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世界睡眠日】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能“一觉到天亮”
分享至:
 (12)
 (1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尼 李洪兴 2017-03-21 06:42
摘要:8小时睡眠离我们还有多远?睡到自然醒何时不再奢侈?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这些问题再度引发人们关注。

加班熬夜、睡前刷手机、入眠困难……在当下中国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成为睡不够、睡不好的“特困生”,一线城市更是“缺觉重灾区”。

8小时睡眠离我们还有多远?睡到自然醒何时不再奢侈?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这些问题再度引发人们关注。

《2017年中国网民失眠地图》调研结果显示:近80%参与者曾有失眠经历,其中上海、广州比例最高,长沙、北京、深圳紧随其后。

  

失眠地图上的中国年轻人

每天在地铁上昏昏欲睡、哈欠连天,晚上倒在床上却难以入睡,这是北京白领李驰的生活常态。34岁的他现在是北京一家外企的职员,相比于加薪升职,如今,他更希望自己每天能早点下班睡个好觉。

“一天睡够8小时是奢望,在单位经常加班到10点以后,躺在床上已经是12点,感觉整个人都木了,又不能马上睡着。”李驰对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说,自己已经记不清上次睡到自然醒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因为加班,他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只有5小时。

在上海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何雅珍面临类似的困扰。

“上了一天班,回家躺在床上很累,但就是不想睡,刷刷手机就到12点以后了,几乎每天如此。”何雅珍说。

李驰与何雅珍都不过是众多中国年轻人的一个缩影。

近期一份反映中国人失眠状况的“失眠地图”走红网络,这份名为《2017年中国网民失眠地图》的调查报告显示,来自全国362个城市的8567份有效问卷中,近八成的参与者曾有失眠经历,其中上海占比最高,达87.76%,广州、长沙、北京、深圳等城市紧随其后,一线城市成为 “缺觉重灾区”。

而另一份由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给出的结果也不乐观——在近6万10岁至45岁的被调查者中,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其中超过13%的人甚至感觉处在痛苦状态,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整体状况不错。

资料图:重庆某景区工作人员戴着“世界睡眠日”面具。 杨孝勇 摄

  

是什么夺走了我们的睡眠?

李驰说,“没时间睡觉”是最主要的原因。但对于在北京当公务员的28岁女孩杨淼来说,失眠更多是来自于精神上的压力。

“平时工作突发情况比较多,搞得自己很紧张,睡不好。好不容易盼到休息日,晚上会忍不住熬夜,早上6点钟又自动醒来了。”杨淼说,好像永远有什么事在催着自己一样,不能踏实睡觉。

杨淼的遭遇并非个例,《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显示,六成以上的受访者会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工作。即便加班完成了工作,他们依然不会选择睡觉,而是东翻西看,患有严重的“晚睡拖延症”,迟迟不愿意送走这一天。

此外,中国睡眠研究会工作人员认为,除了压力、焦虑、情绪低落等因素外,电子产品也是偷走中国青年睡眠的帮凶。

调查显示,93%的受访者睡前玩手机,一些平时很关注美容阅读内容的人群,凌晨2点时手机依然保持着非常活跃的状态。

“我知道这样挺无聊的,但晚上就是舍不得放下手机,晚饭后就开始玩手机,追剧、聊微信,不知不觉就到12点。”作为一名“手机依赖症”受害者,北京白领陈晶告诉记者,这几年,自己平均每晚耗费在手机上的时间都接近2个小时。

 

2017年3月20日,世界睡眠日前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义诊活动。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失眠究竟有多恐怖?

