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减负”这道题之三 | 指挥棒导向,如何直指“减负”最后一公里
分享至:
 (4)
 (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7-01-18 17:02
摘要:18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参加人代会审议时,又一次就人大代表和市民关切的教育培训市场问题现场回应。

减负是长期困扰社会的难点和痛点。减负进行了10多年,现在的孩子和家长依然都说苦,为何他们还是普遍觉得负担重?近年来,从小学零起点、等第制,到课堂增效减负、绿色指标评价和中高考改革,上海教育部门采取了各种改革措施,一直在为学生减负。“指挥棒”的导向,该如何直指“减负”的最后一公里?

 


培训机构套路深,招考压力层层下移

 

一门“一对一”的学科补习,仅初中三年学费可能超过10万元。一到双休日,学生都往培训机构跑,成绩并不见得能提高多少分。家长、学生如何陷入了补习机构的“套路”?

 

一位离职的机构老师向记者透露,有些机构在前期课程销售时,以“在某一时间段内能提高多少分”忽悠家长买单;机构老师培训时,鼓励机构老师要先学会和学生做朋友,维护好关系,只有学生喜欢老师,家长才愿意续费。机构更多的是侧重讲解题,而不是思维方法。如此恶补之下,孩子定期上补习班,分数也总能提高2、3分。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学,只要用心想学了,总能有所提高。

 

“小学、初中不上民办,大学就要上民办。”这句话,在不少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长圈口口相传。家住徐汇区的徐女士最近在为儿子“小升初”奔波。平时,她带着儿子学围棋、游泳,去年12月连续多个双休日陪孩子参加奥数、作文各项杯赛。徐女士感叹,不仅孩子苦,家长也觉得累。面对五年级期末成绩单,因为小学全学科全学段推行等第制,学生评价报告上只有等第,没了分数,徐女士反而更焦虑了。

 

有的家长害怕听到减负,认为自己减了,别人不减,会不会吃亏;还有的家长认为学校课堂上减负了,但家长自己不能减,课余时间就要到课外加餐;一些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双休日辗转于各类思维训练、拼音识字、英语口语培训班,为的是争取考上一所优质的民办小学。

 

“因为招考的连带关系,考试压力总是层层向下传递。”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一方面要严格规范培训市场,另一方面,他建议对低龄儿童的补习,从政策上“切断”,尤其是民办幼升小招生录取中,不可加入学科知识类的偏题怪题。

 


要“能”又要“分”,难免减负还是负担重

 

一分之差,必有一分之争。因为一分而产生的焦虑,传导在学生身上就是巨大的压力。去年9月,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小学全学段全学科等第制。新的中高考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唯分数,以综合能力素质为导向。但是,减负多年,为何家长还总是觉得负担重?

 

既要分数考得好,又要孩子综合能力强,成为不少家长当下追求的目标,难免现在的家长和孩子感到压力大、负担重。“既要能力,又要分数;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自然留给孩子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时间,相对较少。”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说。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无论是民办学校招生、中高考改革,都是以综合素质为导向,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察;但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在执行时,对分数也未完全抛弃。比如:一些学校对课程计划的执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的实施不到位,存在超课时、赶进度和走过场的情况;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存在发布虚假广告和开办“小五班”等违法违规办学行为。

 

不少家长还受到“攀比文化”心态的作祟,只看到自家孩子好不够,还要自家孩子比别家孩子更好才行。“家长的焦虑,已经明显延伸到低龄孩子的身上,这也容易给孩子带来焦虑感,甚至出现幼儿心理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说。

 


系统工程,精准施策显现改革叠加效应

 

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办法像外科手术一样简单地操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加强对无良培训机构的严格监管。精准综合施策,就是要牵住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推动中高考改革,破除唯分数论的导向,从根本上是要改革完善评价制度和考试升学这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指挥棒。只有全社会营造一个减负的氛围,学校所作的工作才有效果。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说,要想帮助孩子真正减负,要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逐步向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转化。就像立交桥一样,有不同的出口,人人都可以成材,而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认为,减负必须综合施策,根本还是要解决升学指挥棒的问题。有学习必有负担,但负担必须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过重与过轻都不利于学生发展。目前课业负担主要是与“应试”有关的课业负担过重,而与“应试”无关的课业负担就较轻甚至可以忽略。如果学生能凭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入向往的学校,学生就不会为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而苦恼,也不会为增加一二分而刷题无数。解决之道,应是高校、高中从分层发展向分类发展转变。

 

随着新高考改革,一二本合并、综合评价录取,给中学带来了更大“利好”。在指挥棒改变的情况下,不用专盯“分数”,而是培养学生更清晰全面地思考自己的未来,选择更合适的专业和学校,让教育从“育分”到“育人”。今年,23所沪上高校新公布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从春考起开始使用。未来中高考的指挥棒导向的变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叠加效应才能显现。

 

家长也要注意转变观念,不能盲目焦虑,不横向攀比,应以孩子自身纵向比较。“从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找到未来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陈默说。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