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身边的非遗丨半路出家的海派剪纸传承人(附视频)
分享至:
 (4)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7-02-28 06:31
摘要:一把剪刀七转八转,栩栩如生的生肖猴就诞生了。

作为大家最熟悉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的传承已历经千年了。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有言:“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其中的“花黄”即指金黄色的纸剪成的女性额饰。时至今日,这门以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完成的艺术,仍以其独特的美学形态妆点千年后的日常生活。

挨着陕西北路,“神剪”王子淦之子、王氏海派剪纸传承人王建中的工作室“孤云斋”“躲”在老上海味儿十足的弄堂建筑中,恰似“剪纸源于民间”的隐喻。对王建中而言,这门得之于家传的艺术,最不能遗忘的是对于“美”的朴实追求。

 

剪刀要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走进王建中的工作室,墙壁上悬挂的数幅剪纸作品很是抢眼:十二生肖栩栩如生,花鸟鱼虫造型别致,即将完工的财神爷喜庆吉祥……单色、分色、巧色剪纸,各有妙处。

王建中的父亲王子淦出生于江苏南通,13岁时到上海谋生路,拜街头剪纸艺人武万恒为师,从此便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王子淦吸纳北方剪纸粗犷朴实、线条奔放的特点,糅合南方剪纸纤细秀丽、线条流畅的特色,创造出构图饱满、线条简练的海派剪纸风格,有“神剪”之美誉。

虽有家学渊源,但王建中的剪纸道路可说是“半路出家”。

“小学时,父亲有个心愿,希望能找人传承他的剪纸。于是就给了我一把小剪刀,让我学着剪。”王建中说,那时候只是装模作样地学,完全是“小孩子胡闹”。但父亲剪纸时,他总能在旁边看好长时间,“剪刀灵活地转动,漂亮的图案就出来了。”

时间一晃而过,王建中先是“上山下乡”,后考上同济大学并留校任教,一直没有认真学剪纸。但在他的心中留存的那份对剪纸的感恩却与日俱增,因为“家里所有的吃用开销,都是父亲用剪刀剪出来的”。

转折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有次,王建中在二楼看到父亲双手扶着栏杆往上走,腿脚似乎使不上劲,这时,他才恍悟:原本走路、讲话气势十足的父亲确实已经老了。“剪纸是门了不起的艺术,如果在我这里断代,那就太可惜了。”从这以后,身为大学老师的王建中重新拿起剪刀,主动学起了剪纸。每天晚饭后,他就钻进书房,从7、8点一直练习到凌晨1、2点。

刚开始剪纸的十来年,王建中没告诉任何人,每每有客人来访,赶紧先用报纸把剪刀盖住。在他心里有一个念头:既然出身剪纸家庭,拿出来的作品就不能滥竽充数。“父亲学的是江南剪纸,最初用作刺绣图案,非常细致、柔弱、精巧,这样的剪纸对刀工要求很高,所以我也要苦练刀工。”

十年磨一剑。2001年,王建中第一次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展,就一炮而红,让大家记住了这位“王氏海派剪纸”的传承人。2005年6月,王建中被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6月,他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他的剪纸风格与父亲王子淦一脉相承,作品造型夸张、色彩搭配独特、构图简练而不落俗套,蕴藏着海派剪纸的独特风格。

2011年从同济大学退休后,王建中更忙了。白天去少年宫、学校里授课,传承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晚上坐在“孤云斋”里,一支烟、一杯茶,一剪就是一整晚。“父亲中风那天还在拿着剪刀剪纸,除了手艺,这种精神我也要传承下来。”王建中右手的食指、中指,有两个厚厚的老茧,是几十年拿剪刀磨出来的。“剪刀在手里,要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王建中手上厚厚的老茧。

 

剪纸的理念是唯美主义

 

一把剪刀,一张纸,构成剪纸艺术的代代传承。

农耕社会,北方剪纸以大红纸居多,材料价格低廉,纸质差,难以长期保存。王子淦开创性地运用画报纸、铜版纸作为剪纸材料,使剪纸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态。“材料的转换一下子提高了剪纸的品味,比如巧色剪纸,就是利用原先画报纸上的色彩分布,红色剪成花,蓝色剪成荷叶,黑色剪成树干,巧妙地与剪纸作品相融合。”王建中也惯用画报纸,因为化学合成的颜料,不易褪色,裱框后,能作为装饰画长久保存。朋友知道他喜欢剪纸,每每有合适的纸张,就通知他去拿。原本平淡无奇的彩色纸、挂历纸,经过王建中的一双巧手,变成遨游的神龙,啼鸣的公鸡或是枝头站立的喜鹊……

王建中用的剪刀也有故事。这把张小泉特制的剪刀是父亲王子淦所赠,已用了数十年。剪刀比市面上最大号的剪刀还要长,上面刻着的“王子淦专用”字样已有些微磨损。“大剪刀是满把握的,我可以非常有力地把握剪刀的运动方向,剪的时候胸有成竹;如果剪刀太小,只用两个手指捏着,剪纸的时候会很拘谨。”在他手中,一把大剪刀七转八转,憨态可掬的生肖猴就出现了:尾巴上扬,体态圆润,而画报纸的黑色色块,又恰巧可以视作猴子的眼睛,剪纸艺术定格的“美”令人惊叹。

王建中用的剪刀,上面刻着父亲的名字,他说这也算是非遗剪纸代代相传。

“剪纸不能忘记美,我的剪纸理念是唯美主义。”王建中认为,不同于陶器、瓷器,剪纸产生之时,就是作美化生活之用。“广东潮州有一种剪纸,在祭祀时,专门盖在猪头、鸭子等供品上,增加祭祀活动的庄严感和美感。结婚更不必说,谁家玻璃窗贴了‘囍’字,就知道这家人结婚,这也是追求美的最朴实的方式。”

剪纸艺术的发展以继承传统为基础。月牙纹、锯齿纹、漩涡纹、鱼鳞纹等传承千年的纹样是剪纸的独家语言,王建中的作品中有着传统的痕迹。在他看来,由一个个块面组成的剪纸作品,有着其他任何艺术样式所无法取代的美感。“剪纸不复杂,是非常图案化、明快、夸张的艺术。虽然它没有进深、没有层次感,但只要线条流畅、刀工完美,一眼看过去,就能感受到图腾式的美的冲击力。”剪纸自有味道,以绘画为例,剪纸可以吸收绘画的营养,但绘画的美无法替代剪纸的美。

“王氏”两代人的海派剪纸同样追求与时代节奏的合拍,创新剪纸材料、创新剪纸内容、构图和表现样式。“为了创造新的龙的构图,我买了很多画册,从多元文化中吸取营养,把能为剪纸所用的东西,都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剪纸中来。”王建中的桌上、床边各放着一沓白纸,有时候突然想到新图案了,就用铅笔在上面勾勒几根线条,记录下灵光一现的瞬间。

对于剪纸的传承,王建中担忧“家族传承断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父亲四个子女,恰好我对剪纸感兴趣,但我的下一代可能都有自己的追求与职业。作为剪纸艺人,希望这门技艺能以社会传承的方式生生不息。比如建立一个学校,半天学习文化知识,半天以工作室的形式学手艺。几年过去,有手艺最好,将来能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发挥;如果没学会,也能正常找工作。这样的传承比较可靠。”

 

图片摄影:蒋迪雯 视频采制:蒋迪雯 杨可欣 图片编辑:项建英(编辑邮箱:scl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