2015年,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睡眠指导建议——新生儿每天睡14至17小时,3至5岁儿童睡10至13小时,6至13岁学龄儿童睡9至11小时,14至17岁青少年睡8至10小时,成年人睡7至9小时,65岁以上老人睡7至8小时。

以上述标准来衡量,包括李驰在内的很多人睡眠不达标。

《2017年中国网民失眠地图》调查显示,调研参与者中有31.84%的网民表示会有短时间出现白天昏昏沉沉没精神,晚上却又精神睡不着。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玉平看来,这属于偶发性失眠的表现,而偶发性失眠属于急性失眠,会导致次日注意力下降、容易激动、疲劳乏力等症状,有可能增加交通意外,工伤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如果急性、偶发性失眠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失眠进而出现躯体疾病。

“失眠最主要影响白天功能,出现乏力、困倦等,而长期慢性失眠会引起心脑血管合并症,造成冠心病发病率高、高血压等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董霄松对中新网记者解释说。

 

拿什么拯救我们的睡眠?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对14个国家和地区25916名就诊的病人进行的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

“睡个好觉”对于很多人来说已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失眠地图上的我们又该如何拯救自己的睡眠?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曲姗看来,改善睡眠质量的措施无非简单两点——建立良好、科学的作息时间;发现持久的睡眠障碍及时到正规机构就诊。

她表示,由于引起失眠的因素也很多,如肿瘤、甲亢、药物反应、吸食毒品等,所以出现失眠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患者可以先到神经内科或者睡眠科等确定导致失眠的病因,如器质性病变被排除,就要考虑去精神心理科就诊,必要时要进行药物治疗。

不过,相信对于不少缺觉的年轻人来说,拯救睡眠的最好方式或许是从放下手机、早点上床睡觉开始。(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新闻链接】

用睡眠调整好生活的呼吸

 

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让精神和心灵都找到歇脚的港湾;幸福生活既是物质层面的改善,更是身体强健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3月2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对近6万人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能“一觉到天亮”,而76%的人表示入睡困难。“你睡得还好吗”,这样一句日常问候,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在漫漫长夜的难题,也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人的一生约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生命再生产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睡眠,就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对健康而言,睡眠与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样重要。放在以前,人们常认为失眠是一个隐私问题,说出来会被人认为“有心事”,因此往往羞于启齿。在睡眠日把睡眠作为一个“公共议题”,这本身就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提升,而当很多人都遭遇失眠的困扰,就说明睡眠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现象。

相较于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非线性的“与时作息”。不能睡的人,正在熬夜赶着明天要交的工作任务;不想睡的人,还沉溺于打电子游戏或刷朋友圈的兴奋之中;睡不着的人,也许在盘算着房价涨得太快又将失去购房机会。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生活习惯不健康……如果说现代生活方式把作息时间冲击得支离破碎,那又如何指望睡眠像驯化的动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说明,失眠有生理性、身体性的原因,往深层看,更是生活习惯、社会焦虑和生活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睡眠打开了一扇观察现代人生存现状的窗户。在调查人群中,创业人群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竞争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更会加剧焦虑;有91%的受访者表示,“睡了却依然疲惫”。现代人在享受现代化红利的同时,也承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感觉身体被掏空”成为网络流行语,“亚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担忧,而“累”则曾经当选为年度汉字……这些问题与睡眠问题一道,折射出现代人生活的另一面:在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和心灵还需要得到安抚和安放。

习近平总书记曾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这段话戳中了无数人心里的柔软地带,也在倡导着一种健康的睡眠文化和生活方式。拯救我们的睡眠,同样需要有这种“外在的从容不迫”。在时代高歌猛进的步伐中,应该为自己找到一个调整呼吸的节奏,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让精神和心灵都找到歇脚的港湾。毕竟,幸福生活既是物质层面的改善,更是身体强健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名画《夜与眠》中,希腊夜神尼克斯盘旋在灰蒙蒙的天空,手挽着儿子睡眠之神许普诺斯,那是人类进入睡眠的时刻。今天,我们在奋力追求美好生活,更不能单方面追求物质而丢掉了睡眠、错过了健康。有人说,文明,就是停下来、等一等。与睡神邂逅,我们何妨停下匆忙的脚步,跟随生命的律动?

 

(本文来源:中新网、人民日报;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内文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