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从“见不得人”到被赞“了不起” ,申城创业者因何得以实现“华丽转身”
分享至:
 (4)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17-03-25 06:00
摘要:如今在上海,每100位年龄在16-64岁的成年人中,参与创业活动的大约就有12人,而在未来一年内有创业打算的人,则超过15人。2016年,上海平均每位创业者可带动就业岗位8.8个。

 

在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举办的创业指导活动上,金川正向年轻人提供建议。2008年,他从3人小团队起步创业,如今,他的公司已壮大到30多人,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一直受到人社部门政策服务支持的金川,在企业发展步入正轨后,欣然加入了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这些年轻人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但他们更加幸运。”

 

如他所言,这些年来,创业者们普遍感受到:上海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了。“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业已形成,2016年,上海市民的整体创业活动率达到了11.9%。

 

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也已逐渐显现,在扩大和稳定就业岗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三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和创业型城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2012-2016年,全市帮扶引领成功创业5.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8.8万人。去年,平均每位创业者带动就业岗位8.8个,相比2012年的6.8个增长了30%。

 

政策托举,实现“四两拨千斤”

 

手机贷是国内首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流程线上网络信贷APP之一,可在创业之初,十多人的小团队,只能蜗居在一间小小的地下室中,创始人俞亮回忆:“冬天有老鼠,夏天有蟑螂,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很快,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主动抛出“绣球”,提供免费场地和服务。

 

钱和地,几乎是每个创业者必须翻过的两座“大山”,上海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扶持政策措施,从创业前到初创期,再到项目走向成熟,在创业者每一步的前行路上,一双无形的政策之手,都时刻相伴身边、倾力扶持。

 

目前,本市户籍创业者以及本市高校毕业35岁以下非本市户籍创业者,可根据需求申请个人最高50万、企业最高200万的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的政策支持。2016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5亿元,同比增长40.4%,发放贴息1851万元,同比增长58.2%。

 

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招用人员,还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险费补贴。2016年,全市共发放初创期社会保险费补贴2509万元,一定程度上为初创企业减少了用人成本支出。

 

站在北外滩办公楼15楼的窗边,俞亮告诉记者,他们办公的1300平方米楼面,享受到了虹口区给予的每天每平方米2.5元的房租补贴。在场地扶持方面,上海积极挖掘闲置资产,开发了一批创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注册经营场所,对于自行落实创业经营场地的创业者则给予房租补贴。在新址,俞亮的公司很快发展壮大。自2013年上线以来,已累积用户逾千万,带动就业近500人。

 

“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创造就业机会,更能够促进高质量的就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杨永华,将之比喻为“四两拨千斤”。

 

多元服务,打造“创业生态圈”

 

近年来,在不断完善创业鼓励政策的同时,上海还不断提升公共创业服务能级,拓展公共创业服务新领域,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加强与各类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培训咨询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对接。目前,本市各类创业服务专业机构已超过2万家,全市经认定的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已达89家,各种形式的众创空间数量也已突破500个,校区、园区、社区,都成为了创业的新沃土,也成为了服务的新阵地。

 

去年,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28家高校挂牌成立了高校创业指导站,支持高校与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合作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促进高校整合校内外各方资源,服务大学生创业群体。

 

2013年,刚刚从上理工毕业的蒋公宝选择了创业,想要成立一家以从事活动执行为主的校园营销公司,虽说大学期间已积累了不少社团经验,真枪实干开公司,蒋公宝心里还是有些没底,急需指点的他想到了几个月前曾来学校进行宣讲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已成立了17年,全市600多位创业专家志愿者累计已提供各类咨询指导达46万人次,帮扶成功创业超过10万人。

 

“简直感觉像是天上掉馅饼了!这些老师们和我们创业者非亲非故,却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经专家建议和介绍,蒋公宝很快申请到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30万元无息贷款,并入驻杨浦区的延吉大学生创业园, “以前一直觉得想要申请创业扶持是很难的事情,一定要非常‘高大上’、‘高精尖’的项目才可能成功。”

 

让他感到暖心的还远不止这些,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来自社会的关怀从未停止。2015年底,“海纳百创”公共创业服务平台成立,通过市区联手、整合调动各方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互动的创业主题服务活动,为创业者与创业服务机构搭建了资源共享的平台,已策划组织实施了350余场创业主题活动,覆盖50多所高校、100多家孵化基地、200多个社区。蒋公宝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公司成立初期的一些活动策划、布展宣传订单,几乎都来自平台的支持:“现在每天都会查看推送的信息,一来是寻找合作的机会,二来更是要向其他成功者‘取经’。”

 

通过整合资源,多元的服务主体共同发力,创业者多层次、多元化且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得到了满足,一个覆盖全方位、全流程服务链的“创业生态圈”,已在上海形成。

 

氛围渐浓,创业被赞“了不起”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2年以来,全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1%-4.2%。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的背后,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功不可没,而创业活动的日趋活跃,离不开火热的创业氛围。

 

“宝哥创业了啊!”“你们创业者真了不起!”如今回学校,蒋公宝从学弟学妹们口中听到的,早已不同往昔,“以前真不好意思说自己创业去了,见不得人,别人都觉得是不务正业。”说起自己的公司,他的脸上始终挂着自豪:“去年营业额4200万,今年定个小目标——1个亿!”

 

从最初10人的“小团体”,到今天112人的“大家庭”,这个几乎全是“90后”的公司,帮助不少毕业生完成了从课堂到办公桌的跨越。看到体育特长生刘宇的成绩单,辅导员和招工单位都只能无奈摇头,他自己也感到困扰。加入蒋公宝的团队后,他却很快凭借阳光外向的性格在品牌推广工作上闯出了名堂,一年就拉来了1000多万元的项目。

 

“在我看来,氛围的改善可能比补贴更鼓舞人心。”这些年里,蒋公宝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社会对创业者看法的转变。

 

环境优化与观念转变,带来的是创业人数的提升。据统计,2016年,上海市民的整体创业活动率达到了11.9%,意向创业活动率为15.2%,相比2012年的8.6%和12.3%有了一定提升。这意味着,如今在上海,每100位年龄在16-64岁的成年人中,参与创业活动的大约就有12人,而在未来一年内有创业打算的人,则超过15人。

 

上海理工大学创业指导站的负责人黄志强发现,这些年,项目经费和几年前相比翻了一番,学生们的创业热情正日益增强,“关注和投身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家长们也更加放心了。”他透露,去年全校毕业生中逾百人选择创业,而在5年前,敢于投身创业浪潮的学生还不足30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接下来,上海将结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实际,以完成第三轮鼓励创业行动计划工作任务为目标,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政策落实,进一步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和效率,改善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题图由蒋公宝提供,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