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任我行 > 文章详情
不点名、没教材,他把《阅读与旅行》上成了一座难求的爆款课
分享至:
 (10)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佳晨 2017-01-16 17:08
摘要:一门大学里与旅游有关的“边缘”课程被上成了爆款,这其间有什么奥秘?

寒假临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师施晖的手机却比往常更忙碌了些,不少选修过他《阅读与旅行》课程的学生纷纷找他咨询假期的出游事宜,许多还会拿着自己做的攻略请他指点。

 

对于学生的喜爱,施晖很受用,但他也坦白地说,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教学生怎么去旅游怎么去玩:“我的课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你抢到廉价机票吗?我不是旅游专业的教师,开设这门课程为的是帮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打开思路,更好地规划旅途甚至是人生。”

 


 

【西藏:不出发,怎么知道能走多远】

 

在学生时代,由于被朋友认为说话罗里吧嗦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施晖索性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唐小六”。如今,他靠在课堂上的口若悬河,成功逆袭,给自己圈了不少90后的粉,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六老师”。

 

虽然从不点名,但每回上课,除了本身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外,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蹭课族。没有“秒杀”到课程的学生甚至一度在网上叫价800元求上课名额,然而却没人肯放弃听课的机会。

 

看着讲台下十八、九岁的学生,施晖和他们讲自己的十八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长途旅行——去西藏。

唐古拉兵站拍到的银河

 

在施晖看来,世界上有两种旅人:去过西藏的,和想要去西藏的。而他像是上瘾一般六赴西藏,尝遍了各种进藏的方式和线路。

 

18岁时,施晖揣着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青藏线路图”和不太充裕的盘缠,踏上了火车。刚开始的时候忐忑不安,甚至一律拒绝和陌生人说话,觉得所有路人都对自己别有用心。旅途中,他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头昏脑胀,被长途汽车颠簸得直犯恶心,口袋里的钱花到一分不剩,足足差了50元的机场建设费,多亏好心人的帮助才顺利登上了回程的飞机。但他始终认为“如果没有那次旅行,我不可能是现在的我。”

雪山-卓木拉日

 

“旅行多年,我遇见过各种各样的达人,但最令我钦佩的,还是18岁那年在拉萨大昭寺遇到的一位老爷子。”施晖回忆说。那时候老爷子正在参观大昭寺的菩萨像,他黄色的外套格外显眼,衣裳背面缝了一行字:“广西独老翁,单骑闯神州”。 施晖跟老爷子合完影才知道,他那年正好70岁,从格尔木骑到拉萨,花了10来天。当时,施晖便觉得老爷子是神一样的存在,因为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坐着汽车经过都难免要高反,更别说是骑自行车了,而且他已经70岁了,体力却一点不输给小伙子。

 

“你们年轻人能做到的事,谁说老年人不行?”老爷子的话多年来一直在施晖的耳边回响。因此,2013年的时候,施晖和学生蔡小山一起,从西宁出发,骑回拉萨,向当时那位老爷子致敬,也向自己的十八岁致敬。“我也曾怀疑过自己能否坚持到终点,但是不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究竟可以走多远呢?”

 

一路上,他们被冰雹袭击,受车况困扰,在17天的骑行过程中只洗了3次澡。最终,站在拉萨的坐标上,施晖觉得,他已成为了18岁时自己的偶像。

骑行青藏线

 


 

【印度:水不会让你腹泻,但偏见会】

 

《阅读与旅行》这门课程没有教材,施晖在课堂上分享的都是自己长途旅行15年来的经历,有像欧洲、澳大利亚这样的热门目的地,也有如印度、巴基斯坦这样的小众目的地。

 

“去印度旅行的人数,还不及泰国的一个零头。”施晖表示,当他在课堂上展示一张张自己拍摄的美景图片时,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出那是印度。“大多数学生对印度缺乏了解和兴趣,既定印象也都是脏、乱、差,治安不好,对女性不友善等。”施晖无奈地说。

恒河日出

 

印度的对外宣传口号是“不可思议的印度”, 施晖第一次去印度也是冲着“不可思议”这四个字。让人爱恨交织的恒河圣城——瓦拉纳西,则是施晖认为真正认识与理解印度的入口。

 

有人把瓦拉纳西视为比泰姬陵更值得一去的地方,没去过瓦拉纳西就不算到过印度;也有人对其嗤之以鼻,认为那里污染严重、陋习种种。施晖在网上看过很多“妖魔化”印度的帖子,也喜欢拿瓦拉纳西说事——那里是印度脏乱差的典型。临行前,有朋友善意地提醒施晖,在印度哪怕在酒店洗澡都得闭紧嘴巴,沾了印度的水很容易腹泻。

  

