隐患;

 

第三、我们可以做的:买回来的水果多在流水下清洗几遍,不要在水里泡着;最好放上一天再吃,一次不吃太多;尽量避免买尚未明显成熟的水果。

 

作者单位: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