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老谢家的绿壳蛋,小孙儿尝一口就能“识别”出来?
分享至:
 (2)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2017-02-09 17:43
摘要:在门店里,常见奶奶带着小孙儿来买蛋,说孩子不肯吃从菜场买来的鸡蛋,因为他妈妈怀孕时就开始吃老谢家的绿壳蛋了……

 

“春节前后,绿壳蛋销量大增,许多客户都买来送给亲戚朋友!平时,在门店里,常有奶奶带着小孙儿来买蛋,说孩子不肯吃从菜场买来的鸡蛋,因为他妈妈怀孕时就开始吃我家的绿壳蛋了……”说这话的,是位于松江的太平洋禽蛋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金丽君,也是市郊鼎鼎有名的“鸡司令”谢敏杰的儿媳。

 

今年70岁的老谢,养殖禽类已有40多年,虽然历经几番冲击,但他始终没有“逃离”这个高风险行业,而是每过几年就钻研出一些新花样来。他养的鸡不一般,有芦花鸡、黑鸡、小绍兴鸡、优质草鸡、绿壳蛋鸡等各类优良品种,以及西藏鸡、新疆鸡、云南鸡和法国鸡、泰国鸡、澳大利亚鸡等土洋品种;他卖的蛋也很稀奇,最早是绿壳鸡蛋,接着是虫草鸡蛋,再后来还有珍禽野味蛋……

 

现在,合作社一天产蛋量达6万枚,其中3万枚是商品蛋(另外3万枚用来孵化鸡苗)。而每天上市的商品蛋中,有1万枚是绿壳蛋。作为市郊推出绿壳鸡蛋的第一人,老谢也是目前沪上规模最大的绿壳蛋供应商。在市场上,一般的洋鸡蛋每枚售价0.5元—0.6元,而老谢家的绿壳蛋直供价为每枚2元,市场零售价则在每枚3元—4元。

绿壳蛋到底稀奇在哪儿?老谢说,最大特点在一个“野”字,相比现在常见的红壳鸡蛋,绿壳蛋更有“野”的基因。30年前,他从云南引进的绿壳蛋鸡品种,就是当地野鸡与土鸡杂交出来的品种。

 

绿壳蛋的外壳呈“青”色,是一种雨过天晴的天青色,野鸡将蛋下在草丛中,这种颜色很难被天敌发现,有利于伪装、隐蔽。而且,绿壳蛋鸡不仅抗病性强,饲养容易,而且产出的蛋好吃又有营养。

 

为了让笔者现场品尝绿壳蛋,老谢让人立刻煮了几只来。煮完后的绿壳蛋,蛋壳变得十分脆嫩,一剥开就有香气扑鼻而来,而半透明的蛋白显得很有弹性,咬一口,能立刻品出与众不同的糯、香。细看蛋黄,并不是期待中的褐红色,而是淡淡的明黄色。“我们的蛋黄颜色,都是自然的颜色,吃什么食物呈现什么颜色,不会特地追求红色蛋黄……”

 

这些年来,老谢还不断对绿壳蛋鸡进行品种改良,使鸡的抗病性更强,蛋的外观色泽更好,蛋白、蛋黄的细密度更高,吃起来更有营养,口感也更好。

 

除了品种特别,他的养殖方法也十分讲究。比如饲料,都是合作社自行配置加工的,用的是玉米、小麦、麦麸等五谷杂粮,既安全放心,又能保证鸡蛋的营养成分和口感风味。不仅如此,一般的蛋鸡每天下一枚蛋,但老谢家的绿壳蛋鸡并不追求产量,而是保持“2天一枚”的产蛋节奏。

 

作为市郊养鸡大户,老谢早就完成了原始积累,现在每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身家已经过亿。但他并没有转行,或是搞什么投资,以求更快更大回报,而是每天仍埋头研究禽类养殖和育种。“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了,我没什么其他爱好,就喜欢每天研究各种稀奇的鸡,研究怎么育出新品种的鸡。”老谢自豪地说,自己走进养殖车间,只要听一下鸡叫,就能知道哪只鸡最近没下蛋,晚上关上灯听一听鸡的呼吸声,就知道哪只鸡生病了。

这个爱好和技能,源自初中时的义务劳动。当时,他在松江二中念书,业余参加养小兔子的实践活动,结果表现十分突出,一个人承担起了200只小兔子的饲养任务。后来,因为家境贫寒,谢敏杰不得不辍学回家了。但此时,他已有养兔子的一技之长,便尝试着养草兔卖钱。后来,沪郊兴起“长毛兔养殖热”,谢敏杰不仅会养长毛兔,还能自己育种卖小兔子,比卖兔毛赚钱多了。到了1981年,他已成为松江浦南五里塘乡的第一位万元户。

 

后来,长毛兔产业走下坡路,谢敏杰又转向特种禽类养殖,养过鹌鹑、野鸭、乌骨鸡等各种稀奇品种。直到后来,他发现了绿壳蛋鸡,并通过自己努力,将“一只蛋”做成了“一个特色产业”。现在,老谢的合作社主打“特色营养蛋”,除了青绿色的绿壳蛋,还有白色的贵妃鸡蛋、红色的土鸡蛋、灰色的乌骨鸡蛋,开辟出了独有的市场空间。

 

其实,老谢并不仅仅售卖鸡蛋,合作社每年销售的肉鸡也有上百万羽,其中小绍兴的肉鸡就全部来自他的合作社。每年夏天,一些老客户会专门来到老谢的农庄,希望买他家的童子鸡回去炖汤滋补,说“烧出来的鸡汤不用加任何作料也特别鲜美”。

 

“我喜欢踏踏实实做事,就跟‘鸡生蛋’、‘蛋生鸡’一样,绝不搞投机、挣快钱,否则会‘鸡飞蛋打’的。”老谢说,每天,自己6点就起床了,6点半赶到车墩农场,和工人们一起吃早饭,然后察看农场管理细节,下午再赶往浦南养殖场,与场长一起研究技术问题,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

 

让他高兴的是,现在,不仅儿子儿媳在农业领域干得很欢,就连孙子每年寒暑假也乐意到农场帮忙,并专门报考了农学专业,读完大学后,准备去海外进修两年,也是专攻高科技农业,然后就回来当爷爷的“农三代”。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内文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编辑邮箱:huangyd030@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