不过,施晖现场目睹的恒河圣城却是另一番景象:清晨,他乘坐租来的小船漂流在恒河上,薄雾笼罩的淡蓝色宽阔河面上不时有鱼儿从水中跃起,数不清的江鸥在恒河上盘旋,远处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将恒河水渐渐染成了金黄。

恒河边的鸟儿

 

河水不清澈,但也并没有传闻中那么恐怖。岸边,虔诚的印度教信徒们正从码头和堤岸进入到恒河中沐浴净身。无论男女老少,他们掬起圣水,或喝上一两口、或洒在发间,还有的双手合十祷告、或右手捏指放在胸前,口中念有词,然后洗脸、洗头,整个没入水中。

恒河清晨沐浴的人们

 

而当船行至著名的“焚尸河段”马尼卡尼卡石阶码头,岸边用做“火葬场”的塔庙早已被熏成灰黑,有一座还斜插在水中,焚烧后的骨灰被直接撒入恒河中,任河水带往下游。“仿佛在一条河里同时承载着地狱和天堂。”施晖描述说。

 


 

【埃及:惊魂120小时,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堂课,施晖都会给学生们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讲印度专题的时候准备的是咖喱和茶叶,讲西藏专题的时候给的是小挂饰和青稞酒,讲欧洲的时候也会送一些自己绘制的欧洲插画书。这些小小的“甜头” 总让学生们很期待。

尼罗河风景

 

然而在最后一课讲埃及专题的时候,施晖却破天荒地没有送礼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他认为极为重要的注意事项: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学会“入乡随俗”;不盲目跟风“穷游”;在国外旅游时记住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电话;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都要“阅读”,以此提高旅行质量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沉着冷静,坦然接受旅行中遇到的一切。

 

一再向学生强调“安全”重要性的原因,缘于施晖2011年在埃及的惊魂120小时。其实,在施晖和同伴去往埃及的三天前,开罗街头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然而,顺利抵达开罗机场的他们,对当时局势的紧张程度了解得不多。长途飞行后的施晖顾不上休息,就在酒店包了一辆车开始金字塔一日游。

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但当施晖和同伴从景区出来,包车大叔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焦急地告诉施晖,开罗城里再次暴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冲突升级,他必须尽快送施晖一行回到酒店。然而多条道路遭到封锁,大叔甚至几次无奈地将轿车驶上了逆行的车道。城里有浓烟飘向天空,不断有掉头而来的汽车通报“此路不通”。几次失败的尝试后,施晖和同伴只能跟着包车大叔步行进入市区。

 

道路上满是手举国旗和标语的埃及青年,施晖一行几乎走进了示威游行的队伍。越接近市区,形势越严峻,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瓦斯味。大叔试图带施晖等人穿小巷行进,却常常以失败告终。

 

夜幕降临,一行人几乎完全迷失在开罗的小巷中。被堵在巷道里的,还有几位西班牙游客。大家聊天,相互安慰。在一条巷道的主干道上,警察与示威者发生了冲突。大家转身撤到另一条街道上,一颗催泪瓦斯恰巧在不远处爆炸。施晖瞬间睁不开眼睛,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扑面而来,只觉得眼睛、鼻子、嘴唇都酸涩无比。大家用手帕捂着口鼻逃离,最后也不知怎么七拐八拐地回到酒店,前台看见施晖一行的狼狈样都笑了。

 

翌日,由于火车站被坦克包围,施晖和同伴设法搭上一辆迷你巴士,逃也似地离开了开罗这个“是非之地”,经过11小时的沙漠之旅,抵达南边的阿斯旺。在那里,一片安静祥和,尼罗河静静地流淌。在了解了当地局势后,施晖等人决定与其忧心忡忡,不如坦然面对。他们在尼罗河上漂流,欣赏落日,又一路游览到远离开罗的伊德富、卢克索。

拉美西斯火车站外的坦克

 

直到事态再度升级,回国的航班被取消,施晖果断决定给中国大使馆打电话,获知将有包机回国。晚间,带着对埃及120小时之旅的恋恋不舍,施晖一行踏上了回国的包机。如今,回想起来,施晖很感谢那次特殊的旅行,因为他遇见了那个在埃及镇定、坦然、勇敢的自己。

 

在即将到来的寒假,施晖又将再一次出发,去维也纳过新年,同时也为来年的课程储备一些新鲜的素材。作为一名开设旅行课程的老师,施晖却认为旅行是教不会的,因为“旅行”是专属于个体且难以复制的体验,而他能做的是帮助学生在一学期的课上多读点书,破除固有思维,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与自信心。但他也说,旅行是学得会的,“如果你虚心学习,上路之后,全世界都是你的老师。”

 

(本文图片均受访者提供。栏目主编:李宝花 编辑邮箱:renwoxinggy@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