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一曲《上海》“奏”响世界广播日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7-02-14 17:13
摘要:2月13日,作为2017世界广播日的主题系列活动,由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执棒指挥、上海爱乐乐团演奏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新春专场演出在上海大剧院奏响。这场音乐会也是中国大陆首场面向全欧洲进行音视频直播的古典音乐会,30余家欧洲广播电台转播本场音乐会。

演出现场,中国民乐与西洋管弦乐“携手”展开了一次美妙而独特的音乐之旅。管弦乐曲《春节序曲》、作曲家杨立青的二胡作品《一枝花》、中外观众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独具中国特色的经典曲目,让世界各地的听众通过广播感受中国音乐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旅法捷克作曲家克里斯托夫·马拉特卡创作的唢呐作品《上海》,时隔十年再次在上海大剧院奏响。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胡晨韵担纲这首作品的唢呐独奏,他也是十年前这部作品的首演者。

段皑皑演奏《一支花》

 

2006年,上海经典947频率承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系列项目,其中一项活动叫“外国作曲家写上海”。由上海广播台和法国广播电台发起的这个项目,邀请了8位法国作曲家到中国采风。随后,8位作曲家根据各自的上海体验,创作了八部结合西方管弦乐和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2007年,这8部作品登陆上海大剧院,接受一千多名听众的评选,当场亮分。最终,旅法捷克作曲家克里斯托夫·马拉特卡创作的《上海》拔得头筹。

 

胡晨韵对十年前克里斯托夫·马拉特卡到他家造访的情景记忆犹新。“他在我家里呆了整整一天,我为他演奏了各种形式的唢呐乐曲。克里斯托夫·马拉特卡旅居于巴黎,在来上海之前,一直对中国的唢呐充满期待。后来我了解到,原来法国也有和唢呐很像的乐器。唢呐是从波斯传入中国的,或许当年也有分支传到了欧洲。”回国后,克里斯托夫·马拉特卡用半年时间创作了《上海》。“他想把欧洲的音乐理念通过唢呐传达出来。”这对胡晨韵的演奏也形成了一个挑战,“演奏的技法比较欧洲,很繁复,但能表现唢呐的张力。”

胡晨韵演奏《上海》(排练照)

 

这支命名为“上海”的唢呐作品究竟能否代表《上海》?对此,胡晨韵认为:“排练中,一些演奏家们说这首作品有点怪诞,很像‘魔都’。其实,作品能给人留下印象,这本身就不错。《上海》是一个外国作曲家对上海、对中国音乐、中国乐器的一个印象。它提供了一个其它音乐作品里没有的角度,让我们多了一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乐器。其实唢呐最初从波斯传到中国,不像笛子、古琴等是本土乐器。唢呐作品《上海》,也恰恰说明上海的海纳百川特色。”

 

胡晨韵曾经在法国演奏过《上海》。“国外观众对中国音乐非常热情,很感兴趣,作为演奏者,有一种文化自豪感,特别幸福。”

 

二胡演奏家段皑皑也有同样的感受。“过年时在美国演出,美国观众对中国的二胡特别喜欢,还让我把乐器的名称写到纸上,带回去研究。”作为中国大陆首场面向全欧洲进行音视频直播的古典音乐会,30余家欧洲广播电台也转播了本场音乐会,对此,段皑皑表示:“能够让这么多国外观众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的音乐会,特别好。”

 

本次新春音乐会的曲目还包括鲍元恺创作的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的两组——《云岭素描》《江南雨丝》。“中国音乐要走向世界,第一是好听,第二是要让外国人听得懂。”说到这两组选曲,经典947频率总监沈舒强说:“云南民间音乐中的经典有《小河淌水》,江南民间音乐有《紫竹调》,都是非常好听的民歌,把这些民歌经典改编成管弦乐不仅保持了民歌的特色,同时也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我们希望向世界展现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所以挑选这两组管弦乐组曲,是外国人能听得懂的中国故事。”

 

据悉,经典947、上海新闻广播、东广新闻台对本场音乐会进行并机直播,SMG艺术人文频道全程直播。

 

编辑邮箱:ljnjf@163.com 题图来源:应玥 摄影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