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国研中心报告:转型的中国制造业向德国工业4.0借鉴什么?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樊江洪 2017-03-18 23:15
摘要:世界制造业强国都推出提升制造业水准的国家战略,包括德国工业4.0 、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上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改观。如何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值得借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德国博世集团17日在北京发布《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整体尚处于由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的阶段。不同行业、地区和企业间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能力存在巨大差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中国制造型企业在向智能制造的转型过程中,将呈现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整体处于由2.0向3.0过渡阶段

 

    《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称,根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的计算,2016年,中国制造信息化指数为36.9,对标工业4.0,正处于由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的阶段。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天津、上海和山东的智能制造水平处于第一梯队,得分均在47以上,最高的江苏为54.2,接近工业3.0水平。

    报告指出,制造业是主要经济体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但是,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改观。新的形势下,能否尽快提升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核心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转型的成败和大国崛起目标的顺利实现。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博世集团正式启动工业4.0研究项目。国研中心主任李伟和博世集团董事长邓纳尔担任项目总负责人。

 

    尚缺产业综合体和整体性体系支撑

 

    报告对照德国、美国在工业4.0方面的做法和理念,对中国制造业作了系统分析,认为中国制造业虽然成长起一批如华为、沈阳机床、海尔、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但尚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产业综合体,导致在全产业链、全环节上推进工业4.0的能力仍然欠缺。同时,中国制造业分工细、协作强,但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能力普遍不足,根据《世界经理人》201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管理调研,发现近九成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处在初级或中级水平。43%的企业信息化覆盖的业务部门比较窄,各IT系统或处于割裂状态、或集成程度不高。

    报告指出,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加上国内产业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制造业近年来的平均盈利能力显著下降。但中国又是一个消费大国,高品质产品、个性化产品、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快速涌现,客观上产生了发展工业4.0的需求支撑。目前,中国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十分重视,但尚缺整体性的体系支撑。

    报告提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12345战略”和“三步走”实施路径,提出了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破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加速已有技术的扩散应用、加快标准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并就汽车、装备制造业、家电、电子信息和能源五大产业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

 

    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做法

   

    “工业4.0”由德国率先提出,其核心理念是:深度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实体物理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融合,在制造领域形成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从本质上看,“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标志的生产方式的革命。目前,德国工业4.0仍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之中,但其核心理念和目标已经清晰,那就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制造与服务。

    德国工业4.0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结合。德国工业4.0源自企业界、产业界自发形成的自下而上的倡议,后来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而在原有协会制定的4.0平台基础之上,升级设立了国家级的新工业4.0平台,形成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分层推动的系统优化组织和机制,总体布局是政府统筹,标准框架先行,龙头企业和协会推动,中小企业广泛参与。此外,需求导向、以人为中心、大生态系统也是基本特征。

    德国工业4.0有四大支撑体系:一是标准体系。工业4.0将制定一揽子开放的、科学的、涵盖智能设备、智能工厂以及数据采集和传输格式、工业操作系统、云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架构,使合作机制成为可能。二是工业4.0平台。新工业4.0平台的管理层由联邦政府经济部长、教育部长以及商业、工会、科学界的代表组成,下设指导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同时由产业财团负责应用成果转化,由德国电器信息技术委员会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标准的国际化推广。三是数字化设计和精益管理。数字化设计让设计人员在产品生产之前就能对可制造性进行调整,精益管理强调对人的尊重与信任,围绕人性特点重组生产流程。四是人才、教育、职业培训。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中,推广建立解决跨学科问题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强化产业、行业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人才评价等环节的作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