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中的这家“小兵”,是如何扛起创新大旗的……
分享至:
 (2)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斌 吴卫群 2017-01-20 19:17
摘要:上海是创远“梦开始的地方”,尽管企业曾经一度艰难到“揭不开锅”,创业者只能抵押掉自己的住房……以上海这片科创热土为支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它的腾飞赢得了“地利”。

十年磨一剑。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问鼎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名列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主要完成单位名单的企业,除了像华为、中兴、联想这样名声显赫的大企业外,还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小企业——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小兵也能扛大旗,那么,这家正式成立11年、员工200多人的公司,扛大旗的能量究竟来自哪里?

 

天时:与国家战略一起脉动

 

正确的选择就是企业的“天时”。创远董事长冯跃军认为,紧紧跟随国家战略,是他们致胜的“天时”。

 

创远仪器的前身是创远电子,业务起步于1999年,主要从事美国知名通信测试仪器仪表品牌“BIRD”的中国市场代理。2005年起,我国决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标准作为3G标准之一,然而,在TD—SCDMA发展初期,国际业界并不看好这一“国产”标准。通信测试仪器仪表这一细分领域,体量虽小,但由于市场门槛高、行业集聚度强,领军企业仅美国和欧洲少数几家企业,他们更不会为“国产”3G拉出一支专门的研发和市场队伍。

 

可以继续依赖国际知名品牌代理“吃现成饭”的冯跃军却不这么想,3G时代,国家再也不会年复一年支付巨大的专利技术转让费,将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拱手让人,跟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干,一定有奔头。

 

移动通信产业链很长,如何分食这块大蛋糕上的“独一份”?冯跃军又作出了第二个现在看来极为正确的抉择:测试仪器仪表领域,尽管自主研发投入大、产出慢、风险高,但也正因如此,国内同行中优势企业还不多,而创远长期代理“BIRD”产品,已积累一定的人才队伍和市场经验。于是,创远的创业团队摒弃了赚快钱的念头,决心继续“咬”定老本行。

 

伴随“国产”3G的宏图大业,创远开始一路“飞奔”:TD—SCDMA演进到TD—LTE之后,创远仪器又参加了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验证测试工作,研制了一系列应用于TD—LTE产业链的高端通信测试仪器并实现了产业化,尤其无线空口信号和网络优化产品,已经占有TD—LTE70%的市场份额,手持式天馈分析仪和频谱仪一经推出,就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成功登陆美国市场。项目研制期间还产生了大量的专利,累计已申请专利74个,其中发明专利49个。

 

事实证明,创远的“宝”押对了。中国移动短短3年内,成功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4G精品网络,开通超过150万个TD—LTE基站,用户规模突破5亿户。他们还构建了首次由我国主导的国际产业合作平台GTI,GTI至今已拥有127家运营商成员和130家厂商合作伙伴,截至2016年11月,TD—LTE已在46个国家部署85张商用网络。

 

“10年前,我们给BIRD打工,10年后的今天,BIRD已经开始回过头来采购我们的产品,贴牌后供应国外的TD—LTE的运营商,这也是我们企业战略定位正确的最好注脚。”冯跃军说道。

 

地利:享受科创热土红利  

 

上海是创远“梦开始的地方”,尽管企业曾经一度艰难到“揭不开锅”,创业者只能抵押掉自己的住房……以上海这片科创热土为支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它的腾飞赢得了“地利”。

 

创远总裁陈向民从一个侧面介绍了民营企业在上海的“地利”:上海市政府非常关注科技型企业,无论企业大小、体制内外,都一视同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创远由“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去年又成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2012年起,创远成功牵头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市政府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不打折扣地给予支持,并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重大专项任务。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上海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在于能吸引各路优秀人才。通信测试仪器仪表,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属于高端,人才储备不及其他中低端产业,但依托上海这样的人才“大码头”,创远获取各种人才的成本要比其他地方低。

 

2015年3月17日,对于创远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创远仪器股票在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转让方式为做市转让,它也由此成为上海首家、全国第二家挂牌即采用做市转让方式交易的企业。随后,创远正式启动股票期权激励工作,对象为主持研究和开发工作、管理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及核心研发技术人员。如果说薪酬待遇是“输血”、那么股权激励就是“造血”,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喜讯传来,连日来各路机构投资者已纷纷上门,他们希望身处上海这样一个金融和科创快速发展之地,资金流与人才流的叠加,能为创远下一轮的腾飞插上更为强健的双翼。

 

自2015年起,创远开始尝试走出国门,开展海外业务。“上海是中国的门户,牢牢扎根上海,还有利于开展全球业务。”冯跃军补充道,创远目前正在筹划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助推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人和: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  

 

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是人,民营高科技企业却不及“国家队”那样有丰厚的人才储备,创远致胜的“人和”来自新型的产学研模式——东大—创远产学研联合体,通过资金、技术、人才三“前移”,变“外脑”为“内脑”,从而站在了技术与人才的高地上。

 

2012年,在国内移动通信和射频微波领域的著名学府——东南大学校方大力支持下,“东大—创远电子测量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洪伟担任中心主任,两名副主任中一位是东大和创远联合培养的蒋政波博士,另一位是曾在国际仪表巨头安捷伦工作10多年的陈忆元博士。中心除来自创远的20多名科技人员,还常年保持四五名来自东大带着课题项目“驻场”的老师。

 

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新在“资金前移”和“技术前移”:2012年以来,创远通过东大向联合研究中心拨款数百万元,并设立在校学生“创远微波奖学金”,全力推动企业能够深入到技术研发前端,实现技术领域的提前布局。洪教授作为IEEE Fellow(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等级最高的会员),正在牵头研究IEEE802.11.aj的毫米波通信标准,该标准正在代表国家积极申请成为下一代5G移动通信的主流接入技术标准之一。他说:“随着低端频谱资源日趋饱和,毫米波通信的应用代表着未来通信发展趋势,我们越是提前介入,越能掌握先机。”

 

东大—创远产学研联合体,更相当于为创远建立了一个人才储备库和长期培训基地。近年来,创远名气越来越大,常常有同行来挖角,可是这里的年轻人都舍不得离开,因为这里每天能与东大专家“零距离接触”,“这是其他公司没有的学习机会” 。

 

新年伊始,站在新起跑线上,创远已经开始谋划新一轮发展:市场营销和研发同步“走出去”——在美国、欧洲等通信测试仪器仪表领域的技术前沿阵地设立合作实验室。今年,创远还将与更多国内高校建立合作实验室,将人才队伍的平均年龄从目前的平均30岁降到28岁。冯跃军认为,5G即将成为通信测试行业新引擎,堪称中国通信测试仪器仪表行业迄今为止最好的机会和最大的挑战,创远的科研队伍必须进一步年轻化,才能掌握未来之门。

 

栏目主编:吴卫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邮箱:wu-che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