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见识 | 今冬“爽约”的拉尼娜是“何方神圣”
分享至:
 (2)
 (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雷册渊 2017-02-19 07:38
摘要:一般情况下,“小女孩”拉尼娜与“小男孩”厄尔尼诺总是相随而来。

“拉尼娜来了?中国今年冬天可能会冻哭”———2016年入秋后,“将迎‘极寒冬’”的声音就不绝于耳。然而冬天过去,大家发现,不仅“说好的冷冬”没有来,上海、天津、河北等地甚至还经历了1961年以来最暖12月。

2017年2月7日,国家气候中心宣布,始于2016年8月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状态未能达到连续5个月的基本判定指标,2016/2017年冬季拉尼娜事件未能正式形成。那么“传说”中的拉尼娜究竟是“何方神圣”?它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又有什么影响呢?


全球变暖 拉尼娜“势弱”

 

近年来渐为人们所熟知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而常与它相伴相生的拉尼娜,则是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当关键区月海表温度滑动平均值低出同期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一般情况下,“小女孩”拉尼娜与“小男孩”厄尔尼诺总是相随而来。在去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中,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幅度接近3℃,并于2016年5月结束,而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结束以后,海温迅速下滑,拉尼娜状态顺利接棒。
   

目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主要根据中国气象局最新修订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监测业务规定》,要综合三个月滑动平均值判定拉尼娜状态的起始时间。如果11月至1月的海温平均值高于-0.5℃,拉尼娜没能持续超过5个月,则无法形成事件。
   

自2016年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持续平稳发展,但在秋季后冷海温范围缩小,强度减弱。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自2016年11月以来,拉尼娜状态开始明显减弱,2016年11月、12月和2017年1月的月平均尼诺3.4指数分别为-0.55℃、-0.42℃和-0.33℃。根据计算,12月三个月滑动平均指数(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海表温度距平均值)为-0.43℃,略高于-0.5℃,由此导致拉尼娜状态仅持续4个月,从而未能满足监测所需基本条件,未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的源动力是信风和冷水。信风使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而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这使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引发拉尼娜现象。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认为,此次冬季拉尼娜所乘之风并不给力,即由东吹向西的信风太过弱势,使东太平洋的冷水上翻不足,导致拉尼娜持续“低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尤其是全球海表温度的变暖趋势十分明显,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近年来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的不对称性,使得暖水事件易于达标,而冷水事件相对不易。数据显示,50年前,历史上发生拉尼娜的次数明显多于厄尔尼诺,而近50年来,暖水事件一直在增多,相应的冷水事件则在持续减少。
   

“拉尼娜事件出局”与“冬季可能偏冷出局”有一定的联系。目前来看,我国这个冬季异常偏暖,主要原因是东亚冬季风偏弱,冷空气过程偏少、影响范围偏北。国家气候中心预计,2017年后冬至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仍将继续维持正常状态。

 

拉尼娜对人类影响几何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均不是一种孤立的海洋现象,它们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主要与飓风、大暴雨和严寒的气候相联系。科学家指出,拉尼娜的到来将对全球气候产生相反的影响,由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许多反常气候会改变:
   

美国沿海每年受到两次或两次以上飓风袭击的可能性上升到66%,而在厄尔尼诺影响期间这种可能性仅有28%;澳大利亚东部可能发生洪水;南美洲及非洲东部地区将可能出现干旱;南亚将出现猛烈的季风雨;英国的气温将会下降,大西洋西岸有可能提前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和大雪,并使这一地区主要产粮地区遭受破坏性旱灾。之前被厄尔尼诺带来的暴风雨所浸透的地区,由于拉尼娜而可能进入一个异常干燥、寒冷和多风的秋冬季。
   

另外,拉尼娜将冷水从海底带到水面的同时,也把海洋深层营养丰富的物质带到海面,海面风的搅动又使营养丰富的冷海水与表层海水混合。受到阳光照射后,浮游植物利用这些营养生成叶绿素使自己大量繁殖,为浮游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再影响到海洋食物链中高一层次的鱼类等海洋生物。因此,赤道中、东太平洋沿岸国家渔业将获得大丰收。
   

一直以来,专家们都认为,拉尼娜对我国气候也可能会有不小的影响,比如雨带将往北移动,尤其在秋冬季期间北方雨水可能偏多;台风会非常活跃,出现大面积洪涝灾害等,而冬季的气温可能偏低。

 

拉尼娜没发威
成强霾天气幕后推手

   

虽然拉尼娜发生在距离我国遥远的中、东太平洋,但它通过大气环流的遥相关成为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一个强信号。“小女孩”的到来,通常有利于冬季风偏强,使得我国冬季偏冷,可能会导致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根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9次拉尼娜事件,我国有6次冬季偏冷,3次偏暖。2008年南方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就是发生在强拉尼娜的背景下。
   

但2016/2017年拉尼娜势力较弱,原本利于冷空气南下的它,没有发挥出实力。因此出现南下冷空气不多、风无力的状态,这也间接导致了霾天气的加重。
   

不过,整个冬季是否偏冷,最主要的还是受北极冷空气影响,这和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中高纬度环流演变直接相关。
   

气候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常常是各种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仅通过拉尼娜的状态进行判断。天气预报用语必须非常严谨,暖冬或冷冬都是在冬季过后,气象专家反复斟酌气象数据,才能得出靠谱结论。而对于气象部门来说,继续做好相关的预报预测服务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自《中国气象报》《经济参考报》《经济日报》《生命与灾害》等)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