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在场 > 文章详情
古人过个“春分”,风花雪月全有了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彰 2017-03-20 18:12
摘要:今天是春分,上海正值春雨绵绵。是不是略觉扫兴?其实在古代,中国民间倒的确是盼望这天能有一场春雨的。民谚有云:“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也就是说,如果这一天是晴天,今年的庄稼都不会长得太好。

所以这一天的理想场景是:“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有雨、有客人、有春菜、有美酒、有诗文,便足以慰风尘。

 

先来看看春分的起源。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日子。最早的节气,只有二分和二至,这是利用土圭测量日影得出的结果。人们推算日影,发现春分日昼夜等长,随后昼渐长,夜渐短,春分日就好像是一个周期的开始,推动了阳气升腾的阀门。

 

春分日诞生的年代不确定,但至少在春秋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就有了,《左传·僖公五年》载:“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鲁僖公亲自到太庙报告朔日之后,便登上观察台去观察日影,而天文官员们则按照惯例作下记录,这就是“礼”。那到底要观察到什么,才算是好光景呢?

 

春分日的物侯是“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风候(对应花信)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所以,一要看到玄鸟(燕子)至,二要看到风吹海棠花开,才算是应了节。这一天开始,草木繁茂,鸟鸣声众且合,采摘白蒿的姑娘欢歌笑语,正应了《诗经·小雅·出车》所描写的“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看过了燕子,对君主来说,还有一件正事要做,那就是祭祀。唐诗中有不少描写春分日祭祀的,卢照龄写过一组诗《中和乐九章》,其中的第六首《歌储宫第六》写的是春分日祭祀郊禖的情景:

 

“波澄少海,景丽前星。高谋诞圣,甲观升灵。承规翠所,问寝瑶庭。宗儒侧席,问道横经。山宾皎皎,国胄青青。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所谓“郊禖”,是古人信奉的一种人类起源传说,大体是说某神女吞下了燕子生的蛋而受孕,从而繁衍了一个种族的意思。 在视生育为大事的古代,“郊禖”的传统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

 

李商隐也写过一首《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则是将春分日过成了狂欢节,一派盛大气象:

 

“辰象森罗正,句陈翊卫宽。鱼龙排百戏,剑佩俨千官。城禁将开晚,宫深欲曙难。月轮移枍诣,仙路下栏干。共贺高禖应,将陈寿酒欢。金星压芒角,银汉转波澜。王母来空阔,羲和上屈盘。凤凰传诏旨,獬廌冠朝端。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甘泉犹望幸,早晚冠呼韩。”

 

在民间,这一天同样用来追溯家族的开端。民间祭祖,是用不了太牢了,预备些春菜和祭肉,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再扫扫墓,墓要一座一座扫完,最迟要在清明结束。

 

春菜是新摘的野菜,春分日,家家户户外出挑菜,蔚为壮观,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有云:“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说的就是春分日的事。

 

与唐人诗句中的景色不同,宋人的春分日、郊禖祭总是伴着雪的。宋仁宗朝右谏议大夫王畴写过两首和郊禖有关的诗,两首都有雪。一首是《闻王景彝雪中禖祀还》:

 

“二月漫漫雪,斋宫夜寂寥。坛场祠乙鸟,桑柘响阴枭。履带春泥重,驹回广野骄。还批五色诏,池上踏琼瑶。”

 

另一首是《次韵景彝祀高禖书事》:

 

“闻说郊禖喜气翔,曾由乙卯命封商。今朝锺鼓登歌祀,何日熊罴作梦祥。扫雪野庐风凛凛,升坛公衮佩锵锵。君门赐胙予何有,不似矜夸凤沼傍。”

 

此外还有苏轼《癸丑春分后雪》的“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还有仲并的《画堂春》:“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这倒是从侧面印证了宋朝正值“气候小冰期”的假设。天气的确是冷了,下雪倒是无妨,只是可惜了郊禖祭时冻坏的牢牛和猪头。

 

如果说宋人写春的诗总会写到雪,那么宋人画的春,总要有雨,还总是将雨藏起来。郭熙的《早春图》画山泉汩汩、雾气笼罩,显然是刚经过一场雨。马远的《山径春行图》,连山径都隐藏在雾中,高士携琴童踏青,也是为了雨后的新绿吧,南宋宁宗杨皇后的题诗也好:“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赏这幅画,不妨配上窦唯去年的专辑《春分拾琴图》。

《山径春行图》

《春分拾琴图》专辑封面

 

最妙的还是《春游赋诗图卷》,春雨一过,旅人将伞抗在肩上。柳条飘拂,新竹摇曳,溪水潺湲,小桥连岸。路上有驮物的驴马,水中有渔归的小舟。古松下的案桌前,文人学子即兴赋诗,一人执笔而书,周旁还有妇人幼童嬉戏。山间泉源,小童在洗杯煮茶,该有的都有了。

《春游赋诗图卷》局部

 

为了这样的好天气,欧阳修专写了一阙《踏莎行》,但写着写着,反而不开心了:“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薛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这样好的天气,雨过天晴,新燕、百花、鹦鹉、庭院、歌声,什么都不缺,却有一件旧事涌上心头,“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又是为了什么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中图片来源于“中华珍宝馆”网站

栏目主编:章迪思

编辑邮箱:48056615@qq.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