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世界水日,滨江居民许下心愿:期待大闸蟹重回黄浦江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吴梅 2017-03-22 15:56
摘要: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徐汇”之名更是承载着“徐徐清流汇浦江”的美好愿景。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是“中国水周”首日。今天上午,来自上海徐汇、黄浦两区的200余名志愿者聚集在徐汇滨江规划展示中心,开展“我的城市我的河”主题宣传活动。

 

家住龙华港附近的居民黄颖方在活动现场告诉记者,小时候黄浦江周边的河水又清又澈,河里时常能见到活蹦乱跳的鱼儿,每到潮汛,自己和小伙伴还会到黄浦江边捡大闸蟹,留下了许多儿时美好的回忆。“然而,随着工业发展,水渐渐不再清澈,大闸蟹开始不见踪影,河流失去了往日的美丽……”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徐汇”之名更是承载着“徐徐清流汇浦江”的美好愿景。徐汇区建交委副主任徐槟表示,徐汇紧邻黄浦江,水网密布,共有42条河道,总长67公里。2016年,徐汇以上海全市“五违四必”整治为契机,拆除河岸违建100多处,封堵河道违规排污口超过40处。相关街镇和部门通过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完成了春申港、三友河2条黑臭水体的治理,积存多年的河道黑臭得以消除。

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7)》,2014年以来上海水质总体稳中趋好,但地表水质总体仍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2015年上海全市水环境质量考核水质达标率仅46.6%,中心城区水质逊于郊区。同时,上海城镇化率已达89.6%,远高于全国54.77%这一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大量导入积聚,使得废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但污水处理能力却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等规模城市。

 

因此,在2015年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基础上,建立水环境“质量-容量-总量”的内在耦合关系,形成“水源地-供水-排水-治污-回用”的综合管理体系,从源头阻断污染成为上海提升河道水质的关键。但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临河而建的构筑物多,河床硬化现象突出,加之引调水源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沉积显著,沿河生活垃圾倾倒又屡见不鲜,无疑都加剧了河道污染负荷和淤积程度。

去年起,徐汇在康健街道、长桥街道、田林街道等地试点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利用岸带修复、生态净化、人工增氧等“三步走”方式,首先对原有硬化河岸进行改造,通过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强化水体污染治理效果。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种植等技术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通过生态系统恢复与系统构建,持续去除水体污染物,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和景观。最后,利用跌水、喷泉、射流等各类曝气形式,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加大区域水体流动。

徐槟表示,经过近半年的整治,包括徐汇在内的上海中心城区水质均有所提升,但社会对生态水系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破坏河道堤防、污染河道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在活动现场,200余名志愿者沿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途径徐汇滨江规划展示中心、海事塔、丰谷路广场等地标徒步近4公里,以实际行动向市民倡议:保护母亲河,向污染河道的行为说“不”。

 

同时,在漕河泾港,徐汇水务工作人员还现场种植了香菇草、昌蒲等水生植物。徐汇区市政和水务管理署署长沈秀观介绍,根据不同河道的景观需求,徐汇正通过采用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等生态净化手段,改善水环境和河道水面景观。

 

“城市内每一条河流都是鲜活的生命体,就像流淌在人体内的血管,必须加倍呵护,才能保证城市运行的畅达。” 黄颖方说,看到现在上海全市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河长”,黄浦江两岸的工厂码头逐渐被美术馆、公共绿地、亲水步道取代,相信通过一系列治理工程,有一天“大闸蟹和鱼儿会重回黄浦江”。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徐汇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及黄浦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

 


本文供图:徐汇区政府、吴梅 摄(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